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技术研究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dyjl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是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最为基础的应用技术之一,其主要内容是针对计算机中较为重要以及使用价值较高的信息进行复制与备份。将计算机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运用到计算机的日常使用中可以妥善保存计算机中的重要数据,避免由于各种危险因素而导致计算机数据丢失或被窃的现象。因此,针对计算机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技术进行研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针对计算机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技术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计算机数据库的正常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一、 计算机数据库的备份
  计算机数据库备份是一种将计算机中的数据进行妥善存储的方式,计算机管理员可以将计算机数据库当中的所有数据或部分数据复制到另外一个磁盘中,即为数据库的备份。
  通常数据库的备份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动态备份与静态备份。静态备份,即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备份的过程中不能对数据继续修改与挑战,也不能开展任何的存取活动;动态备份,即在对数据库数据进行备份过程中允许对数据库进行存取与修改操作,备用与用户操作可以同时完成。通常来说,数据库的静态备份操作较为简单,但是其却存在一定的备份局限,只有在用户不需要进行操作或操作完成后才可以进行备份,这一情况会导致数据库数据的实用性降低。数据库的动态备份则可以弥补静态备份的缺陷,可以同时进行数据库备份与用户操作,但是动态数据备份的缺陷在于无法完全保证在备份副本上全部数据的准确性。
  在选择数据库备份时间方面,根据数据库备份的时间可以将其分为周期性数据库备份以及非定期数据库备份,其中非定期数据库备份通常是用户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了修改与操作后开展的。周期性数据库备份,由于计算机数据库备份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与计算机资源,因此不适宜进行频繁的备份,而是应该在全面了解数据库数据特点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备份周期。例如,数据更换频率较快,或者数据在丢失后找回难度较大,数据丢失后损失严重的数据就需要较短的备份周期;而数据更新相对不频繁,数据丢失找回难度小则适合较长的备份周期。计算机数据库的不定期备份,即在对数据库进行定期备份之外,如果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修改操作后也需要进行不定期的数据库备份。例如,对计算机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创建、删除、修改等;在数据库对系统存储进行了操作等。
  计算机数据库备份技术:第一,数据SAN备份。SAN数据备份技术主要是指利用高性能光纤将计算机中的磁盘与服务器连接起来,进而对计算机数据库使用集中管理模式,并且利用高速率的光纤技术开展数据传递,同时,可以根据数据接收端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访问方式,以充分保证数据存储设备可以备份与共享。第二,数据归档与分级备份。该技术可以有效避免由于计算机数据量过大而导致的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其能够最大程度满足计算机数控数据信息的存储需求。数据归档即为对数据进行复制,从而保证数据在存储过程中的安全。通常来说,使用数据压缩器可以对数据进行压缩与存储,将所有数据库备份至移动存储设备当中进行备份管理。第三,数据网络备份。该技术主要将数据信息传输到被备份数据的主机上,将数据信息传递至另外一个服务器当中,从而对数据进行备份管理。数据网络备份技术能够对数据库备份工作进行分流处理,降低服务器备份压力,并且能够强化数据库备份的安全性能。因此,数据网络备份技术拥有较为明显的应用优势。
  二、 计算机数据库的恢复
  计算机数据库的恢复是指恢复数据库本身,即为当某种故障或非法入侵导致数据库出现故障或数据状态被改变的时候,利用恢复技术将其恢复至正常状态。通常来说,计算机数据库故障主要分为事故故障、系统故障及介质故障。其中,事故故障又可以分为预期故障以及非预期故障;系统故障即为让计算机数据库失去正常工作状态的故障;介质故障主要是指计算机中存储了相关数据的磁盘载体出现故障。
  当前,计算机数据库恢复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全盘恢复。这一形式主要用于由于意外导致的数据损坏的恢复过程中。例如,由于各种自然因素或不可抗力导致计算机数据库被损坏,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则需要对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全部恢复。这一技术可以全面地恢复计算机数据库中的绝大多数数据信息,并且操作方式便捷,是当前常用的恢复技术之一。第二,指定文件恢复。在计算机数据库恢复过程中,单独文件的恢复相对于数据整体恢复较为简易,只需要在基于网络备份系统的基础上就可以实现恢复单独文件的过程。利用备份数据库中的目录进行浏览,搜索其中所需要文件并且进行恢复操作,计算机数据库恢复技术即可恢复所需文件。第三,重定向恢复。该恢复技术即为将完成备份的数据恢复至其他计算机其他位置中,不是将数据恢复至其原来位置。该恢复技术不但可以重新恢复数据库系统,而且还可以针对指定文件进行恢复,使用过程中拥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根据用户不同的恢复需求来进行灵活选择。
  计算机数据库的恢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第一,转储建立日志文档。该技术需要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同期性的复制拷贝,然后再将所备份的信息存储到其他介质当中,进而再进行恢复处理。这一技术的操作过程简单,步骤少,是计算机数据库最为常见的修复技术之一。第二,在进行数据库恢复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来选择处理方法。第一种情况,假如计算机数据库由于受到外界影响或内部破坏而导致严重损坏无法正常使用时,则需要使用新磁盘对实时数据进行拷贝,然后利用日志库处理来对新数据库进行更新。这一过程不但可以让计算机数据库恢复正常,同时还可以升级数据库中的数据,以保持数据库的完整性。第二种情况,假如计算机数据库没有遭受到严重破坏,则无需对已存档数据库进行复制拷贝,仅需要利用日志库中的撤销处理功能便可以让数据库恢复至正常使用状态。
  三、 计算机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技术的结合使用
  只有将计算机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技术结合使用才能够高效地保证计算机数据库中数据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在使用数据库恢复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到备份技术的使用,以配合备份技术来完成数据恢复。在计算机使用的未来发展过程中企业业务将会不断增加,企业使用计算机的频率与范围也将持续增多,这些工作都要求计算机数据库能够持续长时间的提供服务,并且充分保证计算机数据库中数据运行的可靠性。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与进步,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计算机用户只要能够根据数据使用需求灵活地使用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技术,选择不同类型技术,就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数据的安全、完整与真实。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系列的安全风险,例如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计算机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技术就是保证计算机数据库中数据的重要保障技术。计算机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是两种并存发展的技术,能够满足用户对数据库数据安全存储与恢复的需求,因此受到计算机用户的高度重视。伴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技术的使用将会更加便捷、更加安全,计算机数据库数据丢失、损坏的概率也将不断降低,用户使用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系数也将得到显著提升。
其他文献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连续六年坚持开展“两围绕”服务活动事迹经本刊报道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反响。  “该院医生每天都来病房好几次,护士更是随叫随到,杯子里没有热水了,护士就给主动倒满。”来自睢阳区的石金山谈起医院的服务质量,竖起了大拇指。  商丘电视台的蒋啸告诉记者:“该院开展‘两围绕’服务活动就是好,医护人员每天好几次来查看、慰问。患者有什么需要告诉他们后,他们都会想办法处理。医院的技术好、服务好,所
桂香22号等9个品系是从广西有性系国家级良种凌云白毛茶中采用单株选育法育成.1999~2003年与亲本进行对比试验,第4~5年平均鲜叶产量达528.5kg/667m2,比亲本提高106.6%,春季一芽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尿清蛋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4—2006年本院儿科、皮肤科就诊的29例HSP患儿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
目的探讨survivin短发夹RNA(shRNA)表达质粒对白血病细胞株体外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酶切法构建干扰survivin基因表达的重组质粒和阴性对照质粒,电击转染质粒入Jurkat细胞。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R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3例AVM患儿及20例健康儿
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AL)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了解IL-15水平与儿童AL的关系。方法确诊未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和非白血病组儿童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