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Ⅱ作文满分借鉴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in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展示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适用地区:内蒙古、贵州、甘肃、青海、西藏、海南、吉林、新疆、黑龙江、云南、宁夏)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再现]
  关于“给动物喂食”“依法惩处”的通信
  吉林一考生
  亲爱的××同学:
  近好!
  来信收悉。你能很快适应以自学为主的大学生活,并在学业上迅速进步,我深感欣慰。至于信中谈到你们因为“给动物喂食”,遭到“依法惩处”的事,我虽然表示同情,但还是支持并赞同自然保护区的做法。现在与你交流一下,希望能够理解。
  首先,你们因为“喜爱动物才给它们喂食的”,这不错,出于喜爱,便会关注它,呵护它,做有益于它的事。这的确没有什么错。然而,你们是否想过,这种貌似关爱的做法仅仅出自“喜欢”,只是为了满足一己精神上的需求;对动物的健康成长、生存发展并没有实质上的好处。人们常说“爱,就要为所爱做长远的打算”,你们这样做,替动物们做了长久的切身的考虑了吗?机灵的小松鼠、美丽的大天鹅、笨拙的大狗熊……它们确实很可爱,招人喜欢得忍不住喂它们食物吃。喂它,就是宠它;但野生动物不是宠物,不应该给予这样小恩小惠的喂食。因为一旦这样喂食习惯了,动物们会泯灭野性、丧失觅食能力,完全成为讨取嗟来之食的乞丐。据报载,动物会跟着汽车跑乞食,弄不好常常会被汽车轧死;“跟踪器”显示,经过喂食的黑熊,在山林里走了160公里,都不曾主动去觅食,因为它们觉得食物反正会自己送上来……
  你看,如此喂食会毁掉动物的野性,丧失它们的生存能力,对它们很有害处的。我们实在应该设身处地为动物的成长、生存、繁衍着想啊!
  其次,你们还对仅仅“给动物喂食”居然遭受“处罚”一事很是困惑,以为这是小题大做,甚至还愤愤不平。这也是你们理解上的偏差。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像中学有《中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大学有《大学生行为规范条例》一样,自然保护区也必然要有其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否则,没有规则来做约束,或者不按照规则办事,事情就会一团糟,哪里还有秩序,哪里还有效率?哪里还会有发展?哪里还会有和谐?由于你们没有遵守人家的规则,不听从警告,随意给动物喂食了,才受到了“依法惩处”,这是很自然的事啊。再说,不就是每人罚了点款吗?就权当你们捐给动物买食物,奉献给对动物的喜欢和关爱了吧!你看,这么一逆向思考,不也是挺好的吗?
  以上就你信中提及的两个问题,谈了我的一点看法,相信日渐成熟的你会理解的。
  时钟已指向23点,明天我还有早课,就此搁笔吧。
  致礼
  祝身心健康,学习进步!
  你的大同学 ××
  ×年×月×日晚
  [满分分析]
  这是由阅卷专家组推荐的最具理性的高考满分作文之一,其推荐理由具体如下。
  1. 立意朴实而准确。作文的审题立意并不难,可从“喜欢给动物喂食的游客”、“接受喂食的动物”、“自然保护区的措施”等三个方面联想、思考,通过探究其行为表象及成因结果,提炼出既在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之内,又值得为其“鼓与呼”的观点。
  本文的立意很“朴实”,就直接从材料中撷取出“给动物喂食”和“依法惩处”两个关键词,并以此演绎作文:“给动物喂食”会削弱动物的生存能力,表现是爱实是害;“依法惩处”是对不守“规则”者的警示,并扩而延伸到“法”与“规”。既紧扣了材料,又适当地延伸,可见,朴实的往往是最准确的。
  2. 文体上创新。作文要求中的“明确文体”既暗示考生记叙、议论类文体都可以写,更强调你写出的文章一定要体现出所选文体的特征,让阅卷老师明确地看出“此文体就是此文体”,决不能写成不伦不类的“四不像”来。只有根据所写内容选择适当文体,依据文体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运用理性思维、恰当语言来反映对社会人生和现实生活的深入思考,你的文章才能具有时效性和张力,才能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才能夺得理想的分数。高考作文写书信体,个别省份也曾专门考查过。年年也有考生借“不限文体”的便利,写成书信体文章,但像本文这样以教师的身份给学生回信,并借助书信体固有之瓶,巧妙地酿造作者的意蕴之酒,从而很好地表现命题意旨的考场作文毕竟非常少见。
  3. 语言准确,修辞多样。本文形为书信,实为议论性散文。文章有叙有议、叙议结合,叙述时从容平实,娓娓而谈;议论处简洁洗练,一语中的。时而陈述句言事,时而疑问句明理,引用、排比、反问等修辞信手拈来,在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充分表情达意的同时,也展现出小作者不菲的才情。
  4. 方式巧妙,亲和力强。通过书信做笔谈式交流,这种方式非常适合就事明理。文章正是以老师的口吻来与学生谈心的:先动之以情,做委婉的否定;再晓之以理,于分析推论中指出错误,学生如果不是冥顽不灵,自然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如此“说教”,特别符合为同学负责的“老师”的身份,语言的亲和力也符合长者的身份特点。
  [写作借鉴]
  这篇满分作文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有益的启悟呢?
  1. 立意“朴实”更显准确。我们在写作时常常喜欢将材料的内涵挖深,再由此“深”处寻找其“深意”“新意”,这种作法未尝不可,但稍不注意就会误入“偏题”“跑题”之列。如果能从材料内容上直接立意,“朴实”立意,往往更能切中题意,可有效避免“偏题”“跑题”。
  2. 写啥像啥,写自己最拿手的文体。写作中,选写什么体裁,应该由作者的写作特长和所写内容更适合什么文体而定。写自己最拿手的文体,即可避免“四不像”文,像本文,小作者就老老实实地按书信体作文,虽不花哨,却显得规规矩矩。
  3. 契合身份特点。无论是什么文体,只要有人物,有对话,有心理描写,都要注意其身份特点、职业特点等。像本文中的老师身份,如果不符合其职业特点,文章质量就会大打折扣,满分也绝不可能。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