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气候学研究

来源 :气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_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北太平洋季风区(5°~25°N,120°~160°E)是亚洲-太平洋季风区与亚洲-澳大利亚季风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一个独立的季风区.文中对西北太平洋夏季风进行了气候学研究,发现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爆发发生在31候(6月上旬)前后.爆发后,夏季风经历了3次活跃-中断循环,每个循环都相应于独立的干期和湿期.第1个循环是从6月初到7月中旬,降水与低层西风的中心主要位于5°~10°N.第2个循环是7-下旬至9-下旬,降水与低层西风明显向东北方向移动,位
其他文献
“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必要的语文素养”,①作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已发挥了它的重要指导作用,而在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中,我们还重视得不够。这一方面是由于传统的写作过程观的制约,认为写作过程就是学生在“两节课”之内的、单一的“动笔写的流程”,当然也就无所谓什么学习方式的变革;另一方面就是我们的作文指导方式单一,仍然停留在“命题——指导——批改——讲
较强的热力不稳定和适宜的动力环境是强对流发展的基础,造成灾害的强对流一般是一种深厚对流,深对流指数和对流有效位能可反映对流上升运动的潜势和强度,对流有效位能还隐含地反
2003年7月4~5日淮河流域发生了一次中尺度强暴雨过程,致使淮河洪水泛滥。这次暴雨过程由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以及因其发展而产生的低涡造成。通过对此次过程的诊断分析和新一代细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国气象台站降水量资料、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GPS水汽观测站网大气可降水量资料,采用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2008年中国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期间4次暴雪
通过数值试验研究了孟加拉湾季风爆发期间该地区旺盛的对流凝结加热对南海季风爆发和副热带高压"撤出"南海的影响,结果证明在孟加拉湾地区引入模拟的对流凝结潜热使该地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