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资源短缺已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节约型景观设计的概念正是此背景下提出。本文根据节约型景观设计的概念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建设节约型景观和节约型景观在实践中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景观设计;节约型;发展趋势
[正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在新疆库尔勒召开的 “全国节约型园林绿化现场会”大力倡导节约型园林绿化模式,会议要求从中国国情特别是严峻的人地关系的客观事实和危机意识,以及从建设和谐社会和城乡居民的切身利益出发,来认识和开展节约型景观设计,合理规划和配置城市绿地。
一、什么是节约型景观设计
目前行业内并未形成公认的定义,就字义而言节约的本质就是节省、俭约,有计划的可持续利用。渗透到景观设计中,节约就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 。在大力推进创建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合理规划和配置城市绿地,对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节约型景观设计的内容
节约型景观设计包括城市景观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园林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等方面的节约设计,具体包含以下五个方面:首先是最大限度的保护并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其次是统筹全社会对能源和资源的分配要求,第三是满足人民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第四是最大限度的减少能源、资源与人力消耗,第五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园林的生态环境效益。那些片面追求生态环境效益而忽视资源与能源消耗的园林,或者片面强调局部环境改善而忽视整体环境恶化的园林,以及片面追求视觉景观效果而忽视自然演变能力的园林等,都不能称其为节约型园林。
(二)节约型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几大原则
节约型景观设计是要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出无限的景观氛围来,要充分利用任何可以利用的材料,合理规划每一寸土地、每一寸资源,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 循环原则
循环原则包括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是景观节约型设计的重要原则,即在景观设计中,要减少消耗,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以同样多的投入争取达到最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如对可重复使用的资源进行再利用,优化资源配置,使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例如喷泉设计,就是水元素的再利用设计;再循环,即可持续性,必须保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不能超出生态的可承受范围或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 协调原则
人与自然关系一直是人们研究和关注的焦点:人依赖自然而生存,向自然界索取生存所需的基本物质资源。但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自然的负荷增大,超出了其自我循环再生的能力,人与自然关系日益紧张。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和可持续意识的加强,人们开始关注并努力改变与自然的关系,所以在节约型景观设计中,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资源的再生和再循环,保护生态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次,设计是一种艺术,讲究美感,所以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尽量使人、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设计协调统一,使其看上去浑然天成,加强美感。
3.因地制宜原则
在进行设计时,以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植被特点为依据,坚持适地适树,合理配置,根据具体的场地及周边环境,营造出符合区位环境的植物群落,创造出良好的园林景观。如将良田掩盖建造房屋,在街道狭小的地方建造较宽的景观道路,或者在名胜古迹等地方过度开发等都是不合时宜的,既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妨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節约型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实用性
现今的节约型景观设计中,为了最大程度的节约资源或过度强调美化作用,在广场地面铺设抛光大理石或将景观大道大幅扩宽,将草坪保护在围栏之中,人们只能从远处观望,从高处俯瞰,景观的观赏价值高于使用价值,人们并没有真正受惠于此,背离了节约型景观设计的初衷。
2.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
当前,节约型景观设计逐渐成为了城市规划的主导思想,各大城市纷纷效仿。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某些城市急功近利,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形象工程”,盲目的摧毁城市原有的绿化成果,选用昂贵的花岗岩、汉白玉等材料在市区主、次要干道兴建各种街头公园,城市绿岛。在短时间内城市的绿化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盲目毁坏城市原有的绿化成果,以大树换小树的行为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使原本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城市净化功能受损,污染更加严重。
3.人文元素缺乏
随着国际化的发展,一些民族元素正在逐渐流失。我国的节约型景观设计是由国外引进,尚不成熟,且国人对外国文化较为推崇,所以在景观设计时常常会出现伪欧式、仿美式元素,而对于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或历史遗迹的地方则选择无情的拆除,独特的历史风貌被破坏,进而花费巨资建造的景观极尽奢华,过于关注形式,也给社会风气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二、节约型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节约型景观是一种节约型、环保型景观,它符合中国人地关系紧张的国情,其适应了当今社会一贯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日益受到人们的亲睐,是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技化趋势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决定性的力量”,科学技术几乎渗透到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科技化已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节约型景观设计自然也是如此,在景观设计中应用新的景观技术和材料,能够使设计师突破传统技术的限制,达到利用传统技术和材料无法达到的效果。同时,科技手段的应用必然带来景观建设性价比的提高和成本的相对降低,给使用者带来不同的舒适度和不同的使用成本,获得不同的社会认可度及收获,从而实现广义的节约。例如在肖蒙一苏·卢·瓦尔公园内的“竹节似的彩色透明圆柱”,便是利用现代科技所制造,美轮美奂,甚为壮观。 科技手段的应用不仅能够达到传统方法难以达到的美观效果,还能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效率,获得广大的社会收益,有利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我国在“十一五”计划中表明“中国将从能源、资源消耗大国向着节能、保护资源型的大国方向前进”,建设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成为时代主流,所以科技化也将成为节约型景观设计和其他行业的必然趋势。
(二)地域化趋势
地域化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节约型景观设计的地域化,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的考虑该地域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地貌等,尽可能的利用该地域特有的动植物资源和材料,融合该地域的文化和风格特色等进行景观设计,因地制宜,使设计出来的景观与当地风格相融合,既吸收其地方特色和人文因素,引起人们的共鸣,又不对该地域内的生态文化造成太大影响。
“从地域特征中寻求设计的语言,从地域特征中生成最终的形式,使得景观在具有独特的形式的同时,又延续了当地的乡土景观”,既体现了地方特色,又节约了资源,符合节约型景观设计的宗旨。
(三)集约化趋势
集约化是一种低消耗、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模式,也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变模式。在节约型景观设计中,集约化表现为在景观规划、设计、施工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减轻对生态造成的压力,利用科技建造景观,实现节能环保。
集约化在农业、工业等领域均有所发展,因其低能耗、高效率与节约型社会要求相一致而被广泛宣传和推广。现阶段,我国的集约化发展并不乐观,还有待在国情的基础上依赖科技对其进行完善,但是,这一发展模式是可取且优秀的,而景观设计的集约化也必将成为景观设计的主导模式。
三、结语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日益盛行,人们不满足于基本的物质消费,转而追求高档奢侈品,讲求华丽,这些在现阶段的景观设计中均有体现,对人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不利影响。建设节约型景观对于加强人们的节约意识,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节约型景观设计的内容,坚持建设与节约并重,走因地制宜、科技兴绿、生态环保的道路,实现城市景观可持续化发展,推动节约型社会的向前发展。
參考文献:
[1]仇保兴《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2006年
[2]中国建设报《 因地制宜,建设节约型园林》 (2006-09-05)
[3]荣鹏鹏.节约型社会背景下的景观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8
[4]刘志强.节约型社会的景观发展对策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01)
[5]江滨.节约型景观设计探索[J].美术观察.2010(02)
[6]刘言.当代消费主义浪潮下的节约型景观设计[D].南京林业大学2010
[7]徐贵娟.经济节约型景观探讨[J].住宅科技.2012(05)
关键字:景观设计;节约型;发展趋势
[正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在新疆库尔勒召开的 “全国节约型园林绿化现场会”大力倡导节约型园林绿化模式,会议要求从中国国情特别是严峻的人地关系的客观事实和危机意识,以及从建设和谐社会和城乡居民的切身利益出发,来认识和开展节约型景观设计,合理规划和配置城市绿地。
一、什么是节约型景观设计
目前行业内并未形成公认的定义,就字义而言节约的本质就是节省、俭约,有计划的可持续利用。渗透到景观设计中,节约就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 。在大力推进创建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合理规划和配置城市绿地,对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节约型景观设计的内容
节约型景观设计包括城市景观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园林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等方面的节约设计,具体包含以下五个方面:首先是最大限度的保护并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其次是统筹全社会对能源和资源的分配要求,第三是满足人民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第四是最大限度的减少能源、资源与人力消耗,第五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园林的生态环境效益。那些片面追求生态环境效益而忽视资源与能源消耗的园林,或者片面强调局部环境改善而忽视整体环境恶化的园林,以及片面追求视觉景观效果而忽视自然演变能力的园林等,都不能称其为节约型园林。
(二)节约型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几大原则
节约型景观设计是要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出无限的景观氛围来,要充分利用任何可以利用的材料,合理规划每一寸土地、每一寸资源,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 循环原则
循环原则包括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是景观节约型设计的重要原则,即在景观设计中,要减少消耗,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以同样多的投入争取达到最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如对可重复使用的资源进行再利用,优化资源配置,使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例如喷泉设计,就是水元素的再利用设计;再循环,即可持续性,必须保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不能超出生态的可承受范围或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 协调原则
人与自然关系一直是人们研究和关注的焦点:人依赖自然而生存,向自然界索取生存所需的基本物质资源。但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自然的负荷增大,超出了其自我循环再生的能力,人与自然关系日益紧张。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和可持续意识的加强,人们开始关注并努力改变与自然的关系,所以在节约型景观设计中,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资源的再生和再循环,保护生态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次,设计是一种艺术,讲究美感,所以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尽量使人、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设计协调统一,使其看上去浑然天成,加强美感。
3.因地制宜原则
在进行设计时,以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植被特点为依据,坚持适地适树,合理配置,根据具体的场地及周边环境,营造出符合区位环境的植物群落,创造出良好的园林景观。如将良田掩盖建造房屋,在街道狭小的地方建造较宽的景观道路,或者在名胜古迹等地方过度开发等都是不合时宜的,既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妨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節约型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实用性
现今的节约型景观设计中,为了最大程度的节约资源或过度强调美化作用,在广场地面铺设抛光大理石或将景观大道大幅扩宽,将草坪保护在围栏之中,人们只能从远处观望,从高处俯瞰,景观的观赏价值高于使用价值,人们并没有真正受惠于此,背离了节约型景观设计的初衷。
2.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
当前,节约型景观设计逐渐成为了城市规划的主导思想,各大城市纷纷效仿。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某些城市急功近利,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形象工程”,盲目的摧毁城市原有的绿化成果,选用昂贵的花岗岩、汉白玉等材料在市区主、次要干道兴建各种街头公园,城市绿岛。在短时间内城市的绿化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盲目毁坏城市原有的绿化成果,以大树换小树的行为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使原本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城市净化功能受损,污染更加严重。
3.人文元素缺乏
随着国际化的发展,一些民族元素正在逐渐流失。我国的节约型景观设计是由国外引进,尚不成熟,且国人对外国文化较为推崇,所以在景观设计时常常会出现伪欧式、仿美式元素,而对于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或历史遗迹的地方则选择无情的拆除,独特的历史风貌被破坏,进而花费巨资建造的景观极尽奢华,过于关注形式,也给社会风气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二、节约型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节约型景观是一种节约型、环保型景观,它符合中国人地关系紧张的国情,其适应了当今社会一贯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日益受到人们的亲睐,是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技化趋势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决定性的力量”,科学技术几乎渗透到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科技化已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节约型景观设计自然也是如此,在景观设计中应用新的景观技术和材料,能够使设计师突破传统技术的限制,达到利用传统技术和材料无法达到的效果。同时,科技手段的应用必然带来景观建设性价比的提高和成本的相对降低,给使用者带来不同的舒适度和不同的使用成本,获得不同的社会认可度及收获,从而实现广义的节约。例如在肖蒙一苏·卢·瓦尔公园内的“竹节似的彩色透明圆柱”,便是利用现代科技所制造,美轮美奂,甚为壮观。 科技手段的应用不仅能够达到传统方法难以达到的美观效果,还能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效率,获得广大的社会收益,有利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我国在“十一五”计划中表明“中国将从能源、资源消耗大国向着节能、保护资源型的大国方向前进”,建设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成为时代主流,所以科技化也将成为节约型景观设计和其他行业的必然趋势。
(二)地域化趋势
地域化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节约型景观设计的地域化,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的考虑该地域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地貌等,尽可能的利用该地域特有的动植物资源和材料,融合该地域的文化和风格特色等进行景观设计,因地制宜,使设计出来的景观与当地风格相融合,既吸收其地方特色和人文因素,引起人们的共鸣,又不对该地域内的生态文化造成太大影响。
“从地域特征中寻求设计的语言,从地域特征中生成最终的形式,使得景观在具有独特的形式的同时,又延续了当地的乡土景观”,既体现了地方特色,又节约了资源,符合节约型景观设计的宗旨。
(三)集约化趋势
集约化是一种低消耗、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模式,也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变模式。在节约型景观设计中,集约化表现为在景观规划、设计、施工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减轻对生态造成的压力,利用科技建造景观,实现节能环保。
集约化在农业、工业等领域均有所发展,因其低能耗、高效率与节约型社会要求相一致而被广泛宣传和推广。现阶段,我国的集约化发展并不乐观,还有待在国情的基础上依赖科技对其进行完善,但是,这一发展模式是可取且优秀的,而景观设计的集约化也必将成为景观设计的主导模式。
三、结语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日益盛行,人们不满足于基本的物质消费,转而追求高档奢侈品,讲求华丽,这些在现阶段的景观设计中均有体现,对人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不利影响。建设节约型景观对于加强人们的节约意识,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节约型景观设计的内容,坚持建设与节约并重,走因地制宜、科技兴绿、生态环保的道路,实现城市景观可持续化发展,推动节约型社会的向前发展。
參考文献:
[1]仇保兴《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2006年
[2]中国建设报《 因地制宜,建设节约型园林》 (2006-09-05)
[3]荣鹏鹏.节约型社会背景下的景观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8
[4]刘志强.节约型社会的景观发展对策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01)
[5]江滨.节约型景观设计探索[J].美术观察.2010(02)
[6]刘言.当代消费主义浪潮下的节约型景观设计[D].南京林业大学2010
[7]徐贵娟.经济节约型景观探讨[J].住宅科技.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