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新探视制度的实施及安全管理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zh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更好满足ICU患者和家属的探视要求,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我们神经外科ICU改用了新的探视方式——电视-电话对讲系统,进行探视。从2009年9月份至今,共接收了3500名左右家属和1100名患者进行探视。效果: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由2009年92%提升到了97%。医院感染率下降至2.2%,科室纠纷发生率为0.ICU实行了新的探视制度,更好的满足了患者和家属的需求。
  【关键词】新探视制度;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812-01
  神经外科ICU是对危重患者进行集中监护治疗的场所,实行封闭式管理。为了减少医院内感染,患者不能随意进入。我们神经外科ICU共设床位8张,注册护士20名。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ICU新的探视方式实行非常必要。我们神经外科ICU自2009年9月——2013年9月,共接受3500名家属探视,探视危重患者达1100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ICU新探视制度的制订:
  经过全科医护人员共同讨论,改进了探视制度。主要包括:
  1.1 由于患者病情尚不稳定,且抵抗力差,容易受到外来病原体的感染,因此监护室内不设陪人,病人的日常生活护理工作将由专业护士和护理员来完成。
  1.2 监护室每天15:00开始探视,每名患者按时十分钟,家属应在规定时间内在谈话探视间门口等候,我们会按床号顺序通知您进入探视间探视。
  1.3 由于患者意识障碍,为防止坠床、拔管等意外事件发生,存在使用约束带的可能,望请谅解,全过程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1.4 在探视过程中,主管医师会对着电视屏幕上患者整体情况,对患者家属做一个全面沟通。介绍患者目前病情,正在接受的各项治疗及护理措施,耐心回答患者家属的问题。如果医生未到探视间,由责任护士提前与主管医生沟通,对患者家属做病情解释。内容与医生保持一致。
  1.5 对意识清醒的患者,患者可通过电话与家属进行交流、沟通,,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6 探视结束后,督促家属按时离开。
  2 探视过程中,保证治疗护理措施到位,探视中各项治疗护理暴露于家属监督之下,家属会非常在意对患者的照顾程度,为了使家属更好的信任我们工作人员,在探视过程中,护士应一致陪伴在患者身边。认真做好每一项操作,让患者家属看到护士耐心、细致、体贴入微的护理。充分利用探视时间展示护士良好的技能和服务水平,体现对患者的关爱。
  3 在探视过程中,护士长随时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对病情突然发生变化者,立即协助进行处理;护士长不在ICU时,由当班责任组长负责。
  评价方法及效果:
  3.1 评价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每位新入患者家属进行评估,反馈意见。对每位出ICU的清醒患者进行评估,提出意见,进行工作的改进。征求患者及家属对探视制度的看法,以及探视及被探视的感受等。
  3.2 效果: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原来2009年的92%提升到2013年的98%,2012年7月-9月为98.5%。96%的患者认为探视方法先进、灵活。充分考虑到了患者和家属的需要。通过探视,缓解了患者的紧张情绪,促进了疾病的康复。
  综上所述,ICU探視制度的实施,更好满足了患者及家属的需求,提升了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工作的肯定,降低了医院感染率。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参考文献:
  [1] 闫雅风,唐晟,重症监护病房实行探视制度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7,14(5)43-44
  [2] 石玉兰,廖燕,陈林、ICU探视制度探讨[J].华西医学,2007,22(4):882-883
  [3] 苏晓光,巴明,吴海苗、改进ICU患者家属探视管理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2):93-94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811-01  众所周知护士在职业生涯中发生的职业暴露是司空见惯的事,这就要求管理部门对如何减少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管理方面要下功夫。  医院要建立健全各项职业防护相关管理制度,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实行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用规章制度、流程指导护理工作,也使护士职业防护工作有章可循。因此,护士在护理工作中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811-01  服務,包括药物选择、使用知识和信息,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实现改善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的目地。  开展药学咨询和评估,确保合理用药;与临床医生一起共同参与临床用药过程的咨询与决策;进行药品不良反应和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从经济学角度出发,结合临床疗效,针对某种药物具体到
期刊
【摘 要】本文浅谈新形势下公共卫生领域预防医学方面人才的培养问题。  【关键词】预防医学;创新能力;实践教育;人才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812-01  1 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和人民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疾病的治疗方式也日益变化,死亡率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也在不断的上升,公共卫生的领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