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凌晨三四点钟,小叶子听到父亲的动静后悄悄起床。
干吗?不为别的,他想跟随父亲去一回妖魔山。
妖魔山紧挨着小叶子家的那个山村,可是,已经长到八岁的小叶子从没去过妖魔山。
为何?山如其名嘛——
听说。山上树林草丛里藏着妖魔鬼怪,或面目狰狞,或獠牙血嘴……这样,再胆大的人也是不敢贸然进山的。
还说,山林间常有狼和野猪出没,历代山村人都有人遭遇过狼和野猪的侵袭,谁家的小孩被狼叼走啦,谁家的砍柴人被野猪咬伤啦……
不过,更怕人的不是狼和野猪,而是遍布于山坡崖峰间的一种毒蛇——“土脚蹦”。那蛇皮土黄色,蛇身粗如手指,身长七八寸,行走起来如蹦似跳,样子滑稽得很,可就是这样一种貌不惊人、性情木讷的毒蛇,无论大人小孩只要被它咬上一口,半小时内必死无疑。
那天,小叶子父亲是迫于生计才“铤而走险”——妖魔山温润凉爽,沃土性和,生长着许多个壮须长、品质极优的人参。而人参为神异山珍,充满了灵性,还有几许诡秘。山村人要想见到它的尊容,甚至挖到它,非得赶在清晨山静人稀时,若有半点喧闹之声、凡俗之气,人参们自会使出“障眼法”,或悄然藏匿,或无声无息地“移师”他山。
此刻,妖魔山上晨岚飘绕,寂静无声。
山路上,小叶子蹑手蹑脚,偷偷地尾随父亲。
“吆唏——吆唏——”空寂中突然传来一声吆喝。那吆喝怪怪的,挟着阴风,拖着怪调,乍一听,煞是慑人!
小叶子顿时毛骨悚然、冷汗直冒。愣了好一阵后,终于缓过神来,一想,明白了:喊出那怪怪吆喝声的一定是大人们常说起的“喊山鬼”。
没错,小叶子从打记事那天起,就经常听山村里的大人说,妖魔山上有个“喊山鬼”。无论春夏秋冬,也不管晴天雨日,“喊山鬼”每天都会起大早走往山路,然后“吆唏,吆唏”地叫,手里握着的铁杵同时在山路上“咯笃咯笃”地磕响。
有几回,小叶子睡在床上醒得早,真会隐约听到从妖魔山那边传来“吆唏,吆唏”的喊声。而每每这时,小叶子总是惶恐不安地直往被窝里钻。大人们那句常用来吓唬小孩们的话也会回响起来:“不乖的孩子会被‘喊山鬼’抓去的。”
小叶子长到五六岁后才知道,“喊山鬼”其实不是鬼,而是一位独居山林的哑巴老头。
偶尔,“喊山鬼”会提着酱瓶酒壶下山来。小叶子们借着人多势众,一边把一颗颗小石子扔向“喊山鬼”,一边闹哄哄嚷嚷:“‘喊山鬼’来啦——”
“喊山鬼”似乎不知道被击中时的疼痛,只顾不声不响地走他的路。
当然,小叶子们的粗野举动是很少被大人们阻拦的,因为大人们正忌妒着“喊山鬼”呢——听说,“喊山鬼”是挖人参的高手,他已经挖到了大量上等人参,他把挖到的人参偷偷地藏在小草屋住所里。于是,就有人巴望“喊山鬼”早点死,这样,妖魔山上的人参就少一个人争抢了。
那年,妖魔山南边的山脚下盖起一座小学。
小叶子们就高高兴兴地准备上学去。这时,碰到难题了:小叶子们所处的山村坐落在妖魔山北边的山脚下,每天上学非得经过可怕的妖魔山。
起初,几位家长会趁早陪着孩子翻过妖魔山,但日子一长就觉得非常麻烦,特别是地里活忙着时,更是无暇顾及孩子上学的事。
正犯愁时,小叶子们的家长想到了“喊山鬼”。
可小叶子们不想依靠那个怪怪的“喊山鬼”,但又拗不过大人们。
“喊山鬼”听说请他替上学的孩子喊山,当即频频点头。
从此,每天东方蒙蒙亮时,小叶子们就在“吆唏,吆唏”的喊山声中急匆匆走过妖魔山。
慢慢地,小叶子们终于弄明白了“喊山”两字的真正含义:凭借怪怪的喊声,加上铿锵的铁杵声,吓跑凶狠的狼和野猪,吓跑极毒的“土脚蹦”,这样,潜入山中的挖参人就安全了,而翻山上学的孩子们也就不会出事了。
山林里的花草树木随着季节悄悄地改变着各自的模样。“喊山鬼”的形象也在小叶子们的心中渐渐地变了:变得不那么可怕了,变得可亲可爱了。小叶子们赠给他的称呼也从“喊山鬼”变成了山公公。
然而,山公公的一个做法令小叶子们大为不满,甚而是反感、怨恨——每次走在蒙蒙亮的山路上时,非得让小叶子走在队伍第一个,而不停地喊山的山公公反而殿在小叶子后边。
小叶子愁眉苦脸,忧心忡忡,在山路上每迈开一步,心里就会生出一分害怕,总觉得可怕的“土脚蹦”随时会咬住他的脚板。
山公公只顾一边跟着小叶子,带着其他孩子匆匆走路。一边伴着“咯笃咯笃”铁杵的磕声粗着嗓门喊山。
小叶子敢怒而不敢言。
那是一个异常闷热的清早,小叶子们照例小鸡雏鸭似的,跟随山公公翻山,走到一处狭小的山路时,走在队伍第二个的山公公突然大喊:“快跑!”
小叶子们反应过来时,山公公的铁杵下正躺着一条黄乎乎的“土脚蹦”,而山公公也倒下了。
过一会儿,山公公在小叶子们的惊呼声中慢慢醒来,并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开口说话:“我不行了,要记住,蛇咬人有个反应过程。所以它总是咬着第二个人……”
“山公公——”小叶子们悲痛的哭喊声久久地回响在妖魔山间。
第二天,山村乡亲替山公公料理后事时,惊讶地发现一山公公住的那间小草屋空空如也,压根儿没有什么人参!
干吗?不为别的,他想跟随父亲去一回妖魔山。
妖魔山紧挨着小叶子家的那个山村,可是,已经长到八岁的小叶子从没去过妖魔山。
为何?山如其名嘛——
听说。山上树林草丛里藏着妖魔鬼怪,或面目狰狞,或獠牙血嘴……这样,再胆大的人也是不敢贸然进山的。
还说,山林间常有狼和野猪出没,历代山村人都有人遭遇过狼和野猪的侵袭,谁家的小孩被狼叼走啦,谁家的砍柴人被野猪咬伤啦……
不过,更怕人的不是狼和野猪,而是遍布于山坡崖峰间的一种毒蛇——“土脚蹦”。那蛇皮土黄色,蛇身粗如手指,身长七八寸,行走起来如蹦似跳,样子滑稽得很,可就是这样一种貌不惊人、性情木讷的毒蛇,无论大人小孩只要被它咬上一口,半小时内必死无疑。
那天,小叶子父亲是迫于生计才“铤而走险”——妖魔山温润凉爽,沃土性和,生长着许多个壮须长、品质极优的人参。而人参为神异山珍,充满了灵性,还有几许诡秘。山村人要想见到它的尊容,甚至挖到它,非得赶在清晨山静人稀时,若有半点喧闹之声、凡俗之气,人参们自会使出“障眼法”,或悄然藏匿,或无声无息地“移师”他山。
此刻,妖魔山上晨岚飘绕,寂静无声。
山路上,小叶子蹑手蹑脚,偷偷地尾随父亲。
“吆唏——吆唏——”空寂中突然传来一声吆喝。那吆喝怪怪的,挟着阴风,拖着怪调,乍一听,煞是慑人!
小叶子顿时毛骨悚然、冷汗直冒。愣了好一阵后,终于缓过神来,一想,明白了:喊出那怪怪吆喝声的一定是大人们常说起的“喊山鬼”。
没错,小叶子从打记事那天起,就经常听山村里的大人说,妖魔山上有个“喊山鬼”。无论春夏秋冬,也不管晴天雨日,“喊山鬼”每天都会起大早走往山路,然后“吆唏,吆唏”地叫,手里握着的铁杵同时在山路上“咯笃咯笃”地磕响。
有几回,小叶子睡在床上醒得早,真会隐约听到从妖魔山那边传来“吆唏,吆唏”的喊声。而每每这时,小叶子总是惶恐不安地直往被窝里钻。大人们那句常用来吓唬小孩们的话也会回响起来:“不乖的孩子会被‘喊山鬼’抓去的。”
小叶子长到五六岁后才知道,“喊山鬼”其实不是鬼,而是一位独居山林的哑巴老头。
偶尔,“喊山鬼”会提着酱瓶酒壶下山来。小叶子们借着人多势众,一边把一颗颗小石子扔向“喊山鬼”,一边闹哄哄嚷嚷:“‘喊山鬼’来啦——”
“喊山鬼”似乎不知道被击中时的疼痛,只顾不声不响地走他的路。
当然,小叶子们的粗野举动是很少被大人们阻拦的,因为大人们正忌妒着“喊山鬼”呢——听说,“喊山鬼”是挖人参的高手,他已经挖到了大量上等人参,他把挖到的人参偷偷地藏在小草屋住所里。于是,就有人巴望“喊山鬼”早点死,这样,妖魔山上的人参就少一个人争抢了。
那年,妖魔山南边的山脚下盖起一座小学。
小叶子们就高高兴兴地准备上学去。这时,碰到难题了:小叶子们所处的山村坐落在妖魔山北边的山脚下,每天上学非得经过可怕的妖魔山。
起初,几位家长会趁早陪着孩子翻过妖魔山,但日子一长就觉得非常麻烦,特别是地里活忙着时,更是无暇顾及孩子上学的事。
正犯愁时,小叶子们的家长想到了“喊山鬼”。
可小叶子们不想依靠那个怪怪的“喊山鬼”,但又拗不过大人们。
“喊山鬼”听说请他替上学的孩子喊山,当即频频点头。
从此,每天东方蒙蒙亮时,小叶子们就在“吆唏,吆唏”的喊山声中急匆匆走过妖魔山。
慢慢地,小叶子们终于弄明白了“喊山”两字的真正含义:凭借怪怪的喊声,加上铿锵的铁杵声,吓跑凶狠的狼和野猪,吓跑极毒的“土脚蹦”,这样,潜入山中的挖参人就安全了,而翻山上学的孩子们也就不会出事了。
山林里的花草树木随着季节悄悄地改变着各自的模样。“喊山鬼”的形象也在小叶子们的心中渐渐地变了:变得不那么可怕了,变得可亲可爱了。小叶子们赠给他的称呼也从“喊山鬼”变成了山公公。
然而,山公公的一个做法令小叶子们大为不满,甚而是反感、怨恨——每次走在蒙蒙亮的山路上时,非得让小叶子走在队伍第一个,而不停地喊山的山公公反而殿在小叶子后边。
小叶子愁眉苦脸,忧心忡忡,在山路上每迈开一步,心里就会生出一分害怕,总觉得可怕的“土脚蹦”随时会咬住他的脚板。
山公公只顾一边跟着小叶子,带着其他孩子匆匆走路。一边伴着“咯笃咯笃”铁杵的磕声粗着嗓门喊山。
小叶子敢怒而不敢言。
那是一个异常闷热的清早,小叶子们照例小鸡雏鸭似的,跟随山公公翻山,走到一处狭小的山路时,走在队伍第二个的山公公突然大喊:“快跑!”
小叶子们反应过来时,山公公的铁杵下正躺着一条黄乎乎的“土脚蹦”,而山公公也倒下了。
过一会儿,山公公在小叶子们的惊呼声中慢慢醒来,并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开口说话:“我不行了,要记住,蛇咬人有个反应过程。所以它总是咬着第二个人……”
“山公公——”小叶子们悲痛的哭喊声久久地回响在妖魔山间。
第二天,山村乡亲替山公公料理后事时,惊讶地发现一山公公住的那间小草屋空空如也,压根儿没有什么人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