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符号像种子一样生长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topher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达、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运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关键词】符号意识  符号感  数学符号  数学学习
  数学是一门符号性学科,从种意义上来说,数学正是因为其符号的简练性和抽象性才显示出数学的美丽。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一、创设情境,增强符号感
  学生有潜在的符号意识,那我们就要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给他们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从生活的情境中提炼出符号。
  单独的一个符号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不大,关键在于它的具体情况结合在一起,而产生了实际的意义。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今年几岁了?”“11岁”。教师问:“你们想不想知道教师今年几岁了?”老师:只要告诉你一个条件,就可以知道我的年龄了。条件是我你大12岁。老师:现在你知道我几岁了,怎么算的,列出算式,11+12=23(岁)
  如果你是1岁,我几岁了,你是2岁时,我几岁?
  师:你能用一个算式把所有的情况都包括进去吗?学生回答的情况肯定有很多种。比如:△+12  ?+12  ☆+12  X+12  Y+12等等。最后归纳用可以a+12表示老师的年龄,也表示老师比学生大12岁的数量关系。
  这是将问题具体化,接着让学生学会个性化的进行符号表示。最后在师生共同的合作中学会数学地表示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二、联系现实生活,渗透符号意识。
  在平常的生活中,学生就已经见识到了很多符号。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特有的符号世界,这个符号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如最早认识到男女厕所的符号,在一些宾馆、大厅的标志上有轮椅的表示是残疾人的专用通道。车站、公共场所圆圈里带有香烟,表示不准吸烟,严禁烟火等,交通标志有更多的符号。细心观察,我们就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化的世界。
  1.体会符号的直观性
  在小学数学中有数字符号1、2、3、4……,运算符号+-×÷。这基本的四则运算符号,是多么形象,直观,它们本身也有很强的人文性。比如减号“-”,减少了,飞走了,跑走了,就是要用减号连接。而在减号上加上一竖,是為了表示更多,得往上加。
  2.体验符号表达的简约性
  数学符号不仅具有简洁性,而且十分实用。在教学分数中,教师都意识到学生只要能够弄清楚分数的意义,对掌握分数的相关知识是很有帮助。而分数线,这个符号就具有简约性,2/3读作三分之二,表示什么意思,这其实是很“愚蠢”的问题,三分中的二分啊,意义同样也渗透在写法中,通常都是先写分数线,表示要先平均分,再写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了几份,最后写分子,表示取了其中几份。分数线还相当于除号,2÷3=2/3。
  3.感受符号的转换性
  在数学活动中,符号间的转换及其表达方式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数学教学中要选用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事物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认识乘法”时,教师创设情景:商场准备给每个顾客发2块糖,如果来了2个顾客,商场要给他们多少块糖?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生:2+2=4。师:如果全班50个顾客都来了,有几个2相加?你会列式吗?生:50个2相加。师:那你们写一下吧!师:对!这样加确实是太麻烦了,你们能否想出一种简单地表示50个2相加的方法呢? 生:我在2和50中间添上一个符号,写成2△50或50△2。生:还可以在中间加一个☆,写成50☆2。此时,教师抓住机会,将“△、○、☆、*”统一成“×”。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真切地感受到符号的转换性,促进了学生符号感的发展。
  4.领略符号的通用性
  符号语言是数学中通用、简练、特有的语言,是人类数学思维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表达式。在数学中各种量的关系、量的变化以及量与量之间进行推导和演算都是以符号形式来表示的,即运行着一套形式化的数学语言。例如教学“加法运算定律”时,教师出示教材情景图,学生思考后列出算式23+71=94(千米),教师引导学生发现23+71和71+23可以用等号连接,并延伸用△+○=○+△,a+b=b+a来表示。 学生对一些具体算式有了初步的感知、体验后,教师引导学生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再统一成通用的字母符号,不仅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而且让学生领略了符号的通用性,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感。
  三、动手操作实践,感受符号化
  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用符号的直观所具有的转换、通用等特性,学生才会认识到符号的好处,才会喜欢上数学符号,才能养成爱用符号的习惯。比如,认识数字“6”,观察6个苹果,6支铅笔,6个人……它们的数量都是6。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既是一种符号感的培养,也是数感的培养。当学生看到数字6,就会和数量是6的具体实物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地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数字6的实际含义,这就是对数量进行符号化。
  四、解决问题,发展符号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在实际的问题情况中,帮助学生理解符号以及表达式的意义,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发展符号感。
  例如,在解决“一条船最多坐4人,14人至少需要几条船?”这一问题时,很多学生通过一一计算找到答案,有的可能会在草稿纸上画一个图,用圆表示船,用一竖表示人,这样通过画的方法找到答案。当然,也有的学生会通过算式求得结果。由此可见,符号感的培养需要我们教师提供相匹配的问题,从具体的情境抽象出数量关系并用符号表达。在教学中应促进学生交流、分享、积累经验,实质上就是一个培养学生符号感的过程。
  有良好的符号意识是学好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懂数学符号就无法学好数学。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以强化与拓展,在应用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符号的魅力,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斯苗儿.《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第1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生的思维正从形象向抽象转变,能否顺利建模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灵活运用,以及对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的理解。所以,我们要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努力寻找有效建模教学策略,谱写好建模的三部曲,引导学生顺利建模。  【关键词】数学 建模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可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数学建模是一种生动形象的数学结构,简化并具体数
期刊
【摘 要】对于考试焦虑而言,多数人认为只有在初三及高三阶段的学生中才会出现,因此,针对这些阶段学生的考试焦虑问题研究相对较多。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同样也会象初中、高中生那样,会出现考试焦虑心理。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的限制,他们在身心发展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有其自身独特性的心理特征,虽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但同样也会受到考试这一形式的干扰,而出现考试焦虑问题。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小学生考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中小学生的德育及其法律意识培养已经成为了中小学阶段中的重要内容,学生道德涵养及法律意识已经成为评判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条件。在此背景下《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性愈加突出。但受多种实际因素影响,在当前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多种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本文首先就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而后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了几条优化策略。  【关键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对于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知识讲解为主要知识教学模式。英语阅读教学以弄懂新词汇或新句型为主要目的,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及阅读能力的提升。为了更好地增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课堂的实效性,这需要教师立足于当前现状问题,探索更为适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策略及模式。  【关键词】小学英语 阅读教学 开展策略 能力提升  受
期刊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听、说、读、写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有效途径。但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方法落后,致使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和热情,阅读效率低、效果差。因此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刻不容缓。本文从多媒体辅助、适时提问和课外阅读三方面出发,分析和探究提升小学业务恩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阅读是语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写作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且学生也难以对语文写作提起兴趣,因此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好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培养语文语感,最终提升学生个人的语文写作能力。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写作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提出有效的建议性措施,促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体验生活 真情实感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
期刊
【摘 要】学案导学教学法的理念十分贴合当代课程的内容北京,这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能够将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完美的融合,促进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产生,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下,需要老师在教案的设计中加深研究,老师也需要在学生管理的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学案导学模式让老师、学生、教材、学案之间的关系更加的紧密,非常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校效率及高中课堂的质
期刊
【摘 要】随着课改的发展,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到了学校教育当中。而初中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科目之一,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效果往往会受学生自身兴趣的影响。因此,要想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就要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为学生创建多样化的语文课堂,有效提升学生探究、合作和实践的能力,强化学
期刊
【摘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容易,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养成习惯要从小做起,而小学时期便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好的习惯对学生日后的学习有重大的影响,对其一生都有重要的意义。但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并不完善,需要有人积极引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及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 学习习惯 原因 途径及方法  很多农村家庭的父母过于看重学生的成绩单,却缺少了对于其学习习惯的培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問题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因此,问题情境教学法也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提出几点创设问题情境的具体策略,以供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情境 教学策略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对所学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