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语言学透析日语外来词

来源 :知音励志·社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ln0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语言的外在特性,可以探析出其背后折射出的深刻文化寓意。社会语言学倡导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镜像折射,日语外来词的背后,其实是日本民族绚丽多彩的文化形态。社会语言学作为研究语言和社会关系的交叉学科,是从社会角度看待语言。本文透过日语中独特的外来词,窥见日本社会特征及文化内涵。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日语;外来词
  外来词是指在词义源自外族语某词上网前提下,语音形式上全部或部分借自相对应的外族语词,在语音形式上改造成符合于本民族语音习惯的词。
  首先,根据定义可知,日语外来词指从欧美诸国传入日本的语言,常用片假名表示。通常,日语采用汉字和假名相结合的方式。只要用发音相似的片假名,即可表示出新的外来语,达达提高了外来语引入的效率。一般,有直接音译词「ケーキcake」、原语和日语复合词「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信用卡)」、生ビール(生啤)等等。其中,外来词中95%的都是名词。在名词后增加「する」或「る」形成动词活用,比如「アルバイトする(打工)」,而在形容词后加「だ」构成形容单词,如「ハンサムだ(英俊的)」。
  其次,日语外来词的来源十分丰富,例如汉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荷兰语等。究其原因,在于日本在1868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明治维新运动。这一历史性的变革宣告了日本德川幕府和武士时代的终结,同时,大刀阔斧的改革引领日本迈入现代化进程。不断密切的交往活动、传教和通商贸易,大量的外来词涌入日语。由此可见,社会与语言息息相关。社会结构影响或决定语言结构。语言又是社会的产物,是反映社会活动的一面境子。语言的“社会性”说明人们的语言表现形式时不时受到外在的社会要素制约。因此,外来词标志着日本打开国门,进行改革开放,也为日本日后雄厚的经济实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除了总结和概括日语外来词的基本特点和来源,更重要的是透过这一语言现象挖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此剖析日本社会和文化特征。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外因共同决定的。事物的内因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从日本地理环境来看,四周环海的封闭岛国,让其有着自省的民族意识。不甘人后的强烈自尊促使日本不断大胆地吸收和学习先进文化。对此,日本表现出极强的包容力、吸收力和创造力。无论是远至汉代的中日交往,还是近代明治维新时日西交融,都引发了外来文化的学习高潮。
  从日本民众特性来看,大和民族强调含蓄、内敛、克制。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也显现出文化特点。日语独有的语义暧昧和模糊、委婉和朦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日本人的谦和、谨慎、细致都透过语言得以体现,正如他们倾向于使用外来语「トイレ」,而较少使用「便所」。而日本近代社会结构是西方政体和传统中央集权制的混合,其复合形态注定它要维系传统与现代、东方和西方文化要素的平衡,兼容并包、兼收并蓄。
  从日语外来语使用者来看,年轻人普遍使用外来词。他们思想活跃、富有活力和朝气,易于接受新事物。尤其是外来语大多数来源于英语,很容易通过片假名的拼读知道英语单词,从而能很快理解含义。而没有或很少接触英语的中老年人则偏爱日语汉字等表达方式。年轻人是推动外来语融入日语的主力军。
  此外,外来语发展的外因得益于新兴快捷的传播媒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辅以传统的报刊、小说等手段,信息的传递如同光速一般。因而,广泛而快速的传播途径成为外来语进驻日语的有力保障。
  因此,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促使了外来语的引进、发展和完善。同时,也丰富了日本本国语言的形式、种类和内涵。当然,由于文化本身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不可避免地与我们自己的文化发生碰撞和冲突。在日本文化并存性的背后,还有多层性,即本土文化和神道文化、中国儒道佛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等。在这些文化当中,日本民众表现出来的是积极需求接洽点的态度,其强大的同化力在于边批判边吸收,以此养育自己成为有血有肉的鲜活生命体。这种独特的心态使得外来词获得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坚实的民众基础。并且,对于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也极具启发意义,也更能引发我们语言学习者极大的热情和深刻的思考。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虽是小小的岛国,却蕴藏着无穷的潜力,其发展的历史是值得我们中国研究。中日关系的微妙和博弈,更是需要两国人民的共同维系和努力。
  参考文献
  [1]田中建彦,外来語は何か[M].日本:鳥影社,2002.
  [2]熊文华,宋小梅.源于日语的汉语外来词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3]王玉英.从日语中的汉字词看中日两国在语言文化方面的交流[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3.
  作者单位
  西安培华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125
其他文献
摘要: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是应用的最为广泛的材料,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不断研究与创新,将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理论与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要充分的了解混凝土的特性,了解其在施工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混凝土质量的内在的施工要求  1.混凝土强度及主要影响因素  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对桥梁建造规模和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多,然而由于混凝土自身的性质所限制,其极易产生裂缝,但是只要我们在设计、施工工艺、材料选择及养护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种因素,采取适宜的控制措施,还是完全可以避免危害结构的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关键词:桥梁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从近代科学关于
摘要:分析了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阐述了预防裂缝产生的措施,以期为防止混凝土裂缝提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成因;温度应力;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37 文献标识码: A  混凝土的裂缝较为普遍,尽管在施工中采取了各种措施,但在工程施工中其仍然存在。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变化是其中一个原因。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在施工中混凝土常常出现温度裂
【摘要】规划红线和土地出让线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土地开发和市政建设之间的关系,土地出让线后退越多,市政建设的空间越大,反之,市政建设的空间越小,以至交叉口拓宽不到位,市政管线全部压缩至道路红线内。  【关键词】规划红线、出地出让线、围墙线  中图分类号:F224文献标识码: A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以城乡统筹、产城一体、节约集约、生态宜居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但一个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