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标记的多源性与非排他性——以汉语超预期话语标记为例

来源 :语言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cac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语标记在语篇分布和功能表现上呈现非排他性,这种特点源自话语标记的多源性。超预期话语标记是话语标记的一个小类,在历时层面经历一个由句法成分到功能成分、由客观行为义到主观情态义、由句法功能到语篇功能的语法化过程。该语法化过程导致此类话语标记共时层面上语法性质的差异和功能层次的叠加,并最终表现为话语标记的多源性与非排他性。
其他文献
本文认为,从《中原音韵》到今北京话,韵母系统的主要变化是今韵母o uo e ie ye的形成。由此,文章利用若干历史音韵材料,考察两组韵母的形成过程,并指出,开合对称的制约和外方
文章利用"汉语方言地图集数据库"和其他公开发表的材料,对汉语方言中全浊上与次浊上声调相分的现象进行考察,整理描写这种音变现象的类型,指出上声全次浊分调是一种官话型的
<正>提到农业和农村,人们大多会想起耕牛、爬犁、拖拉机……而在荷兰,这种印象恐怕要被完全颠覆——荷兰农村,意味着风车、郁金香、奶酪、甚至凡·高……1.基本概况荷兰王国
文中对燃煤、燃气 (油 )以及电采暖等各种能源的供热方案进行了技术分析和经济比较。展望了各种能源在供热行业的应用前景 ,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燃料结构和供热方案
期刊
文章采用ERP技术通过考察汉语关系从句的神经加工机制,探讨了主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势的普遍性问题。实验对句法结构临时性歧义进行了控制,并调控了从句动词论元的生命性与指称
本文主要评论汉语研究中关于语法、词汇、语音相互关联的有关研究。首先,指出传统的语言研究语音、词汇、语法各自独立,描写语法学的操作程序又强调只能先分析音位、后分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