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如何实现角色转变

来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y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媒体领域在不断的调整创新当中,科学技术的不断涌现,逐渐形成了融媒体时代,对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领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融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新闻信息已成为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更需要传统广播电视机新闻应坚持新时代下的创新要求,尽快实现媒体的转型。同时新闻记者作为推动广播电视新闻领域发展的核心因素,应迅速转变自身的角色,并在融媒体时代的影响下积极创新,开创一条具有特色鲜明的广播电视新闻发展之路。本文主要就融媒体的概念、融媒体领域下新闻记者的转型优势、以及新闻记者的转型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变;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20.039
  融媒体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活动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工作方式的改变要求新闻记者从根本上进行观念转变,充分意识到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对广播电视新闻的创新发展优势,并根据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现状进行创新,根据自身的工作需求及时转变工作需求,并逐渐提升自身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的专业技能,实现广播电视领域与新闻记者的双重创新,确保广播电视新闻的收视率再创新高。在融媒体时代的强烈影响下,广播新闻记者应明确时代发展的动向,充分展现自身特色才能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优势。
  1. 媒体融合的概念分析
  以往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属于传统媒体,在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为社会发展提供了许多的便利条件。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升级,社会也在不断的改革更替,一些新问题发展层出不穷,相比之下传统媒体的优势逐渐退怯。为保留传统媒体的优势以此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应将两者进行充分的融合并根据时代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优势融合与社会发展的脚步互相适应,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所需。要求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敢于接受新媒体发展的融合要求,将挑战化为机遇保障传统广播电视新闻领域的经久不衰,同时也为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提供了充足的发展领域,以及来面对融媒体领域下的激烈竞争。
  2.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转型优势
  2.1 传统媒体的地位优势
  在新媒体领域的创新发展当中,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途径和生活的态度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新媒体自身性质的影响下,新闻媒体信息的真实性和影响力等,难以撼动传统媒体留给观众的影响。新媒体新闻报道中存在的虚假信息现象频出,并且内容十分粗俗再加上宣传途径比较困难,各平台之间的内容高度雷同,进而显示出传统媒体的地位优势,因此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在转型过程中应高度保留传统媒体的地位优势,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逐渐完善传统媒体的稳固地位,将优势转换为竞争力,保障广播电视新闻领域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的迅速发展。
  2.2 专业性优势
  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在专业性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与新媒体信息相比赢在信息传播方式上。广播电视媒体的内容丰富多彩,从声音到文字图片等进行同时的播出,但新媒体信息由于传统方式不够集中,并且随机性较强,导致新媒体的信息源十分复杂,新媒体信息的质量具有一定的虚假性,并在在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上远不如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因此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抓住优势,在时代发展的长河当中准确的锁定自身发展优势,并融入个人发展特色,保证传统新闻领域的稳定发展。
  2.3 公信力度较强
  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领域主要以电视新闻为主,在传统理念影响下,电视新闻的公信力度更高。对于现代的复杂社会性质而言,电视媒体的权威性优势远超于新媒体。网络信息的虚假性宣传在媒体领域中不断增强。因此人们更加依赖于广播电视领域的公信力度,电视媒体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较高,也为广播电视领域的新闻记者转型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及充足的条件。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借助有效的方式逐渐提升自身的公信力度,保障传统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空间,为广播电视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充足的条件支持,同时也应协助广播电视领域的新闻编辑人员尽快实现转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融合与发展。
  2.4 具有一定的受众优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改革升级,广播电视新闻依旧是大众用户最依赖的信息获取方式,群众对环境安全的认可度较强,对于大多数群众而言人们对家庭的依赖性更高,而电视作为家庭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必定占有一定的优势。在法定节假日期间人们更期望阖家欢乐的画面,家庭成员在观看电视的过程中,形成了有效的交流与沟通,让彼此在愉快的过程中增强感情交流。因此电视已成为人们促进感情的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广播电视节目效果,也能够拉近亲人之间的关系。
  3.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转型困难
  3.1 综合素质较低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媒体领域的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过程中为保障新闻内容的真实性,需要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具备更高的能力,但由于受传统理念的影响,导致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工作能力较差,专业知识不能够灵活运用,不仅影响了新闻内容的时效性,同时也影响了新闻质量。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为观众提供高质量的节目,因此影响广播电视新闻领域的融合与发展。
  3.2 咨询获取渠道受限
  出于对地理环境和等级等限制因素,大部分广播电视领域的人员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为群众提供完善的大事件发展情况,与新媒体领域的时效性相比明显具有时间延后的现象,影响了观众的观看感受,给观众带来了较差的视觉体验,并且由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媒体时间资源未能实现共享,導致观众对传统广播电视领域的看法出现了转变,严重影响观众对广播电视领域的态度,影响资源的融入与传播,导致观众在节目内容的理解上出现偏差。   4. 融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认知
  4.1 新闻记者的职责与使命
  针对新闻记者而言,记者的角色认知体现在社会发展与职业道德修养层面,新媒体大环境背景下,不仅需要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具备正确的信息筛选能力,更需要具备正确的新闻制作能力,并在真实还原新闻内容的基础上融入新闻记者的自身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弘扬积极的正能量逐渐提升自身的正义感。另外对于新时期背景下的新闻记者而言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到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具备专业的新闻修养,以及基础能力修养和专业技能修养,至于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在实际工作当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杜绝虚假传播现象的发生,严禁违背人道主义原则。并在实际工作当中为人民群众争当引导者,站在百姓的角度上为百姓发言,将国家利益与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4.2 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角色
  随着新兴媒体的不断发展与崛起,信息传播的方式和主体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现阶段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的充分普及,以及新型软件的迅速发展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信息的采集过程当中,也涌现了许多自媒体平台的出现,随之影响了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要求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掌握熟练的信息编采能力,充分保障新闻信息的质量,明确新闻记者与群众记者之间的区别。熟练把握融媒体背景下新闻记者播报方式的数字化集约化发展特征,为新闻记者完整的学习空间,才能更积极的面对新闻编辑工作的转型。
  5.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变策略
  5.1 调整心态充分化解压力
  广播新闻记者无论是在新媒体背景还是传统媒体背景下,都应当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使命,立足于人民群众当中坚持为群众发声。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融媒体时代的广泛普及,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充分的调整好自身的心态才能安抚人民群众,并保障新闻内容的质量,逐渐提升新媒体的利用程度,以此为观众带来更高质量的新闻信息,才能更好的服务于观众建立特色新闻品牌。另外,新闻记者更应该具备满足群众信息需求的能力,并能够从广泛的范围内分析问题,借助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渠道来满足群众的需求,在日常生活中应善于学习,学习短视频制作方式和技巧,确保新闻质量的提升。
  5.2 注重思想道德建設内涵
  融媒体时代发展在推动新闻创新的同时,也影响了新闻信息质量,在参差不齐的信息质量当中,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都出现了变化,一旦产生负面信息将会影响观众的价值判断。因此广播电视领域应明确自身地位与自媒体之间的不同,广播电视新闻主要是服务于百姓,向百姓传递国家信息和政治新闻,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和社会威严,新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中记者应注重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遵纪守法严格按照职业道德需求展开新闻采访,明确自身定位,逐渐提升自身价值,尽快实现角色的转变。
  5.3 重视专业人才的技术培养
  受融媒体时代的广泛影响,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提升自身的学习力度,相关部门应为新闻记者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建立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式,保障广大新闻记者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社会发展的脚步互相适应。并借助新媒体发展的优势完成信息的收集与采纳,全面拓宽新闻信息的深度与广泛性。与此同时广播电视领域应建立教育机制,全面提升新闻记者的全媒体知识能力培训,为广播电视领域的永恒发展提供充足的高素质人才。
  6. 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创新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在传统的广播电视领域记者角色转变工作提供了充足的条件,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途径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更需要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顺应时代发展的主题,并在进行新闻工作的过程中充分融入个人特色,保障广播电视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新闻记者应具有融媒体发展的思维,突出广播电视新闻的价值,进而实现完整的转型计划,引导正确的舆论发展,全面推动媒体领域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窦斌.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如何实现角色转变[J].西部广播电视,2020(07):129-130.
  [2]于莹.浅析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如何实现角色转变[J].科技传播,2020,12(04):23-24.
  [3]杨继稳.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如何实现角色转变[J].记者观察,2020(08):53.
其他文献
【摘要】电子信息工程在现代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以满足公众对数据传输的需求。但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更加完美,如果仍然保持现有水平的电子信息工程、信息数据可能会导致不能正常通过,此时,可以在电子信息工程中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这种技术为信息数据提供全面的安全保障。基于此,本文在阐明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概述后,分析该技术在其中的应用意义,继而提出该技术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电子信息
期刊
【摘要】由于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以网络媒体、数字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逐渐成为媒体通讯领域的主流媒体,而传统的广播电视等媒体为适应时代潮流,纷纷涉足网络新媒体领域,这就使得媒体发展全面进入融媒体时代。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广播电视行业要如何面对新媒体技术发展带来的冲击?更好地制作出符合广大观众消费需求的节目,更好地在科技化发展的环境下做好电视作品的编辑工作,就成为每一个媒体人都不得不深入思考和面对
期刊
【摘要】近年来,众多的新闻机构和媒体人一直在进行探索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新时代媒体人,在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对作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媒体人要求更为严格,本文结合相关政治理论知识和县级融媒体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新时代;新闻工作者;合格;媒体人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
期刊
工业过程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CO2)排放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电化学还原CO2生成有用的化学燃料是降低其大气浓度的重要途径,对于缓解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带来的双重压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CO2ER)生成的还原产物有许多种类,其中甲酸是最具有经济价值的CO2还原产物之一,也可作为甲酸燃料电池中的液体燃料。近年来,各种金属基催化剂(如Ni、Sn、In、Cu、Bi)因其优异的催化性能和鲁棒稳定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催化CO2还原反应中。相较而言,铋(Bi)是一种毒性很低来源广泛的非贵金属,铋
【摘要】媒体行业之间的竞争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激烈,及时获取真实的第一手新闻资料,是电视新闻记者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之间占据优势地位的前提,因此隐性采访成为了当今电视新闻记者获取所需新闻资料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隐性采访方式隐蔽性的特点,极易出现一些法律方面的纠纷,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因此,电视新闻记者要在隐性采访中把握好“度”,提高新闻采访的价值。  【关键词】电视新闻记者;隐性采访;限度把握隐性
期刊
非有意生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persistent prganic pollutants,UP-POPs)主要来自于固体废物焚烧、金属冶炼及再生等热相关工业。不同热相关工业使用原料、热处理工艺、尾气净化技术等千差万别,致使其排放污染物类型及含量均具有较大差异,现有资料主要集中于多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D/Fs),关于其它UP-
硝酸盐氮(NO_3~--N)是水体中典型的无机污染物之一,过量的摄入NO_3~--N会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蓝婴综合征)的发生。生物反硝化法能够将NO_3~--N还原为N_2,具有运行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生成的优点,但仍存在生物脱氮前期微生物活性低、降解速率慢、水力停留时间长等问题。因此,有效提高生物脱氮效率是目前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针对提高生物脱氮效率的问题提出两大类解决方法,第一类是组合脱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latile organic pollutants,VOCs)是复合大气污染的重要前体物之一。在众多VOCs处理方法中,生物法具有环境友好、无二次污染、成本低、安全可靠等优点,正愈发引起关注。但生物法净化缺氧废气时,由于电子受体和电子传递速率的限制,往往净化效率偏低。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技术中,粘附在电极表面的微生物能够将产生的电子
【摘要】在电视媒体的发展过程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与记者工作中经常会具有采访的环节,采访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电视节目的质量和观众的认可度。因此,在现实工作中,播音主持人和记者一定要重视采访工作,并注重将一些采访技巧运用到实践采访工作当中,运用适当的采访形式、提出恰当的采访问题,能够机智的应对采访中突发的状况,保证电视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升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满足大众的观看需求。  【关键词】播音员主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社会已逐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类型的移动终端也在不断的发展着。各个行业伴随着技术改革的发展均取得不错的收益,同时新兴技术的发展也为传媒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机遇。现如今,在智能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广播电视的编辑工作中开始广泛应用新媒体技术。对于现阶段广播电视台的编辑来说,怎样把握住机遇面对已经到来的挑战,并且在日常的编辑工作中合理加入新媒体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