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如何计算和调节胰岛素的用量

来源 :求医问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xuexi0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临床上,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而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根据病情的需要选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在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很多患者总会被每天注射几次、每次注射多少、血糖水平发生变化后如何调节用量等问题所困扰。下面就详细地介绍一下2型糖尿病患者如何计算和调节胰岛素用量的问题。
  一、如何计算初次使用胰岛素的日用量
  初次使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通过以下3种方法来计算胰岛素的日用量:①空腹血糖(毫摩尔/升)×1.8。②空腹血糖(毫克/分升)÷10。③体重(千克)×(0.3~0.5)。在计算出胰岛素的日用量后,可分两次进行注射,即早餐前注射总用量的2/3,晚餐前注射总用量的1/3。
  二、如何分配每日胰岛素的用量
  1.初次使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每日注射3次胰岛素,并按“日用量除以3,中午减去2加在早上”的计算方法来分配早、中、晚胰岛素的用量。例如,糖尿病患者若每日使用短效胰岛素的剂量是30单位,根据上述的分配原则,该患者可早上注射12个单位,中午注射8个单位,晚上注射个10单位。待血糖达标后,该病患者可改用预混胰岛素进行治疗。
  2.糖尿病患者若使用预混胰岛素进行治疗,可将胰岛素的日用量分为两次注射:早餐前注射总用量的2/3,晚餐前注射总用量的1/3。
  3.糖尿病患者若每日只注射一次胰岛素,可于3餐前分别口服一次降糖药,然后在临睡前注射一次长效或中效胰岛素。胰岛素的注射剂量可按每公斤体重注射0.2单位来计算。
  4.糖尿病患者若应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进行治疗,可先在3餐前分别口服一次降糖药,然后在睡前注射一次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来得时(甘精胰岛素)。该疗法更加符合人体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规律,可使患者控制血糖的效果更佳,同时还能降低其发生低血糖的几率。
  三、如何按血糖的高低来调节胰岛素的用量
  为了预防低血糖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初始应用胰岛素的剂量往往都比较少,然后再依据血糖的高低对胰岛素的剂量进行调节。通常,可每3~5天调节一次。
  1.空腹血糖调节法。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若降至5.0~7.0毫摩尔/升之间,其胰岛素的用量可不增不减,若降至3.0~5.0毫摩尔/升之间,其胰岛素的用量应减少2~3个单位,或将胰岛素的注射时间改在餐后。如果患者的空腹血糖高于7.0毫摩尔/升,那么该患者的血糖每升高1.4毫摩尔/升,其胰岛素的日用量便可增加1个单位。
  2.餐后血糖调节法。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后2小时血糖若高于10.0毫摩尔/升,那么该患者的血糖每升高2.0毫摩尔/升,其胰岛素的用量便可增加1个单位,但每次增加胰岛素的剂量不能超过4个单位。发生了酮症酸中毒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时,其血糖每小时下降的速度不能超过5.6毫摩尔/升,否则容易引发脑水肿。
  为了便于患者记忆,特将根据血糖的高低调节胰岛素用量的办法编成顺口溜,该顺口溜是:“5、6不过7,7、8不离10。空1加点7,后高2加1。饮食要定量,3天一对比。”其中,“5、6不过7,7、8不离10”指的是患者应将空腹血糖水平控制在5~6毫摩尔/升之间,不能超过7毫摩尔/升,将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7~8毫摩尔/升之间,不能超过10毫摩尔/升。“空1加点7,后高2加1”指的是患者的空腹血糖以7毫摩尔/升为准,每升高1毫摩尔/升可加用胰岛素0.7个单位,餐后2小时血糖每升高2毫摩尔/升可加用胰岛素1个单位。“饮食要定量,3天一对比”指的是患者要控制饮食,并每隔3天检查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然后根据检查的结果调节胰岛素的用量。
  四、如何按尿糖的高低来调节胰岛素的用量
  肾糖阀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若尿酮体呈阴性,其餐前的尿糖每增加一个“+”号便可加用2个单位的胰岛素。若患者的尿酮体呈阳性,其餐前的尿糖每增加一个“+”号则可加用3个单位的胰岛素。但每次增加胰岛素的剂量不应超过4个单位。
  五、处于发烧、月经期或妊娠末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何调节胰岛素的用量
  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何种原因引起了发烧,只要体温超过了38摄氏度,就应将原来胰岛素的用量增加20%。处于月经期或妊娠末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地增加胰岛素的用量。
  六、如何根据胰岛素的品种或剂型来调节用量
  2型糖尿病患者若将使用的动物胰岛素改为人胰岛素时,可将原来胰岛素的用量减少20%,反之,应将原来胰岛素的用量增加20%。该病患者若将胰岛素由吸入给药改为注射给药时,可将胰岛素的用量增加3~4倍。口喷4单位胰岛素,相当于皮下注射0.73单位胰岛素。
  七、如何根据患者凌晨的血糖水平来调节胰岛素的用量
  睡前已注射中效胰岛素,但清晨血糖仍大于8.0毫摩尔/升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检测一次凌晨3点的血糖水平。若该患者凌晨3点的血糖高于或等于4.0毫摩尔/升,则表明其出现了糖尿病的“黎明现象”,同时也说明该患者的胰岛素用量不足,应适当地增加胰岛素的用量。若该患者凌晨3点的血糖低于4.0毫摩尔/升,则表明其出现了糖尿病的“苏木杰效应”,同时也说明该患者的胰岛素用量过大,应适当地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八、如何根据患者的胖瘦来调节胰岛素的用量
  已经按照自己的标准体重和活动量来控制每日总热量的摄入、但血糖水平仍然偏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必须重新调节胰岛素的用量。调节的原则是:消瘦者可增加胰岛素的用量,不必减少饮食;肥胖者则不必增加胰岛素的用量,但要减少饮食,增加运动量,并应加服双胍类降糖药。此类患者若因某种原因多吃了50克的主食,则必须加用5个单位的胰岛素。因为一般注射1个单位的胰岛素可降低10克主食所升高的血糖值。
  九、如何调节混合胰岛素的用量
  早晚注射混合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若午餐前的血糖偏高,表明其所应用的混合胰岛素中的短效胰岛素剂量不足。若该患者晚饭前的血糖偏高,表明其所应用的混合胰岛素中的中效胰岛素剂量不足。若该患者睡前的血糖偏高,表明其所应用的混合胰岛素中的短效胰岛素剂量不足。若该患者清晨的血糖偏高,表示其所应用的混合胰岛素中的长效和中效胰岛素剂量均不足。使用混合胰岛素的患者可按照上述原则对胰岛素的用量进行适当的调节。■
  本栏目编辑/秦国权
其他文献
松尾芭蕉在日本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誉为“俳圣”。其作品至今仍为日本人民所珍爱,其独特的文学创作理念乃至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艺术情操影响了一大批日本人和日本作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器官的功能在不断退化。在骨关节中起着屏障作用的关节软骨,也由于其自身代谢功能的降低会导致营养流失和匮乏,加之经年累月的磨损等原因便不可避免地发生退行性病变。而人的关节一旦失去关节软骨的保护,就会引发各种骨关节疾病,严重地影响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所有身患骨关节疾病的老年人中,由于长年运动和劳作而导致机械性损伤的病例只占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此类病人则是因为平时不注
学生作文的题材、思想内容单一,缺乏个性是困扰学生写作水平的主要因素。而这些文章的表达不清、平腐、华而不实是思想认识的模糊、浅薄和不完整所致,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混乱、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合并症。据调查资料显示,在所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中,有75%~91%的人在发病前患有高血压。其中男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衰的几率比血压正常者高2倍,女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衰的几率比血压正常者高3倍。高血压之所以会引发心衰,是因为血压的长期升高会累及心脏,使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在高血压合并心衰的早期,患者心室的舒张功能会逐渐减退,进而可引起心肌相对缺血。在合并症发生
妈妈的乳汁是宝宝最好的营养。可竟有高达80%的新妈妈因为奶水稀少或者没有奶水而无法为宝宝顺利哺乳。一位有心的下岗女工了解到这一情况,通过不断学习、摸索,最终掌握了科学的
女性进入更年期后,由于机体的代谢发生改变,在绝经期间容易出现脂肪积聚、胆固醇增高、血管硬化、骨质疏松等症状。为了预防这些症状的出现,更年期女性应该着重在饮食上下工夫。下面就介绍几种更年期女性应该常吃或应该忌食的食物。    一、更年期女性应常吃的食物    1.木耳:木耳分为白木耳和黑木耳两种。白木耳又叫银耳,富含胶质、各种维生素、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具有润肺止咳、生津滋阴、益气和血、强心健脑等作用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之一。该病患者约占所有育龄女性的5%~10%,占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的75%。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月经稀少(或闭经)、肥胖、多毛和不孕,临床上又将这种现象叫做多囊卵巢综合征四联症。正是由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月经异常和不孕,因此患者在治疗该病时主要应以调经和促孕为主。多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一旦成功怀孕或是被确定无法受孕,就认为已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