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诗和远方未必是你的天堂

来源 :时代邮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t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当年,我们几个都是不折不扣的“女文青”,诗酒年华,激情飞扬,诗和远方是我们追逐的梦。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开始在属于自己的圈子里打转。除了苏苏之外,我们几个都是一头扎进人间烟火中,相夫教子,过起了小日子。青春时代的梦越来越渺远。
  而苏苏呢,硬是在俗世生活之上经营出了自己的诗和远方。孩子稍大些,她就辞掉安稳的工作,去一家旅游杂志社应聘做编辑。她会被书中的某句话感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她会在抵达远方的理想之境后,在那里逗留十天半月,享受异域风情,丰富生命体验;她还会把一路跋山涉水的见闻写成文字,让万水千山都有了情感和温度。她的生活除了诗,就是远方。她说,生命有限,而世界无涯,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涯的世界中,人生一世,应该尽可能抵达未知的远方,用自己的脚步丈量这个世界的广度。总之,人到中年,苏苏活出了不寻常的生命色彩。“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她活得率性,诗意,洒脱,自由,热烈。
  大家又聚到一起,听苏苏谈起她的见闻,我们只有张大嘴巴惊叹的份儿,她的生活简直是在天堂里啊!再瞧瞧我们几个,满面尘灰烟火色,完全沦陷在凡俗的日子中,成了生活的奴隶。没有梦想,没有希望,日子一眼就能望见10年后的样子,我们也许会这样悄无声息地老去,悄无声息地离开这个世界。没能好好看看这个美丽多姿的世界,人生就遗憾地画上句号——心有不甘啊!
  聚会结束后,小枫咬牙跺脚地说:“想当年,咱也是有梦想的!我决定了,即使不能像苏苏那样活得行云流水、天马行空,我也要像她一样去寻找诗和远方。偶尔逃出生活的藩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还是能做到的。还有就是,怀揣一颗诗心生活,把眼前的苟且过成诗和远方。”
  小枫开始追逐诗和远方。谁知,她的第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就沮丧而归。因为家里没安顿好,旅途中总被家里的事牵绊。尤其可笑的是,她经常计算旅途的花费,心里盘算着这些钱够家里一个月的开销了。最终,她在家人的召唤下,匆忙结束了旅行。我们问她此行感受,她说,累并烦恼着,这是一次兵荒马乱的出逃!小枫不甘心,又开始打造“诗意生活”。她口口声声说,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她首先重拾写作的兴趣,有时间就写篇小文让我们欣赏。不仅如此,她还开始打造生活细节,注重情趣和品位,力求生活诗意盎然。可是一段时间的热度后,小枫放弃了。她叹口气说:“累!不仅自己觉得累,家人也抱怨我不好好过日子,瞎折腾。看来,别人的诗和远方,未必是你的天堂。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景,与其羡慕别人,不如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如今的她,又恢复了原来的状态。
  我想起一个故事:两只老虎,一只在籠子里,一只在荒野中’它们都羡慕对方的环境。于是互换,不久后,两只老虎都死了,一只饥饿而死,一只忧郁而死。每个人都拥有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必仰望别人的幸福。你的幸福就在自己的手心里,摊开手掌,幸福便清晰可见。
其他文献
人民美好生活,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日益得到广泛认同的新理念。伦理学认为,人类的生活理想是好生活,而对好生活的理解主要有三种:品德高尚的生活,物质富足的生活,品德高尚且物质富足的生活。人民美好生活,可以理解为品德高尚且物质富足的好生活。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好生活的内涵,更加重视生活的完善、和谐,更加重视真善美的统一。它不仅赋予好生活以完美的意蘊,而且致力于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应当说,人民
《哈姆雷特》是一部迷人的作品。这部分源于它浩如烟海的丰富蕴涵。在这部处于新旧文学“交接点”上的作品中,莎士比亚呈现了两个世界:古典世界与新(古典)世界。古典与现代错综复杂的关系交织成一张巨大的张力之网。莎士比亚把他对政治(国家)和人性(灵魂)的思考集中在丹麦王子哈姆雷特身上,并将之置于这副张力之网中央。在这部公认最具哲学意味的莎剧中,通过暗中与古典作品对话,莎士比亚不仅精妙连接起他的时代与古典世界
发生在汉武帝时期的盐铁官营,是中国古代社会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大事件,实际上,与盐铁官营相伴生的还有均输、平准、榷酤(即酒类专卖)、告缗、算缗等一系列的政治、经济举措。关于这些历史事件,在近几十年来的中国历史研究中,人们大都给予了极其正面的评价。人们大都认为这些政策起到了富国强兵的作用。不过,对于盐铁官营,汉王朝的当事者却存有歧义,甚至汉武帝本人,也曾在晚年发布《轮台罪己诏》,对他在位期间实行的诸多政
论及英国的思想传统特色,人们一般都会联想其哲学上的经验主义源流及政治上的保守主义底蕴。但在现已年逾古稀的罗杰·斯克鲁顿(Roger Scruton)看来,他毕生服膺的保守主义信念其实一直是在被边缘化的困境中。但这正是他引以为自豪的。他穷且益坚,几十年如一日为之奔走辩护至今,以至于有论者视他为自十八世纪英国保守主义思想奠基人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以来护持该理念的第一人!他亦因二0一
《创造自由:托克维尔的民主思考》是崇明基于多年研究心得,对原有博士论文大幅修改而成。全书在全面阐释托克维尔思想的基本脉络与主要方面的基础上,将焦点聚集于自由问题。如何在民主时代维护自由甚或创造自由这个问题,统领与凝聚了本书各个部分。《创造自由》将会带动我们进一步探求与理解托克维尔之“独特自由主义”(a strange liberalism)的独特之处。一、民主与自由的张力  发现民主对自由的威胁,
1937年9月6日,陕西省泾阳县石桥镇。在一座用木桩和木板搭成的简易检阅台上,一名身材高大的军人看着台下数千名官兵,手里攥着一顶黄色的军帽,用带有浓重四川口音的嗓音向台下的官兵做了动员:“换帽子算不了什么!那不过是形式。我们人民军队的本质不会变,我们解放全中国的意志不会变!”  他举起手中的军帽,指着正中的青天白日帽徽说:“这顶军帽上的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
鲁荡平是湖南长沙人,哥哥鲁涤平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当过湖南省、浙江省主席,一九三五年猝死于南京,得年四十八,據说与《申报》史量才被刺有关,民国疑案之一。  鲁家有个女儿嫁到宁乡刘家,生了个儿子叫刘少奇,后来当了共产党,有次被捕,还是鲁涤平救他出狱的。  鲁荡平跟着蒋介石逃到台湾,当过“国大代表”“立法委员”,书法写得很好,自成一家,于右任也说不错。一九四九年时,他在广州,住东山梅花村,成天作诗写字,
知道杨晖每年夏天去浙江拍老头已有不少年,他从一个抽象画家到关注一张张具体的老人的脸,是个漫长过程。二○○六年春,我想着怎样让他拍了七八年的照片,能做一个回顾和展出。这事跟专注摄影方面论述和策展的姜纬商量,约了去浦东三林塘杨晖的工作室看照片。杨晖那些自己手工冲印的照片,拍的几乎全是浙江小地方泡茶馆的老头。那些老人的脸孔,脸孔上的褶皱,不少因为是清晨天似亮非亮时抓拍来,对焦有些不精准,图像有些松软和模
东南亚华人自己编写的历史文献,极为罕见。早期华人识字率不高,而且多为下南洋经商,商人重利轻文,少有文字留存。近现代以来,傅吾康、陈育崧、苏尔梦、丁荷生等学者发掘了一大批华人碑铭资料,并结集出版,主要集中在十九世纪,少有十六至十七世纪的留存,而且碑铭的叙事模式,基本是歌功颂德为主。早期华人自己的记录,还有另一种文类,就是华人知识分子创作的赋体诗文,不过这类文体含有太多抒情夸张成分,干货不多。从这个角
无论是职场还是生活中,超过35岁,就会无条件地被盖上“过期”标签。这意味着这群人才刚刚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很快就成了别人眼里的“鸡肋”,甚至他们的睿智和成熟,还没有用武之地,就面临被职场淘汰的境地。不仅如此,大家还很容易犯同一种错误,把年龄当成紧箍咒,为职场生涯设定一个“保质期”,大家都得按这个期限,完成人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大多数人都有意或无意地使自己的人生时间表符合社会时间进程表。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