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谁立"德"?为何而"育"——"明志德育"课程建设初探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zl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小学德育工作越来越被重视,许多德育工作者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思想观念改变和实际教育实践上都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但仍暴露出缺少方法的调整,缺少情感上的激励和引导,缺少具有活力和魅力的教育活动等弊端。所以德育工作一直在被加强,但同时也在不断地被指责。这就要求我们有针对性地探索德育新路子。本文就笔者学校怎样探索有效的德育课程谈些粗浅的想法。一、细数“德”“育”的迷茫1.为谁立“德”如果请学生来回答这三个问题:你为什么要遵守纪律?你为什么要搞好卫生?你为什么要戴好红领巾?你觉得答案会是什么?“不给班级扣分!
其他文献
【摘 要】“经典诵读”往往缺乏独立、系统的教学体系,由此造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尚存不少困惑。要开展有效的诵读,可以从“诵”“品”入手,试从内容选择、方法指导和平台搭建三个角度,寻求行之有效的“诵读”教学策略,让经典滋养学生的童年。  【关键词】经典;有效诵读  诵读经典,对于治学修身、熏陶性情,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位,增强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清代学者唐彪在《读
【摘 要】家校沟通障碍及矛盾往往与教师没能给予家长应有的尊重有关。如果教师能意识到这一问题,给予家长应有的尊重,就可以避免家长的抵触情绪,增加对教师的信任,使沟通取得多赢的效果。  【关键词】家校沟通;尊重  班主任在家校沟通中,有时会遇到障碍及矛盾。你主动热情沟通,家长却不积极配合,冷言冷语;你反馈孩子的表现,家长却认为你是故意针对;你坚持班级原则,家长却认为你是没事找事……这时候,班主任往往觉
【摘 要】当下是一个海量资讯的时代,时政新闻与社会热点事件层出不穷,其中不少都包含德育功能,如果教师能够对这些事件进行精心择取,思辨、拓展、对比、整合、感悟,将其应用于品德课堂教学,就能极大地丰富学校的品德课程资源,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现实感和有效性,帮助学生成长。  【关键词】新闻素材 社会热点 应用策略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品德课程内容应“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
<正>《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民族美术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一环,正面临着断层和失传的危险。造成民族美术面临这种严峻形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族美术教育的缺失。美术工作坊的教学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