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土地利用研究:Ⅱ、连续化学提取法研究施污泥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性和环境风险

来源 :土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tmdug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连续化学提取法研究了施用污泥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配及有效性。铜和锌在2种土壤上施用污泥前、后的形态分配都有所差异,铜在河湖相水稻土上以可氧化态为主;红壤性水稻土可氧化态和可还原态含量都较高。锌在河湖相水稻土以可还原态为主,在红壤性水稻土以醋酸溶解态为主。两种土壤上,铜和锌的3种不同形态含量与污泥施用量之间都有很好的相关性。连续提取对于研究重金属的形态分配比单独提取更有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翻转课堂的应运而生,美国进行了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引起了其他国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这种代表着新型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翻转课堂自2012年
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数字技术,获取流域空间分布的下垫面信息和中间状态信息,刻画了流域内的水文过程,建立了秦淮河流域基于PCRaster软件的数字水文模型.利用所建立
本文研究了Cu对耐性植物海洲香薷(Elsholtzia splendens)的生长、Cu积累、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的影响,探讨了后2项生理指标与海洲香薷Cu积累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低浓度Cu
植物根际是一个能降解土壤中污染物的生物活跃区.本文应用菌根修复技术对某污灌区石油烃污染土壤进行了处理.在污染土壤中种植玉米和黄豆,通过施加不同的菌剂,采取菌剂和菌根
昭平县中低产田主要类型有浅(粘)瘠型、冷浸型、沙漏型、缺素型和酸碱型等,其障碍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以归纳为环境、物理和化学性障碍因素。根据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提出相应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