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皮球虫举办葬礼: 常州一幼儿园开设“死亡课程”引热议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ghuidiann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死”,国人观念上一直相当避讳。近日,江苏常州一家幼儿园却反其道而行之,对小朋友开展了一场关于死亡的生命教育课。这堂课由皮球虫的死亡引发,孩子们谈到死亡,纷纷表达害怕。老师耐心地带孩子们给皮球虫举办了一场葬礼,孩子们一起完成了名为“虫虫的美好回忆”“虫虫的一天”的小册子来纪念皮球虫。最后,老师利用课堂时间带领孩子一起阅读生命教育绘本。
  幼儿园的院长表示:不谈论死亡的生命教育是不完整的。对于死亡,我们没有什么好去回避的,生老病死本就是人生的常态,死亡也是我们终会面临的一件事,对于死亡我们要持一个正确的态度,也要教导孩子正确面对死亡。
  上好“死亡教育”这门课
  颜云霞
  这是一个颇为暖心的新闻,其间既有童真童趣,又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死亡教育”,在我国是比较缺乏的。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死亡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情,需要回避,由此也形成了很多禁忌,如春节等重大节日不能说“死”字,等等。因为恐惧,因为避讳,家长自然不会大大方方地和孩子们谈论死亡。
  但死亡每一天都在真真切切地发生。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5000万人死亡,换算下来,每1秒钟就会有1.8个人死亡。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病毒”“隔离”“死亡”等高频词始终萦绕在人们身边。而这,正是孩子们必须面对的真实世界。如何看待死亡,不是停留在书面上的哲学问题,而是孩子们必然会遇到的现实场景,可能是在一场亲友的葬禮上,也可能是在看到一则青少年自杀的新闻时。承认死亡的存在,认识死亡的真相,是孩子们必须要上的一门课。
  但也有观点认为,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太小、认知有限,跟他们谈死亡没有用。据儿童心理学家M.Nagy研究发现,3至10岁的孩子对死亡的认知,存在3个阶段:一是认为死亡只是短暂的分离,死去的还会回来;二是认为有些人,比如英雄、幸运的人,是不会死的;三是认为死亡不可避免,它是生命中必然的过程。这套认知理论,证实了孩子会主动观察生命迹象。所以,与其小心翼翼、讳莫如深,让孩子自己去揣摩,倒不如开放、诚实地讨论,用孩子们能接受的方式讲述死亡,引导他们尊重生命、快乐生活。
  在西方,“死亡教育”有一个相对系统而专业的体系。英国自1988年教育改革方案出台后,为年龄低至11岁的儿童开设与死亡有关的课程;德国实施“死亡的准备教育”,引导人们以坦然、明智的态度面对死神的挑战。这些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正如生命教育绘本《一片叶子落下来》所揭示的,人生就像一片叶子,由春天的嫩绿,到夏天的生机盎然,再到秋天的枯萎,最终归于大地。如何看待死亡,其实就是如何看待生命。如果能上好“死亡教育”这门课程,我们就能更好地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更好地热爱生活。(选摘自《新华日报》)
  适用主题:生命教育;直面死亡;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生死观……
  文本解读: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一中
其他文献
清晨,我睁开睡眼,发现床边竟然蹲着一只恐怖的大猩猩,吓得我大叫:"救命啊!"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在一期《开讲啦》节目中,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表示不认识撒贝宁,他解释了原因,他不看电视,他一般是主动搜索信息,不会接受被动灌输,关注什么,搜索什么,像看专业文献一样。②根据谷歌图书统计,世界上共有约1.3亿本不同的书。人们每天会被不间断的信息流产品、微博、各种热点信息轮番轰炸。③有人去商场买了一双鞋,因为他需要这双鞋;有人也买了一双鞋,因为鞋在打折,他原本
如果有人问我,中国最美的风景在哪?我会回答,它蕴藏在国庆阅兵乘车方队上抗战老英雄的深情敬礼中,凝聚在一枚无数科技人员呕心沥血研制的中国芯片上,也深藏在塞罕坝三代守护人将荒漠化为林海的世界奇迹里。只因这一份共同的家国情怀,本就是代代相传相守的最美风景。  千百年来,国与家从来都是一對相互依存的概念,家国情怀如同一条柔韧的纽带,将个人的成长、家庭的幸福与国家的前途紧密相连。家国情怀,与其说是一种宏大的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黎晓畅在我面前流利地背起了杜甫的《春夜喜雨》。她是南宁市衡阳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只要是背过的古诗文她都能随口道来,一学期背下六七十首古诗文对她来说是小菜一碟。  小小年纪便能背诵大量古诗文,真让人佩服!不过,能有这样的成绩也是不容易的。刚入学时,黎晓畅也觉得背书无聊,可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读书活动很快改变了她的想法。学校有规定,每人每天要做到:
一、活动  活动是体验的前提。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观察、操作、表演、调查、参观、访问、思考、表达等各种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不仅要用脑想,还要用眼看,用耳听,用口说,用手做,用身体去实践,用心灵去领悟。  如我校实验班上《外面的世界》这一课时,老师把孩子带到田野里,让孩子们在田野里尽情地进行各种学习活动,对各种农
江山多妖娆    太阳高高照,  彩云悠悠飘,  清风微微拂,  竹梢缓缓流,  莺鹊喳喳叫,  旷野车辐痕,  大雁翱云霄,  屋舍遮绿阴,  炊烟宅边绕。  老翁歌欢畅,  江山多妖娆。  彩虹桥    雨刚停,  天放晴,  苍山如画,  水泊如屏。  蓝天铺起彩虹桥,  赤橙黄绿蓝紫青,  山峦奇峡挡不住,  悠悠瀑布泻花坪。  欲问巨桥谁建筑,  太阳公公来造型。
“呜呜呜……”小兔迷路了,靠在路边的树干上伤心地哭哭泣着。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大个子老鼠去小个子猫家玩。刚刚考完试,大个子老鼠少不了要发发牢骚:“唉,如果这道题不是半对,而是全对,就会少扣掉一分,我就能及格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017年版《新课程标准》提出“语言构建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四大学科素养,所以考场作文必须尽情展现文化“芳香”之美,才能“迎合”高考命题“潜规则”,夺取高分。  一、芳香之美,美在标题  所谓一见钟情,就是考生在拟题时可引用或化用名人名言、古诗词、谚语、经典歌词等名句或典故等,亦可运用某些修辞方法让标题充满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阅卷老师的第一好感。  1.引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日日重复同样的事情,遵循着与昨日相同的惯例。  人是不可能一边攥紧拳头一边微笑的,唯有猴子才会那样。  唯有尽力自持,方不致癫狂。  所谓世人,不就是你吗?  时间的流逝是平等赋予每个人的疗愈,或许也是救赎。  一有机会,人类可怕的真面目就会在愤怒中不经意地暴露出来。  比目鱼的说话方式,不,世上所有人的说话方式,都像这样绕圈子,既朦朧暧昧,又有种想要逃避责任似的心理,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