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mcxue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离不开审美,审美渗透在课文的方方面面。语文课的任务就是从这些优美的课文中使学生汲取到营养,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美育、德育和智育联系在一起,提高其自身的语文素养,使美育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学生在受到教育的同时从中发现美和创造美。教师要紧紧抓住语文教学这个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促进学生情感、知识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审美
  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过:“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指望审美情感会自发地形成,必须进行目标明确的工作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在这里教师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活动天地。”语文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审美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语文能力的渴望和追求。美育可以净化学生心灵,陶冶情操,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现在学生所学习的教材都是文质兼美、培养学生情操的好课文。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用正确的方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将美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课的任务就是从这些优美的课文中使学生汲取到营养,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美育、德育和智育联系在一起,提高其自身的语文素养,使美育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学生在受到教育的同时从中发现美和创造美。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审美教育,无论是对知识的学习还是情感的归结都离不开审美,审美渗透在语文课堂的方方面面。
  传统的语文教育只侧重了对教材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究其原因,首先是教师对美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作为语文教师重视对学生传授知识和语文智能的培养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那么这个语文课是不够完美的。因为语文是形象性和可感性极强的课程,课文中具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佳句无不对学生的情感产生极大的触动,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学生的心灵、情感与情操得到良好的美育熏陶。
  一、引导学生发现美
  课堂教学是落实审美教育、进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文章不是无情物,它融入了作者的喜怒哀乐,每一句甚至是每一个字都是作者认真推敲所写出的。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让学生感知、体味这种情感。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来看课文,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课文中的美。教材是美的集中地,它内容丰富,蕴涵着各种各样的美,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这些美,使学生用智慧的双眼去捕捉教材中的美,進而发现生活中的美,并通过审美的过程来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荷塘月色》中, “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以及“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为例,其手法娴熟,联想丰富,变幻多姿,是散文语言美的一个巅峰。让学生从文中领略到自然美,从自然美中畅想到现在生活的美。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二、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仅仅让学生发现美还不够,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学会鉴赏美。要想让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观必须先让学生学会审美鉴赏,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美。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美的情境,使学生能够用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去感受和体会美。通过鉴赏优秀的文学作品,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知识和社会知识,提高他们观察生活和认识生活的能力,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感情,学生对生活有了深刻的感知能力,就会处处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无论是有趣的、美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和发人深思的事情,学生都会被这些事情所感染,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念。同时,课堂教学教师要掺杂一些问题进行,鼓励他们去探讨、研究,开启大家的智慧,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增强。以《荷塘月色》为例,通过先前的预习,教师向学生提问:“这篇课文被称为美文,它美在哪?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通过这种预设的提问有意识地刺激了学生去发现课文中的美、欣赏它的美。即在感受美的过程中教育学生要具有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使他们在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文明行为和高尚的精神风貌。
  三、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创造美是指引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发现美、鉴赏美这都不是审美渗透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在此基础上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再创造。语文教学从读到写的整个过程,本身就是由欣赏、鉴赏到创造美的一个过程。对中学生来说,他们对美的认识与创造首先是模仿和尝试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审美再创造作为最高的目标,还学生创造美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创造美。在语文教材中无论是正面的英雄人物,抑或是平凡的劳动人们,他们的行为举止美和心灵品质美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深刻的洗礼。为了使学生印象深刻,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到审美活动中,对人物进行有目的的评议,看清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了解到理解,使学生吸取精神美的养料,懂得人生哲理,使自己在思想品质方面向好的方向转变,有一个质的飞跃,获得一种创造的快感,得到一次美的享受,这也是创造美的一个过程。
  美是圣洁的、高尚的,人类要进步,社会要发展,那么,我们审美教育就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它净化人的心灵,升华人的精神,健全人的思想,使人们能够站在更高的高度,更理性地去思考、解决问题。作为走在时代潮流前端的语文教师,有这个义务更有这个责任去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和独特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把美的思想和美的文化传播开去,把美的种子播洒在每一个角落,让这颗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开花、结果,为创造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侯慧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渗透探究[J].文学教育,2011
  (17).
  (甘肃省通渭县华家岭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2006年6月~2008年5月,我们对住院治疗的病原菌培养阳性的46例院内感染新生儿的病原菌检测结果及菌株耐药性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操练是英语课堂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因为任何一项语言技能都必须通过大量的操练才能获得。同时,它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和获得英语技能的主要途径。但如何处理并运用好这一环节,常常成为教师们头痛的问题。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操练活动可谓是丰富多彩的,有效的操练既可以增添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又可以扎实地落实学生的学习任务,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课堂上操练的目的是让学生牢记并能活用所学的知识。有的教师在课堂
目的进一步探讨富铬酵母的降糖机制。方法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分别以高、中、低剂量富铬酵母和二甲双胍进行干预4周。实验前后检测小鼠血糖和肝
原发性胆囊癌症状隐匿多是继发于胆囊结石和胆囊腺瘤。由于症状不显,缺乏特有表现,早中期患者常有漏诊,再加医生诊查不细心,是临床漏诊主要原因。在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广泛开
目的检测尿路上皮癌组织中CD146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尿路上皮癌组织及正常尿路上皮组织中CD146 mRNA及其蛋白的
目的探讨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UBC-MSCs)向类肝细胞定向分化的可能性。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新生儿脐带血75份,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与直接贴壁法相结合分离UBC-MSCs,体外培养传代,获
目的观察回生口服液对晚期大肠癌患者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84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化疗组41例和联合组43例,均采用FOLFOX6方案化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回生口服液。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