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汉语热”成因分析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82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地位也不断提升,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许多国家都出现了学习汉语的热潮,邻邦韩国的“汉语热”也日渐升温。分析韩国“汉语热”的成因及当今韩国汉语教育的特点,对我国的对韩汉语教学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韩国 汉语热 成因 汉语教育特点
  
  汉字不仅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而且“四海有遗泽”。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在世界各地学习汉语成为一种“时髦”的生活方式,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学习汉语普通话的队伍中来。汉语对韩国的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历史上,中国与韩国进行了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宗教,乃至典章制度、历法、百工技艺等无不涉及。汉语和韩国语从语言类型上差异很大,但由于长期的文化交流和语言接触,两者之间却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语言文字的特殊关系。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韩国的语言文字都离不开汉源词和汉字的影响。尽管汉字传人韩半岛的确切年代尚无定论,但自公元初以后,韩半岛内使用汉字已蔚然成风。从古代韩国的三国时代,到高丽时代和李氏朝鲜王朝,汉字始终是韩国的第一公用文字。
  
  韩国“汉语热”的成因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的汉语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大发展,韩国的“汉语热”出现持续不断的升温期。现在韩国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韩国的汉语教育已进入了历史上罕见的高潮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其成因:
  政治上的原因。进入20世纪以后,国际冷战体制下中韩两国关系处于长期的隔绝状态,韩国的汉语教育经历了漫长的低潮期。但从历史的角度上看,中韩两国有悠久的文化交流史和“一衣带水”的地缘政治关系。从现实的角度上讲,中国具有较大的合作优势和政治魅力,因此建交以后中韩关系稳步发展。中国不仅是韩国近在咫尺的友好邻邦,而且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世界政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韩国政府十分重视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中韩关系的好坏,在国际政治和南北关系问题上显得非常重要。中韩两国在政治、外交方面的诸多问题上均有相同的或相似的观点和立场,两国都希望继续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在亚太安全问题上,双方都认为应从亚太地区的不同特点和需要出发,采取双边和区域性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安全对话形式,进行平等协商,反对受一两个大国的指挥和控制;在与日本的关系问题上,中韩两国都由于过去的惨痛教训,反对日本复活军国主义,坚决反对日本再度变成军事大国;在台湾问题上,韩国一直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不与台湾发生官方关系。这是着眼于长远战略目标的、符合两国人民共同利益的态度。政治外交上的友好关系是经贸关系和文化交流关系发展的基础。
  经济上的原因。中韩经济交流于1978年前后通过香港进行间接交易,1979年双边贸易规模不过1900万美元,到1991年达到了年平均58%的增长速度。1992年建交以来,中韩两国间的经贸交流很活跃。过去单纯的商品交易发展为资本交易,扩大直接投资及技术合作。1996年中韩贸易总额达到199亿美元,中国已成为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投资国。2001年两国的贸易额将达到500亿美元,韩国经济界人士预言,2010年中国将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国。
  中国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市场,资本和销售市场容量很大,但较缺乏现代技术和管理经验。韩国拥有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弥补市场狭小、资源和劳动力短缺。这种经济互补性是促进两国经贸、金融、产业、交通等领域合作关系的重要基础。
  文化上的原因。中韩建交后,韩国掀起“汉文化热”和“汉语热”,并迅速进入前所未有的鼎盛期,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韩国国民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亲近感。从历史上看,韩国大量吸收了汉文化的精髓,使中韩文化至今仍有很多相同之处,学术界公认韩国文化是东亚汉文化圈中最接近中国文化的部分。韩国古代的礼乐、教育、科学、行政管理制度也都是仿造中国建立起来的。儒家学说对韩国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教育等都起过重要的作用。中韩传统文化上的共同之处,以及文化发展上的相互借鉴,为中韩两国文化的共同繁荣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两国相通的古代文明和文化积淀蕴藏着中韩文化交流的巨大潜力。如1993年9月,韩国新闻界、学术界、文化界的50余名人士组成“东洋学100卷后援会”,决定出版发行中国和韩国历史典籍中精选的东洋学100卷。目前已出版《贞观政要》、《诗经》、《十八史略》、《小学》、《大学》、《中庸》、《呻吟语》等,其中《诗经》、《十八史略》、《贞观政要》等书的印数都超过1.5万册。
  教育体制和政策上的原因。韩国教育改革委员会根据韩国教育体制构思背景,于1995年5月31日颁布了《关于树立新的教育体制的教育改革方案》。其要点是:构筑开放教育社会和终生教育社会的基础(包括开放教育社会的制度化,构筑开放教育体制的技术基础等);大学的多样化和特性化(包括大学的设立、定编,学校管理的自律化,学术研究的一流化,大学教育的国际化等);构筑初、中等教育自律化的“学校的共同体”(包括设立学校运营委员会,试行校长和教师招聘制等);涵养道德和创造性教育课程(包括以实践为主的人性教育,涵养创造的教育课程,重视个性多样性的教育方法、世界观教育和外语教育等);改革大学入学制度(包括国家公立大学遵从国家有关高考制度,私立大学自律,设立升学信息中心等);尊重学生多样个性的初、中等教育(中等教育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改善选拔学生的方式等);确立教育支援者的评价制度(设置和管理“规章合理化委员会”,设立教育过程的专门评价机构等);培养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改革教师培养制度和研修制度,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提升、报酬制度,创造优越的研究环境和高效率的工作条件等);确保5%的GNP教育财政。这种大胆的教育改革带来了全国性的“出国留学热”。据韩国教育部统计,近年来出国留学生人数持续上涨,出国留学的目的地顺序为美国、日本和中国,日本和中国的留学人数相差不大。
   韩国汉语教育的特点
  
  韩国的汉语教育高潮期将会渐渐步入稳定,从追求数量的状态过渡到追求质量的新时期。高潮期的汉语教育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大学纷纷设立中文专业。中韩建交以前,韩国政府以及众多有识之士就已经意识到将来汉语教育在大学外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韩国由于经历长期的汉语教育萧条阶段,大学缺乏师资力量,但是各大学克服重重困难,纷纷设立了与中文有关的专业学科。韩国的“汉语热”首先以大学增设中文专业的形式开始,这对韩国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外语中,汉语(中文)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生源充足,中文专业在校生人数名列第二位,仅次于英语专业,超过了德语、法语、日语专业。
  来华留学生数逐年增多,学科专业呈多样化。过去韩 国人出国留学的去向是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很少有人自愿到发展中国家留学。但是随着“汉语热”而出现的来华留学热,打破了韩国人出国留学的传统走向。一个只有5千万人口的国家竟然在中国有上万名留学生。韩国人来华留学学习的学科专业也呈多样化趋势:学历教育有中国政治、哲学、文学、语言、中医中药、音乐美术;非学历教育有语言、文化。来华留学者的目的也不同,有的是为了了解中国进行长短期旅游,有的为了经商,有的单纯是为了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
  教学质量逐步日渐提高。长期以来,韩国的汉语教学偏重于“教”,忽视“学”的方面,只注重知识传授,轻视技能培养。往往采用语法翻译法,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有关语法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交际训练。在这种传统教学的影响下,韩国学生普遍存在读与写的能力强、听和说的能力弱的现象。近几年,韩国教育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改革,教师的注意力开始转移到“学”的研究,尤其是近年来经过日趋频繁的中韩交流,人们逐渐认识到培养交际能力的迫切性,反思过去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能力,1993年成立了中国语教育学会,展开了一些汉语教学法的研讨活动。该学会主要讨论发音教学、语法教学、声调教学、造句偏误分析,以及中国大陆和台湾的语言差异、汉语的规范等。
  学术研究越来越活跃。中韩建交以来,韩国的中国学研究学术团体也相当活跃,各种学术期刊纷纷创刊。韩国现有中国语言研究会、岭南中国语文学会、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岭南汉文学会、釜山庆南中国语文学会、韩国中国学会、韩国中语中文学会、忠清中国学会、韩国中国语教育学会、中国学研究会、韩国中国戏曲学会、高大中国语文研究会、韩国中国语文学会、中国人文科学研究会、中国文艺理论研究会、中国小说研究会、韩国道教学会等学术研究团体。
  因此,可以说,韩国的“汉语热”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原因的综合作用中兴盛起来的。
  
  结语
  
  全球化时代是一个文化冲突与共生的时代。语言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能更加有效地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在中外建造起一座宽阔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民交往的桥梁。“汉语热”微观背景下,可以发现我国在师资、教材、对外汉语教学基地、教学管理等方面亟须加强;从汉语国际推广事业与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等方面进行“汉语热”宏观背景下的冷思考有利于汉语的推广。
其他文献
智慧故事是民间故事中一个重要类别,最核心的情节是以巧妙的方式回答或解决问题、预测结果,并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然而细细一想,其解决方法又是在情理之中的。它可以出现在求婚、断案、预测、打赌、解脱困境、应对考验以及日常生活的各种场合,因此,它可能存在于各种不同的类型故事与不同的母题中,比如:公主求婚故事、巧媳妇故事、恶作剧故事以及法官故事中等等。智慧故事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智慧故事,但
每个出手即不凡的大器早成的作家,在自己未来漫长的创作生涯中都要同时承担起年少成名所带来的光环与困束。向阳的光环部分,将作家的精华压榨进一管烟花弹中,射入天空爆破后令所有人仰望着惊叹。背阴的困束部分,则是作家在那管烟花弹之外漫长的自我更新与艰难的探索突破,却在所有人抬头仰望烟花时困就于地面,难以为人察觉。  20世纪暗潮涌动的60年代,欧洲戏剧搅动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日益明确的断裂和转换之中。就在
满江红·渡扬子江感成  滚滚银涛,泻不尽、心头热血。想当年、山头擂鼓,是何事业!肘后难悬苏季印,囊中剩有文通笔。数古来、巾帼几英雄?愁难说。  望北固,秋烟碧;指浮玉,秋阳赤。把蓬窗倚遍,唾壶击缺。游子征衫搀泪雨,高堂短鬓飞霜雪。问苍苍、生我欲何为?空磨折。(沈善宝著,珊丹校注《鸿雪楼诗词集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本文所引诗词都出于该书)这首词,是清代女诗人沈善宝所作。沈善宝,字佩
近数十年来,自道光之季,迄乎今日,社会经济之制度,以外族之侵迫,致剧疾之变迁;纲纪之说,无所凭依,不待外来学说之掊击,而已销沉沦丧于不知觉之间;虽有人焉,强聒而力持,亦终归于不可救疗之局。  此节则言晚清道光以来社会经济制度之剧变带来纲纪之说无所凭依。陈寅恪将导致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制度的剧烈快速变迁的原因归于“外族之侵迫”,此“外族”应是外国之意,从道光年间的鸦片战争到此后的甲午海战、八国联军侵华等
【摘要】胡锦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是建立在科学依据基础之上的。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与江泽民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政治主张”是其直接理论来源,世界形势与国情、岛情的新变化是其现实依据,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是其文化渊源。  【关键词】胡锦涛 两岸关系 和平发展 科学依据    当前,两岸关系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展现出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同时,两岸关系向前发展,也面临许多复杂因素,亟待解决一
[摘要]坚持人民立场是毛泽东公共权力监督思想的鲜明特色。人民权力观是毛泽东公共权力监督思想的理论基础。坚持群众路线是毛泽东公共权力监督思想的基本原则。毛泽东公共权力监督思想对今天的反腐倡廉工作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公共权力 监督 人民性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因此,如何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防止腐败,一直是毛泽东反复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毛泽东公共权力监督思想萌芽于瑞金
三个月前,我带着妻子米娅和儿子鲼来到这里。为了得到一个工作的机会,我申请了两年,但劳动配给部迟迟没有批复,直到鲼通过了语言能力和互联网知识的两项测试,他们才发出通知,让我们一家人乘坐“神舟号”,前往大沼泽。  为此我和劳动配给部签署了一份工作协议,里面有两处略显奇怪的条款。其一是,我们必须以家庭为单位去大沼泽基地报到。换句话说,工作主体更像是家庭而非个人,内容也极其巧妙地一分为三:我负责拓荒,鲼保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桃红柳绿,应该使人高兴,而在唐肃宗至德二载(757)三月,杜甫看花却泪流满面。安史叛军占领长安前夕,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而太子李亨乘乱于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為帝,杜甫将家小安顿于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后于至德元载八月(756)去投奔唐肃宗,谁知途中为叛军捕获,被押解至长安,杜甫于次年春天在长安创作了这首苦难的诗《春望》。杜甫在诗中抒写了深沉的家、国情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
日本高僧弘法大师空海(774—835),于公元804年赴大唐,归国后成为日本密宗的鼻祖。从那以后,有关他的故事便不断见于载籍。他编撰的《篆隶万象名义》《文镜秘府论》《十注心论》,一直被后人不断抄写、注释与研究。空海与写本文化有着很深的缘分。2004年,日本的文化人曾高調纪念空海入唐1200周年。空海的著述,被后人称为“日本文化的母胎”,而他本人,也无愧是那一时代与写本文化走得最近的人。好校长空海 
中国诗画融合的基础是苏轼“诗画本一律”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所引《王直方诗话》云:“欧公《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东坡作《韩干马图》诗云:‘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世无伯乐亦无韩,此诗此画谁当看。’又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又云:‘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此画此诗今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