熠熠影人一家子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pi678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演艺界,“影二代”虽不少,但像陈强、陈佩斯父子,葛存壮、葛优父子等传为佳话者自然也不多。不过像著名表演艺术家乔奇和孙景路夫妇,以及他们的女儿徐东丁和女婿崔杰,“一家子”两代人都从事于中国的影视事业,更可谓“凤毛麟角”。
  尽管我与乔奇老师曾结为“忘年交”,对崔杰也是一直予以关注,但这次为写他们“一家子”,还是想找崔杰要点“新料”,可他谢绝道:“多写写我们团里人,我现在做服务工作,就免了吧。”当然,我没有放过他。对于过世的丈人丈母,作为前辈又是艺术家,崔杰都没法绕过,“真快啊,老爷子一走转眼已经三年了;而我丈母娘离开已21年了!”崔杰感慨万千。我随同他的思绪共同回到那已远去的年代……
  
  乔奇:百面大师和配角之王
  乔奇一生参演过90部话剧和30余部影视片,在舞台和银幕上塑造了上百个各具形态的艺术形象,有“百面大师”之称;他在电影中多扮演配角,却都形神俱备,故又有“配角之王”之誉。
  乔奇,原名徐家驹,1921年生于上海。这年冬天,欧阳予倩、应云卫、汪优游、徐半梅等在上海成立戏剧协社,次年,在美国学习戏剧的洪深回到上海,也加入该剧社。所以乔奇称自己与话剧“与生俱来”。
  “我最早接触的是电影。读小学时,经常跟母亲到大戏院看最后一轮便宜电影,看得多了,就对演出产生了兴趣。”乔奇曾告诉我说,他读小学时就做过临时演员。抗战爆发后,更是积极参加抗战演剧活动。第一次演的话剧是陈荒煤的《黎明》。高中时参加舞蹈剧《罂粟花》演出时,他被教务主任许幸之看中,邀请参演莫里哀的喜剧《装腔作势》。不久,许幸之又让他在《阿Q正传》里演“红鼻子老拱”,在《原野》里演“焦大星”。1938年,他成了职业演员。
  1942年,黄佐临导演《大马戏团》,当时有“话剧皇帝”之称的石挥饰演慕容天锡。一天,石挥演完日场后突然病倒在台上,这可急坏了大家,因为夜场还有演出。当时乔奇在戏里饰演配角“达子”,剧团临时决定让他替代。原来乔奇天天与石挥同台演出,演出同时把石挥的台词也背了下来,这时,他不过21岁。后来,石挥在自己的《谈艺录》中说:“11月17日夜场由乔奇兄代,急人之急,终身难忘。”
  此后,乔奇的表演越趋成熟,在顾仲彝、黄佐临、费穆三位导演根据秦瘦鸥小说改编的《秋海棠》中出演主角。再以后,又参加了费穆、黄佐临、吴仞之、朱端钧四人导演的话剧《日出》。当演《梅花梦》时,乔奇演一个瘫痪的老人,一个词都没有,用眼神用身体语言来表达意思。所以黄佐临称赞说:“乔奇在台上不开口也演戏。”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乔奇已被公认为上海话剧界的头牌。不论是《浮生六记》中的沈三白、《中锋在黎明前死去》中的中锋别里特兰,还是《无事生非》中的唐·彼得罗亲王,都演得栩栩如生。特别是1985年,他在黄佐临导演的《家》中饰演的高老太爷,把一个封建老顽固演活了,演绝了。在日本演出历时一月,掌声不衰。
  有50余年舞台生涯的乔奇,他的表演驰誉海内外,拍电影其实是他的副业,可它的影响却超过了他的话剧。他拍有电影《有一家人家》《自由天地》《蝶恋花》《中华儿女》《平鹰坟》《苦恼人的笑》《珊瑚岛上的死光》《子夜》《风浪》《地狱天堂》《月随人归》等。1995年他被授予“第五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荣誉奖”。
  
  孙景路:“活翠喜”和“丈母娘”
  1923年,在乔奇出生两年后,孙肇新诞生于北京。她从小爱好文艺,卢沟桥事变后,随家人迁往武汉,参加了抗敌救亡剧团。这时唐槐秋率领的中国旅行剧团也来到武汉,他们对孙肇新声情并茂的表演称赞不已,极力动员她加盟,还郑重地为她起了一个艺名“孙景路”。
  1939年,孙景路随“中旅”漂泊到香港,拍摄了她的第一部影片《孤岛天堂》。次年,回上海参加电影《西施》的拍摄。之后主演了话剧《阿Q正传》《原野》《大雷雨》《北京人》等数十部话剧,并首创在《日出》中同时扮演女主角交际花陈白露和配角翠喜。她以精湛的演技,出神入化地演活了那个出身卑贱、命运悲惨的下等妓女,为她赢得了“活翠喜”的雅号。
  1942年,乔奇和孙景路在金星影业公司参加了电影《红泪影》的拍摄,两人出演一对父女,这是他们艺术合作的开端。1947年后,孙景路在香港与严俊、刘琼、李丽华、陈娟娟、夏梦、韩非等合作主演了《莫忘今宵》《玉人何处》《风雪夜归人》《再相逢》《国魂》《舂雷》《小二黑结婚》等十几部电影,特别在《小二黑结婚》中,她一反常态,扮演了“跳大神”的巫婆三仙姑,生动传神,令人叫绝。不久,乔奇也来到香港,与秦怡一起主演电影《海茫茫》,随后又在影片《国魂》中与孙景路再度合作,扮演老丞相江万里。在这些影片里孙景路雍容华贵,仪态万方,令港岛观众流连忘返,极力追捧,一跃晋升为一线明星。
  新中国诞生后,孙景路回到上海,揭开了其演艺事业的新篇章。自1950年代起,她接连饰演了《山间铃响马帮来》《水乡的春天》《长虹号起义》《乔老爷上轿》《魔术师的奇遇》等影片。
  1953年,乔奇与孙景路结为伉俪,牵红线的是著名演员陶金的夫人章曼萍。两人的婚事办得十分简朴。在黄佐临的主婚下,婚宴是在食堂里举行的。新婚一星期后,乔奇就去松江慰问部队演出了,而孙景路则马上赶赴云南拍摄《山间铃响马帮来》,一别竟是11个月。用乔奇的话,他们的蜜月是在“鸿雁传书”中度过的。
  在家中,两位艺术家一有机会就会切磋技艺。不过他们是聚少离多。粉碎“四人帮”后,迎来孙景路演艺生涯的第二个春天。孙景路的戏一个接一个,先后在电影《儿子、孙子和种子》《他俩和她俩》《见面礼》《海之恋》《苦果》《望穿秋水》及电视剧《喜上眉梢》等中饰演各种角色。她在《喜盈门》中饰演“强英妈”,虽是个配角,却把个“丈母娘”演得活灵活现。“丈母娘”一时成了她的外号。
  有意思的是,这对感情笃真的夫妻,曾在电影《爱情啊,你姓什么》和获得金鹰奖的电视剧《六岁大寿》中饰演过相亲相爱的老夫妻。
  1989年1月2日,一生共拍摄了42部影片、演出过44部话剧的孙景路因肾衰竭而不幸辞世,享年66岁。乔奇从悲痛中挣扎过来。
  之后18年,乔奇一直未再娶。生前记者曾为此问过他,他说,“做人讲人德,演戏讲艺德,是你孙老师的一生准则。她的音容笑貌,我终生挥之不去;她对于我,谁也替代不了。”
  
  独生女与“上门女婿”
  乔奇和孙景路只有一个女儿徐东丁。1977年装甲兵宣传团来沪招生,徐东丁陪伴师傅的女儿走进了考场。戏剧性的结果出现了:报考的未能录取,倒把陪考的录用了。
  徐东丁后来调到了前线话剧团。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徐东丁被电影厂借去拍摄《蓝色档案》,饰演地下工作者“于俭”,后来又在《滴水观音》中饰演角色。1984年,徐东丁转业回到上影厂,后成为副导演。她拍过的电影有:《地狱天堂》《小白象》《灵魂出窍》《十兄弟》等。
  徐东丁在前线话剧团遇到了她的另一半,他就是崔杰。
  崔杰笑着告诉我,他是北京人,他家有兄弟四个,而徐家只有“东东”(徐东丁)一个女儿,所以,他当“上门女婿”来上海了。
  崔杰的第一部电影是八一厂的《风雨下钟山》,接着是《绞索下的交易》。他在一部话剧中成功地饰演了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其后一发不可收,在《刺杀汪精卫》等影视剧中一连演了9个版本的“戴笠”,戏称为“戴笠专业户”。他说,后来还“正儿八经”演过两个“袁世凯”。上海人对他和何麟同演的早期作品《何须再回首》至今记忆犹新,在该电视剧中,崔杰扮演樊老大,将一个人性复苏、良知回萌、走向新岸的特殊人物演得活灵活现。
  他的影视作品还有:《爱的漩涡》《男人的肩膀》《生死之间》《女儿红》《挑战》《我很丑,但我很温柔》《三毛从军记》《奥菲斯小姐》《少年雷锋》《安居乐业》《奇人奇案》《追杀袁世凯》《危情血案》《悲情年代》《开天辟地》《江淮大盗》《故事2000》《七十六号魔窟》《血祭中华》《洒向人间都是爱》《戴笠之死》《咸丰王朝》等。他演的反面角色多于正面角色。由此,他总是拿这个开玩笑:“其实我长得挺正的,导演可能眼神不太好,老让我演反派。”
  有人说,大上海海纳百川,同时它就是能“同化”人。北方纯爷们早已被公认为上海“新好男人”。1990年代,是他拍戏的黄金时代,但只要在上海,家务事全给包了。有回我去乔家,崔杰正在给地板打蜡,他说,说实话,我一年在上海最多一两个月,老婆又管女儿,又照顾父母,大老爷们难得回家,还不多干些,否则怎么对得起人家!
  徐东丁出生名门,一直低调,从不张扬。特别是当妈妈孙景路过世后,她挑起了主持家庭的重担,但对崔杰全力支持,理解信任,从无怨言。而崔杰也坦言:“我和老婆的关系就是马克思和燕妮。”
  崔杰曾主持过电视台的“响档”《相约星期六》,他幽默、亲和,获得了与另位当家女主持倪玲一样的赞誉。受网友的青睐,崔杰曾走进东方网嘉宾聊天室,与网友无主题畅谈海聊:
  网友小崔问:大崔,你在主持节目或在演戏时,总是有漂亮女性相伴,请问崔夫人吃醋吗?
  崔杰答:我们全家都是干影视的,我太太是副导演,她太知道演员逢场作戏了,所以她不吃醋。
  网友xy9100问: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进演艺圈吗?
  崔杰答:作为一个父亲,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能给我的孩子一个好身体。至于将来干什么,进不进演艺圈,我无所谓。
  网友火山口问:您的太太看您主持的《相约星期六》吗?她给你的主持提意见吗?
  崔杰答:她有时也看,经常提醒我要精神一点,亲和力更强一点,我认为很对,我欣然接受。
  
  薪火相传,甘为人梯乐服务
  2005年,崔杰被提为上影集团演员剧团团长。“‘真诚’、‘认真’是我做人的两大准则。”崔杰说,“尽管我没本事,但既然把我推上来了,我就要努力去干好它。”自从当上了“团座”,他拍戏大大减少,且更多地想到了他的“兄弟姐妹”。他说,这是前辈艺术家榜样的力量。老丈人乔奇生前提携后辈表现出的那种无私和热情始终鞭策着他。
  1985年上海人艺复排《家》时,奚美娟在剧中演“婉儿”,虽然与乔奇演的“高老太爷”没有太多对手戏,但是排练时,乔奇同样对她非常关注。奚美娟说,乔老师对人的帮助,是细水长流的那种。后来每回碰到乔老师,他总能讲出她最近拍的影视和新演的话剧,有时还作出评价。
  乔奇和焦晃之间亦师亦友的情谊没有中断过。当年焦晃进入上海戏剧学院读书的时候,曾和乔奇所在的进修班一起上大课。乔奇所在的班里都是很有表演经验的前辈,他们排练话剧的时候,焦晃那一整班就给他们跑龙套。但在焦晃大二的时候,排演话剧《无事生非》片段,刚好和乔奇演的是同一个角色。乔奇毫无一点架子,把他的经验全部传授给焦晃。焦晃视乔奇为老师,毕业之后,常口称去“蹭饭”往乔奇家跑,向前辈学艺。
  崔杰说,德艺双馨,应该薪火相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团长,他理当更多地做好服务工作。崔杰告诉我,演员剧团现有60多人,不是人人都有戏拍。不像原来,上影厂的戏,一定用上影厂的演员。如今挑演员由投资方说了算,而财大气粗的老板眼睛只盯着那些大牌一线明星。“其实他们不知道,我们剧团的演员拍出来不一定比那些明星差!我把剧团演员都当兄弟姐妹的,我只能干着急。”所以,竭力向导演和制片人推荐演员和新人成了他重要的工作。
  当我问道,近年来有些什么作品奉献给观众时,崔杰笑了,“真的不多,且都是配角。”在电视剧《儿女冤家》里他与凯丽合作,演了位老师;在《生死卧底》里,与潘虹一起,演大陆的“毒枭”;最近央视播放的《茶馆》里饰演“刘麻子”。接下来,上影厂有一部关于篮球的电影,他将做青年演员王晓明的父亲,姚明、王治郅等也将参演。
  崔杰说:“乔奇老爷子说过,‘我们的职业,一生就是交给观众。’作为一个电影演员,现在演戏的机会不多,所以每当一个戏来临时,我都会像珍惜自己的生命那样去珍惜。真的,我还渴望能再给观众留下几个像样的形象。”
其他文献
鉴于广大翻译家多次的强烈呼吁,上海翻译家协会以提案方式发出了《关于提高翻译作品出版稿酬标准的一点意见》。“意见”全文如下——  在新中国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以及教育出版等事业的发展历程中,翻译功不可没,及至今日进入全球化时代,其作用依然不可替代。翻译工作是在科学发明、技术创新、文学创作、艺术创造领域的跨文化跨语言原创,并为促进上述领域的进步、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还提供了具有完全著作权意义上
期刊
杨燕迪   学校为有才华的年轻人提供特殊政策,就是希望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并以此也为上海和国家的音乐事业提供新鲜血液。    孙重亮  对于青年演员来说,有演出的机会非常重要,我总觉得要为年轻演员多搭建一些平台,费用我来,只要能给演出机会就行。    黄昌勇   我们本市的,我们自己培养的文化新人当然值得关注,但是对路过上海或者在上海的文艺舞台上有过重大贡献的外地文化新人是不是也可以关注一
期刊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余光中第一次赴美时,在异国的土地上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在此地,在国际的鸡尾酒会里,我仍是一块拒绝融化的冰”。如果仿照余光中的诗,杜维明先生的情形是:在此地,在国际的鸡尾酒会里,我仍握着一杯儒家文化的茶。  坐在杜维明先生哈佛燕京图书馆的办公室,听他讲“在新轴心时代,文化与宗教多元的背景下,儒学如何为人类文明提供新的思想资源……”我突然走神想到了一个题外的情景:独对苍穹,杜先生会产
期刊
国画大师刘旦宅追思会举行  2011年3月2日上午,国画大师刘旦宅先生在上海中山医院因病辞世,享年80岁。刘旦宅是画坛的神童,10岁时就在家乡温州开过个人画展;26岁时他与国画大师林风眠、吴湖帆等一起受聘为上海中国画院首批画师,是该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画师;他也是少有的在世时作品便上邮票的画家——1981年11月以他画作为蓝本发行的邮票《红楼梦——金陵十二钗》轰动一时。刘旦宅主要作品有《曹雪芹生平》
期刊
达式常  籍贯江苏南京,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表演系,同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  主要电影作品有:  《兄妹探宝》(1963)、《年青的一代》(1965)、《难忘的战斗》(1976)、《万里征途》(1977)、《曙光》(1979)、《燕归来》(1980,获第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人到中年》(1982)、《谭嗣同》(1984)、《T省的八四、八五年》(1986)、
期刊
有时候,人往往会对某种冥冥之中的希冀做出努力。1943年,上海青浦一个男孩呱呱降世,父母为他起名葆欣,这个名字是希望他将来成就一番事业,为家庭永续兴旺与活力。今年十二月份,这位年近古稀、漂洋过海十个春秋、载誉而归又沉潜十年的老画家,其个人作品展,将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拉开帷幕。他说:在朋友的鼓励下,让父老乡亲、同行看一看我近几年创作的作品,作一个交流。    “艺术乞丐”的不凡经历  说起画家徐葆欣
期刊
宗福先严肃文学、严肃影视剧如何让大众喜闻乐见,这就是创作者的本事了,从两个双向来说,能不能把一个娱乐的东西搞得有点分量,或者倒过来能不能把一个有分量的东西搞得有点娱乐性,这很考验文学艺术界人士的能力、智商,包括对市场的预见性。    任仲伦倘若把时空打开一点,不是从一时一地看,而是从整个大的历史价值看,娱乐作品的影响力是有限的,而优秀的严肃文艺作品可能会跨越时代,最终拥有的受众肯定最多,价值更大,
期刊
初见舒巧老师,她已经50开外了,可是她的笑容,还非常纯朴,甚至,有点傻大姐般的“呵呵呵”,沙哑的女中音,大声得很。那晚,我们开完工作会议,在香港湾仔的上海饭店宵夜。我问她:想吃上海炒年糕吗?——她瞪大了眼珠:啊?现在的时节有炒年糕?好呀好呀!呵呵呵……像个贪吃的小孩。  舒巧老师刚由上海来到香港,那是八十年代初,上海还没恢复四季可以吃年糕的大好形势吧?  舒巧,是真正的艺术家,她不善于管理生活,拿
期刊
武珍年:  电影里各色人物都有,招生时也应该讲究平衡,漂亮的要招,但是长得不太好却有才的“歪瓜裂枣”们也需要。这样才能很好地配置人才资源。    荣广润:  真正好的艺术教育是要“教”“练”结合,要注重文化素养的好的熏陶和培养,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掌握技巧,同时让学生明白后面的美学原理和必备的艺术修养,同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天性和创造力。    赵宁宇:  当表演教育上升为一种学历教育之
期刊
俗话说“盛世兴收藏”。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艺术品的创作、交易和收藏日益繁荣,华人收藏家队伍也不断壮大。无论是拍卖场还是媒体,人们不时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收藏热。这股热潮来势凶猛,某艺术品竞拍过亿、某藏品价格十年翻了一千倍,种种带着金钱光芒的消息,不时撩拨着人们的兴奋神经。有专家称,艺术品收藏已成为继股票热、房地产热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点。然而,这类投资领域里的神话,也引发了趋利的群体盲动,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