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文理中学高级阶段课程设置及毕业会考分析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446395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考制度改革是我国近年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改革方案的出台必然要建立在对世界教育强国了解的基础之上。德国巴伐利亚州文理中学高级阶段的研讨课为学生大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选课系统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可能,评分体系避免了一考定终身的格局,平时成绩计入总评能够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关键词:德国;巴伐利亚州;文理中学;课程设置;毕业会考
  德国的教育由各联邦州负责,中学课程设置由各州设定操作细节,但一般大同小异。巴伐利亚州是德国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州,其教育水平可以代表德国教育的最高水准。
  德国基础教育①从五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分流,分流后学生会进入3种不同类型的学校,其中进入文理中学(Gymnasium)的学生在十二年级结束时需进行高中毕业会考(Abitur)。该考试类似于我国的高考,但与高考不同的是,它不是选拔性考试,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其成绩用来证明学生是否具有上大学的资质,只要通过即可。文章按照惯例将文理中学的十一年级和十二年级定义为高年级阶段,相当于我国的高二和高三年级。
  一、课程设置与评分体系
  (一)课程目标与重点
  德国文理中学高年级阶段的课程目标与重点主要包含以下七个方面。第一,课程旨在使学生获得广泛、深入的普及教育,并以此为获得普通高校入学资格做准备。第二,在高中毕业会考中,所有学生的必考科目须包括基础学科(德语、数学)和一门长期学习的外语。第三,高中毕业会考共设5门考试科目,除德语和数学外,学生可自行安排考试科目。第四,在十一年级和十二年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天赋和兴趣从所在中学提供的课程范围中选课,并设置个人学习重点。第五,课程不仅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也教授一般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技能,致力于为学生的大学学习、自主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第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自主能力,如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责任感。第七,课程特点体现在两类研讨课中,即科学导论类研讨课和针对大学学习及职业定位的研讨课。
  (二)课程选择
  十年级是高年级阶段的导入期。在结束导入期前半年的学习后,学生可以从学校提供的课程中选择一些科目,作为自己在高年级阶段的学习重点。学生在高年级阶段(包括四个半年)取得的成绩将被纳入高中毕业总评成绩。各文理中学根据学校的学科重点提供相应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如无例外,学生在整个高年级阶段的学习将受所选学科的约束。
  1.各科目学时
  在十一年级和十二年级,学生所选科目包括必修科目、选修科目和旨在培养个人能力的研讨课。三门基础科目,即德语、数学和一门长期学习的外语,每周学时数各为4学时。其余科目每周2~3学时,若学生将第二门长期学习的外语列为会考科目,则每周学习4学时(见表1)。
  2.选课说明
  学生必须填报所有的必修科目。对于选修科目,学生可在表1所示每行的几门科目中选取一门作为选修课程。其中,自然科学2(生物、化学或物理)或第二及第三外语或信息学只需在十一年级学习。对于研讨课程,学生须在十一年级全年和十二年级前半年选择两门研讨课。针对个人能力发展情况,学生可根据总体选课情况自行决定其他科目及其学习时间。
  (三)特色课程
  1.研讨课
  科学导论类研讨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方法技能,针对大学学习和职业定位的研讨课则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选择能力和职场能力。研讨课通过拓展校外联系,让学生对学术和职业实践有初步了解,并使他们对大学学习和职业规划有广泛定位。在十年级时,学校会通知学生哪些主要科目会开设研讨课,以及这些研讨课的主题,同时会尽可能地考虑学生对于研讨课的想法。研讨课旨在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工作的普遍方法,并着眼于高校和职场对学生提出的能力要求。就这方面而言,无论主题是什么,所有的研讨课都能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在研讨课中,学生会进行自主研究,而教师只是作为专业和方法层面的专家指导学生开展工作。许多文理中学与高校和职场上的伙伴建立了联系,因此,研讨课发挥着联接文理中学与高校和职场的桥梁作用。
  (1)科学导论类研讨课
  研讨主题包括世界宗教在德国(主要涉及科目:宗教学)、文学模型在电影作品中的表现(主要涉及科目:德语)、发现莎士比亚——人物、时代与作品(主要涉及科目:英语)、经济市场中的数学(主要涉及科目:数学)、未来能源(主要涉及科目:化学)、历史转折性事件对地区的影响(主要涉及科目:历史)。
  在研讨课中期报告中,学生将从内容和方法两方面对研究工作的结果作出详细论述,并自主撰写研讨课论文(大约为10~15页),参与答辩。
  (2)针对大学学习和职业定位的研讨课
  学生在对大学学习和职业进行定位的过程中,会得到为期一年半的指导。通过参与一个以应用为主的项目,学生对于大学学习和职业的定位将更加深入,尤其是有目的、系统性的团队合作能力会得到提升。伴随着外部伙伴的加入,学生有机会对企业及其所提出的要求有更加切实的了解。可行的项目包括借助机器人组合部件的汽车安全理念的发展(伙伴:汽车供应商;主要涉及科目:信息学)、网页设计(伙伴:区域报社;主要涉及科目:德语)、针对地方企业的市场分析实践(伙伴:中小型企业;主要涉及科目:经济与法律)、关于“预防成瘾”的项目规划和实施(伙伴:社会机构;主要涉及科目:生物学)、商场的围墙外立面设计(伙伴:城市建设局;主要涉及科目:艺术)。
  2.附加科目
  学生也可以根据学校提供的课程范围选择附加科目。通常,这些科目每周的学时数为2小时(见表2)。
  3.外语科目
  (1)长期学习的外语
  指第一外语(从五年级起)、第二外语(从六年级起)以及文科类学生的第三外语(从八年级起)。学生必须在高年级阶段至少选择一门长期学习的外语作为高中毕业会考科目之一。   (2)较晚开始学习的外语
  学生可以从十年级开始学习该外语,但必须选择该外语课程学习直至十二年级。由此,学生可以在十年级提前结束自己的第一外语或第二外语学习。
  4.艺术或体育方面的附加科目
  如果学生想把艺术或音乐选为会考笔试科目,那么除了正常的艺术课及音乐课学习之外,还须选择附加学时(艺术每周2学时,音乐每周1学时),以达到高中毕业会考对专业实践基础的要求。如果学生想选择体育作为会考科目,则须选择每周2学时的体育理论课程,以获得该科目的专业理论基础。
  (四)评分体系
  1.毕业总评成绩计算方法
  德国高中毕业总评成绩满分为900分,其中平时成绩600分,会考成绩300分。根据上述评分要求,学生从高年级阶段的第一天起就要为积累分数做好准备。在十一年级前半年、十一年级后半年、十二年级前半年和十二年级后半年4个阶段,学校将为学生确定半年成绩。最终,共有40门次科目的半年成绩计入毕业总评,每门次科目满分15分,共计600分。通过高中毕业会考,学生将获得总评要求中的另外300分。这300分由5门会考成绩组成,其中每门满分60分。具体构成如图1所示。如果学生的最终成绩超过732分,那么等级为优秀。
  学生在高中毕业总评中获得的分数将最终换算成等级,具体换算方法如表3所示。
  2.平时成绩计算方法
  各科目的半年成绩由大成绩和小成绩或研讨课成绩综合评定而成。大成绩指学生在每个阶段的每门所选科目的课堂考试成绩,不包括研讨课;小成绩指学生通过口试、实践、测验、报告展示和实习所获得的成绩,包括小论文。在每个阶段的所有科目学习中,学生需要至少获得两个小成绩,其中一份是口试成绩。关于如何确定研讨课成绩,学生可以从自己所在学校获得相关信息。
  在每半个学年结束时,学校会根据学生的所有成绩为其计算出半年成绩。其中,大成绩和小成绩的平均分在半年成绩中权重相同。若学生有一个半年成绩为0分,则视该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未选此课程。通常,这种情况意味着该学生将不能参加高中毕业会考,且必须留级。
  3.成绩录入规定
  从十一年级前半年至十二年级后半年,共40门次半年成绩将会被纳入学生的总评成绩,包括来自必修、选修范围的30次成绩和来自能力培养范围的10次成绩,学生可选择删去一个较差的半年成绩。5门会考科目的成绩必须全部纳入总评成绩(见表4)。
  二、高中毕业会考
  在十二年级结束时,学生将参加包含5门科目的高中毕业会考。面向所有学生的必考科目是德语、数学和一门长期学习的外语。另外包含一门社会科学范畴中的科目,如宗教学或伦理学、历史和社会学、地理或经济与法律;一门其他科目,如生物或化学或物理、另一门外语、信息学、艺术或音乐、体育。
  在毕业会考中,德语、数学和另一门科目以笔试的形式进行,其他两门以口试(学术讨论)的形式进行。笔试为全联邦州统考。
  (一)笔试
  高中毕业会考笔试于每年5月进行。在5门会考科目中,3门会考科目是笔试,其中德语和数学必须笔试,第3门会考笔试科目可以从另外3门中任选一门。选择艺术或音乐、体育科目的学生还需参加特殊专业考核(包括理论笔试和专业实践)。
  (二)口试(学术讨论)
  高中毕业会考口试最迟于会考笔试开始前6周举行。学生必须确定自己的会考口试科目,除德语和数学以外,其他所有的必修、选修科目都可选为口试科目。考试委员会将针对学生4个阶段的学习确定主题范围,这些主题范围的内容就是考试的基础。
  (三)考试结果
  最终,5门高中毕业会考成绩是每门考试分数乘以4(即最高15分×4),因此,每门科目的最高分数为60分,5门科目满分共300分。
  三、获得普通高校入学资格的前提条件
  如果未满足表5中的某一规定,或学生退出高中毕业会考,则视为第一次会考不及格。
  四、启示
  德国文理中学高中课程体系给我国带来如下五点启示。第一,研讨课为学生顺利过渡到大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充分明白在大学将如何学习所选专业,且将来如何在这一领域发展。第二,选课系统为学生在必修、选修和能力培养范围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使学生得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与天赋选择学习重点。第三,平时成绩占毕业总评成绩2/3、会考成绩占毕业总评成绩1/3的评分体系避免了一考定终身的格局,能够充分选拔人才,也有利于督促学生平时打好学习基础。第四,平时成绩中40门次科目的成绩会被带入毕业总评成绩的规定,避免了学生在高中阶段只注重会考科目,忽视其他科目的现象,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第五,会考科目成绩必须计入总评成绩,其他科目可以忽略一次最差成绩的规定,尊重了学生天赋和特长不同的事实,使偏科的学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照。
  注释:
  ①德国基础教育阶段不是以学期而是以学年为单位。
  编辑 朱婷婷 校对 吴婷
其他文献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2014年4月3日报道,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哈姆丹·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奖颁给了Novib乐施会和国际教育(比利时),SOS国际儿童村(马达加斯加),以及职业教育基金(巴拿马)。三个获奖机构共同分享27万美元的奖金。  该奖项发起于2009年,每两年向在改善教学质量,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或为边缘化弱势群体作出特殊贡献的项目颁奖,旨在表彰教师的杰出实践和表现,提高教师质
摘 要:当前,台湾的大学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少子化浪潮来袭、全球性的产业竞争、教育产业日渐成型、终身学习蔚然成风等都影响着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文章旨在探讨台湾地区有关高等教育的政策、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大学;全球化;高等教育;教育产业化  近年来,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已与过去精英教育时代“僧多粥少”的境况大不相同。2014年,大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录取率高达99.1%。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德国高校的辍学比例高达28%。为了减少中途辍学者的数量,巴伐利亚州内阁近期批准了州科学部长路特维希·施班勒(Ludwig Spaenle)的一项立法动议,即巴伐利亚州的高校今后将引入“大学入学定位程序”(Studienorientierungsverfahren),以帮助申请者了解其是否适合大学学习,最后的测试结果仅供参考。  程序的形式可由巴伐利亚州高校自行设定:可以组
摘 要:教育资源筹措与配置在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教育资源筹措与配置主体的理论视角,总结世界上主要开放大学建设模式及特点,研究梳理世界主要国家配置开放大学资源的经验与规律,并结合实际,针对性地提出对中国开放大学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开放大学;教育资源筹措与配置;建设模式;启示  自1971年英国开放大学正式成立后,开放大学建设便在世界范围内展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00多所开放大
据俄罗斯《教师报》2016年10月6日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指出,为实现教育2030目标,应当采取措施提高初等和中等教育质量,为此,全球急需补充6900万名新教师。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所的数据,在未来14年内,为满足全球教育的需求,应分别为小学和中学补充2440万、4440万新教师。  相比较而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是全球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地区,因此“教师荒”形势最为严峻。20
摘 要:法国加香高等师范学院(?魪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Cachan)位于法国巴黎市郊区卡尚镇,成立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作为法国高师集团成员之一,加香高等师范学院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里昂高等师范学院、雷恩高等师范学院共同为法国培养了大批自然与人文科学方面的杰出人才,成为法国高水平公立教育系统的象征。加香高等师范学院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与120多个国际学术及
据法国《世界报》2016年10月4日报道,法国教育部与有关各方达成硕士生录取协议,今后大学可以根据其接待能力及申请人的档案对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进行“筛选”,以应对众多硕士专业“人满为患”的问题,相关改革方案将于11月正式出台,并于2017年开学实行。  因为教学资源有限,无法接待日益增多的硕士生,所以,近10多年來,法国大学或多或少会对申请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进行某种形式的“筛选”,但实际上,这在法
摘 要:杜学元,乐山师范学院副院长、武汉大学兼职博导。出版学术专著《中国女子教育通史》《中外女童教育简史》《外国女子教育史》《社会女性观与中国女子高等教育》,合著《中国钢琴教育的回眸与展望》,合作编撰《女子教育大辞典》,任主编或副主编的学术著作有19部。为深入了解西部地方师范院校的发展战略,本刊对杜教授进行了专访。在专访中,杜学元教授提出,教育国际化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资源全面有效地用于国际开发合作
2011年,中国教育国际化领域紧紧围绕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外交战略大局,开拓了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新局面。本刊根据大致时间先后顺序,梳理了2011年度中国教育国际化十大事件,以飨读者。  第一,上海纽约大学奠基,中外合作办学取得新成果。2011年3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和纽约大学合作设立的国内第一所中美合作的国际化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正式奠基,对国内外的合作办学者产生了积极示范效应。8月,教育部召开中外合作
据南非高等教育与培训部网站2016年10月11日報道,由于全国范围内技术工人严重短缺,南非北开普敦省的高校学生被期望选择技工职业。南非高等教育与培训部副部长马纳纳(Mduduzi Manana)说道:“对于年轻人来说,选择技工这门职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将来的日子他们会受益匪浅。”马纳纳表示,政府会做出一切努力为年轻人提供学习基金,尤其是学业优秀的年轻人。高校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转变,将会改变南非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