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模式 汽车检测与维修
1 引言
2014 年8 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在全国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是学校与企业合作以师带徒强化实践教学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既保持了传统学徒制重视职业技能训练的优点,又突出了学校知识教育。可解决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良好工作习惯、适应工作过程等方面的缺陷。现代学徒制实行交替式的培训和学习。通过项目的实施学生一般用1 / 3 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约2/ 3 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学生与企业签订学徒合同。企业指派一名师傅指导和监督学生在企业接受生产技能的培训。学生在学徒期间享受学徒工资,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实训内容和培训内容,培训结束后经考试合格授予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
在目前我国企业用工难、招工难,学生毕业后也存在找工作难的情况下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1)对企业来说:企业存在招工难的问题;企业用工稳定的问题;劳动者收入的问题;劳动者自我价值实现的问题。实施现代学徒制后,学生的就业前景比较明朗,大部分学徒工毕业后能被原企业录用;其次,实训内容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适应企业的需要,突出对学徒工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再次,学生在企业接受培训期间无需交纳学费,还享受学徒工资,一般为技术工人工资的50%。以后按比例逐年增长,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经济独立性。
(2)对学校来说:培养目标与企业需要脱节的问题;职业能力与岗位需要匹配的问题;用课程教育难以达成的学生职业素养问题;毕业生就业保障的问题。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可以将企业的培养目标,岗位技术能力编入课程标准,将企业的职业素养要求在学生实习当学徒期间提前进行教育,通过这些有效的手段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实现学生的零距离就业。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近几年得到了飞速发展,但与不断进步的经济社会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依然面临很多困境和问题。主要问题有:
(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仍有脱节。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并不紧密,专业“同质化”现象严重;
(2)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不足。许多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基础較为薄弱,缺少实践教学的场地和设施,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简单技能的训练,难以培养出技术技能型人才。
(3)育人的内容和方式简单化。现有高职课程体系过于强调“专业对口”,强调“做事”教育,忽视对学生“做人”教育,导致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普遍存在着技能单一、知识面窄、职业素养偏低的状况,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4)学生专业选择的盲目化。传统的招生模式是学生不了解整个行业的发展,单凭当时的一时兴趣选择了本专业,所以所以导致学生入职后频繁更换岗位,有的甚至直接就从事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因此未来会影响整个行业的稳定性。
2018 年吉利公司台州三大生产基地生产汽车46.5 万辆,实现产值474.2 亿元;2019 年台州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786.6 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6%;2019 年台州市实现新车销售约17.8 万辆,比18 年增长2.8% 新车销售及后服务总额约400 亿左右,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5% 左右,在推动台州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贡献。“浙江台州汽车产业”成功创建2017 年度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是全省唯一入选的优势产业示范基地,台州市政府也将汽车产业作为台州市七大千亿产业第一位来抓。台州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汽车专业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在台州市范围开设有汽车专业的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有十几所,其中高职院校只有3 所。在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台州市的大部分职业院校存在上述的问题。
2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做法与特色
近年来,国务院等部门接连下文明确支持和鼓励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我校的汽车专业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2017 年台州科技职业学院被浙江省确定为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成为试点专业。汽车专业与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引进了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上积极探索和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壮大台州汽车产业贡献更多的力量。
2.1 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由职教专家、企业与学校、教师与师傅的共同参与,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来设置课程,建成“公共课程+ 核心课程+ 教学项目”为主要特征的适合学徒制的专业课程体系。其中核心课程可根据企业需求适当增减,教学项目是完全按照企业需求设计,由课程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学徒的学习是在企业的实训和课堂上的学习有机结合,一般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式。总的来说应该1/3 以上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专业技能的要求和实训内容均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学生毕业时同时取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工作目标:经过努力,应基本形成“政府、企业、学校”三元合一的学生实习管理体系,探索创建“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高职学生质量标准化体系和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学生实习专业对口率,切实提高学生岗位技能。为实习学生投保相对应的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等险种,保障实习学生权益和合理报酬。
2.2 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评价机制,对教师和师傅进行考核,对优秀的教师和师傅在评优方面优先考虑。改革评价模式,围绕行业、企业用人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自我评价、学生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建立以能力为核心,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学生评价模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专业课程的期末考试均采用“理论+ 实操”的考核方式,实操考核采用第三方考核,部分课程理论试卷聘请行业专家出卷,企业维修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到我们的教学考核中来,使考核方式更加客观、与时俱进;此外,通过企业第三方对考核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价,能更好地检验学生是否已熟练掌握所学的各项技能,是否已达到了企业对该方面技术人员的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1] 2.3 优化教学手段
企业全程参与学徒班级的教学,委派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指派能工巧匠担任学生的师傅。教师要经常性与企业进行研讨,开设符合学生学习理念及企业实践特点的校本课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专业与中德诺浩公司合作开发了智慧课堂线上教学资源库,线上教学智慧课堂教学资源对应汽车模块化教学课程,分为售后服务模块(见图3)、机电维修模块(见图4)、保险与评估模块、新能源汽车模块等。线上教学资源结合现代学徒制技能要求,充分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促进汽车专业课程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实现培养目标。
2.4 改革招生招工方式
“招生即招工”,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成立订单班,学生进入订单班后同时成为企业的准员工,实现零距离就业。既接受学校的管理,同时也享受企业相关待遇,比如学徒的工资、社保、工龄计算,以及准员工的一些福利奖励等。企业对订单班的学生职业生涯进行清晰的规划,确保订单班的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干一行爱一行,成为工匠级的大师。[2]
2.5 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打破现有教师编制和用工制度的束缚,探索建立教师流动编制或设立兼职教师岗位,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的力度。合作企业要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师傅,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应纳入考核,并可享受带徒津贴。招聘来自企业一线教师,要有工程师以上的职称,将企业的职业精神、团队精神、竞争精神等企业理念无缝融入教学中;选派优秀教师到职业教育先进的国家如:德国等进行汽车职业技能相关访学培训,学习德国汽车维修技能以及先进职教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到专业对口企业进行访工访学和脱产下企业,将企业项目与教学对接,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有利保障。
3 现代学徒制试点成效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在推行现代学徒制后,主要的工作成效如下:
3.1 打造“双导师”队伍,校企“双师”“双导师”育人
选拔学院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等资源共同组成课程教学团队,校企双师授课。校企共同制定《双导师制管理制度》,校企互聘共培,不断提高“双导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实操能力。
3.2 推进学生考核评价的“三个转变”
汽修专业试行现代学徒制后,从培养目标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一些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作为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试点成效的考核方式也随之改变。第一,考核评价标准从学校的单一标准向综合化标准转变。校企双方基于试点合作,构建融合行业企业标准和学校标准与一体的综合评价标准。第二,考核评价内容从专业能力向职业能力转变。第三,考核评价主体从教师单一主体向多元化主体转变。
3.3 引入行业龙头企业,开设订单班
汽车产业是台州市千亿产业之首,引领着台州市的经济发展。吉利控股集团是台州市乃至浙江省的汽车龙头企业。学校与吉利集团签订了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与吉利的深层次合作。就汽修专业来说,吉利集团制定了“成蝶计划”订单班,向学生们开展招募宣传,企业根据自身需求,经过严格的面试程序,从学校现有的学生中选择学徒制学生,录取的学生即可享有企业的工龄。企业制定订单班学徒培养计划,设计教学模块,开发教学内容。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潜在的技术能力、能工巧匠和实践专家等。经过前一阶段的推广,2019 年台州行业领军企业的订单班纷至沓来,汽修专业开设了“曹操出行”订单班、“吉利豪达”订单班、“钱江摩托”订单班,学院本着积极服务地方企业经济建设的需要,为企业输送急需的人才。
4 推行现代学徒制存在的问题
4.1 企业的合作积极性不高[3]
在对企业的调研走访中发现,部分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企业参与积极性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关心眼前利益,缺乏储备人才的战略意识。企业要为学徒安排实习岗位、提供师傅进行辅导,增加了直接成本,而企业指导师傅带实习学生的责任心参差不齐,学校也应该参与企业指导师傅的选擇,尽量选出责任心强、技术能力高的师傅指导学生。加强校企之间人才流动,聘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骨干出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通过合作企业优先入校招聘人才,充分利用政策争取经费,为合作企业弥补成本上损失,确保项目实施。
4.2 缺乏适合的学徒制实训教程和实习指导手册
企业不同,师傅传授的内容和技能也不一样,学徒制实习指导手册也不一样。学校拟与企业合作成立教材编写组,编写适合的学徒制实习指导手册。让各个岗位的学生按照学徒制实习指导手册要求,在企业实习中,学到更多的业务技能。
4.3 缺乏长效运行机制
由于刚刚起步,学校对学徒制条件下的教师培训、学生管理、课程设置、考核评价、资源统筹等都缺乏系统深入的思考、研究,导致效果欠佳。学校拟与企业合作成立课题组,进行深入研究。
4.4 监督力度不够
部分学生自主性不够,在企业实习期间玩手机现象比较突出。一方面企业指导师傅忙于自己的工作,无暇顾及实习学生,学生学习的热情不够,能偷懒则偷懒。学校指导老师也不是天天跟着实习学生,因此出现部分学生在实习期间出现迟到早退,甚至有整天不去的现象。
5 结语
现代学徒制是推动职业教育、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改革,它能够促进学生能力培养和教师观念转变。在学徒制教学模式下有效的开展汽车专业教学,真正提升学生的技能谁,可以让汽车专业学生成为企业所需的综合性人才。
1 引言
2014 年8 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在全国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是学校与企业合作以师带徒强化实践教学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既保持了传统学徒制重视职业技能训练的优点,又突出了学校知识教育。可解决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良好工作习惯、适应工作过程等方面的缺陷。现代学徒制实行交替式的培训和学习。通过项目的实施学生一般用1 / 3 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约2/ 3 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学生与企业签订学徒合同。企业指派一名师傅指导和监督学生在企业接受生产技能的培训。学生在学徒期间享受学徒工资,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实训内容和培训内容,培训结束后经考试合格授予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
在目前我国企业用工难、招工难,学生毕业后也存在找工作难的情况下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1)对企业来说:企业存在招工难的问题;企业用工稳定的问题;劳动者收入的问题;劳动者自我价值实现的问题。实施现代学徒制后,学生的就业前景比较明朗,大部分学徒工毕业后能被原企业录用;其次,实训内容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适应企业的需要,突出对学徒工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再次,学生在企业接受培训期间无需交纳学费,还享受学徒工资,一般为技术工人工资的50%。以后按比例逐年增长,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经济独立性。
(2)对学校来说:培养目标与企业需要脱节的问题;职业能力与岗位需要匹配的问题;用课程教育难以达成的学生职业素养问题;毕业生就业保障的问题。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可以将企业的培养目标,岗位技术能力编入课程标准,将企业的职业素养要求在学生实习当学徒期间提前进行教育,通过这些有效的手段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实现学生的零距离就业。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近几年得到了飞速发展,但与不断进步的经济社会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依然面临很多困境和问题。主要问题有:
(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仍有脱节。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并不紧密,专业“同质化”现象严重;
(2)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不足。许多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基础較为薄弱,缺少实践教学的场地和设施,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简单技能的训练,难以培养出技术技能型人才。
(3)育人的内容和方式简单化。现有高职课程体系过于强调“专业对口”,强调“做事”教育,忽视对学生“做人”教育,导致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普遍存在着技能单一、知识面窄、职业素养偏低的状况,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4)学生专业选择的盲目化。传统的招生模式是学生不了解整个行业的发展,单凭当时的一时兴趣选择了本专业,所以所以导致学生入职后频繁更换岗位,有的甚至直接就从事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因此未来会影响整个行业的稳定性。
2018 年吉利公司台州三大生产基地生产汽车46.5 万辆,实现产值474.2 亿元;2019 年台州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786.6 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6%;2019 年台州市实现新车销售约17.8 万辆,比18 年增长2.8% 新车销售及后服务总额约400 亿左右,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5% 左右,在推动台州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贡献。“浙江台州汽车产业”成功创建2017 年度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是全省唯一入选的优势产业示范基地,台州市政府也将汽车产业作为台州市七大千亿产业第一位来抓。台州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汽车专业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在台州市范围开设有汽车专业的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有十几所,其中高职院校只有3 所。在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台州市的大部分职业院校存在上述的问题。
2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做法与特色
近年来,国务院等部门接连下文明确支持和鼓励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我校的汽车专业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2017 年台州科技职业学院被浙江省确定为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成为试点专业。汽车专业与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引进了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上积极探索和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壮大台州汽车产业贡献更多的力量。
2.1 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由职教专家、企业与学校、教师与师傅的共同参与,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来设置课程,建成“公共课程+ 核心课程+ 教学项目”为主要特征的适合学徒制的专业课程体系。其中核心课程可根据企业需求适当增减,教学项目是完全按照企业需求设计,由课程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学徒的学习是在企业的实训和课堂上的学习有机结合,一般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式。总的来说应该1/3 以上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专业技能的要求和实训内容均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学生毕业时同时取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工作目标:经过努力,应基本形成“政府、企业、学校”三元合一的学生实习管理体系,探索创建“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高职学生质量标准化体系和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学生实习专业对口率,切实提高学生岗位技能。为实习学生投保相对应的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等险种,保障实习学生权益和合理报酬。
2.2 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评价机制,对教师和师傅进行考核,对优秀的教师和师傅在评优方面优先考虑。改革评价模式,围绕行业、企业用人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自我评价、学生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建立以能力为核心,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学生评价模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专业课程的期末考试均采用“理论+ 实操”的考核方式,实操考核采用第三方考核,部分课程理论试卷聘请行业专家出卷,企业维修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到我们的教学考核中来,使考核方式更加客观、与时俱进;此外,通过企业第三方对考核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价,能更好地检验学生是否已熟练掌握所学的各项技能,是否已达到了企业对该方面技术人员的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1] 2.3 优化教学手段
企业全程参与学徒班级的教学,委派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指派能工巧匠担任学生的师傅。教师要经常性与企业进行研讨,开设符合学生学习理念及企业实践特点的校本课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专业与中德诺浩公司合作开发了智慧课堂线上教学资源库,线上教学智慧课堂教学资源对应汽车模块化教学课程,分为售后服务模块(见图3)、机电维修模块(见图4)、保险与评估模块、新能源汽车模块等。线上教学资源结合现代学徒制技能要求,充分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促进汽车专业课程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实现培养目标。
2.4 改革招生招工方式
“招生即招工”,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成立订单班,学生进入订单班后同时成为企业的准员工,实现零距离就业。既接受学校的管理,同时也享受企业相关待遇,比如学徒的工资、社保、工龄计算,以及准员工的一些福利奖励等。企业对订单班的学生职业生涯进行清晰的规划,确保订单班的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干一行爱一行,成为工匠级的大师。[2]
2.5 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打破现有教师编制和用工制度的束缚,探索建立教师流动编制或设立兼职教师岗位,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的力度。合作企业要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师傅,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应纳入考核,并可享受带徒津贴。招聘来自企业一线教师,要有工程师以上的职称,将企业的职业精神、团队精神、竞争精神等企业理念无缝融入教学中;选派优秀教师到职业教育先进的国家如:德国等进行汽车职业技能相关访学培训,学习德国汽车维修技能以及先进职教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到专业对口企业进行访工访学和脱产下企业,将企业项目与教学对接,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有利保障。
3 现代学徒制试点成效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在推行现代学徒制后,主要的工作成效如下:
3.1 打造“双导师”队伍,校企“双师”“双导师”育人
选拔学院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等资源共同组成课程教学团队,校企双师授课。校企共同制定《双导师制管理制度》,校企互聘共培,不断提高“双导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实操能力。
3.2 推进学生考核评价的“三个转变”
汽修专业试行现代学徒制后,从培养目标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一些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作为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试点成效的考核方式也随之改变。第一,考核评价标准从学校的单一标准向综合化标准转变。校企双方基于试点合作,构建融合行业企业标准和学校标准与一体的综合评价标准。第二,考核评价内容从专业能力向职业能力转变。第三,考核评价主体从教师单一主体向多元化主体转变。
3.3 引入行业龙头企业,开设订单班
汽车产业是台州市千亿产业之首,引领着台州市的经济发展。吉利控股集团是台州市乃至浙江省的汽车龙头企业。学校与吉利集团签订了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与吉利的深层次合作。就汽修专业来说,吉利集团制定了“成蝶计划”订单班,向学生们开展招募宣传,企业根据自身需求,经过严格的面试程序,从学校现有的学生中选择学徒制学生,录取的学生即可享有企业的工龄。企业制定订单班学徒培养计划,设计教学模块,开发教学内容。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潜在的技术能力、能工巧匠和实践专家等。经过前一阶段的推广,2019 年台州行业领军企业的订单班纷至沓来,汽修专业开设了“曹操出行”订单班、“吉利豪达”订单班、“钱江摩托”订单班,学院本着积极服务地方企业经济建设的需要,为企业输送急需的人才。
4 推行现代学徒制存在的问题
4.1 企业的合作积极性不高[3]
在对企业的调研走访中发现,部分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企业参与积极性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关心眼前利益,缺乏储备人才的战略意识。企业要为学徒安排实习岗位、提供师傅进行辅导,增加了直接成本,而企业指导师傅带实习学生的责任心参差不齐,学校也应该参与企业指导师傅的选擇,尽量选出责任心强、技术能力高的师傅指导学生。加强校企之间人才流动,聘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骨干出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通过合作企业优先入校招聘人才,充分利用政策争取经费,为合作企业弥补成本上损失,确保项目实施。
4.2 缺乏适合的学徒制实训教程和实习指导手册
企业不同,师傅传授的内容和技能也不一样,学徒制实习指导手册也不一样。学校拟与企业合作成立教材编写组,编写适合的学徒制实习指导手册。让各个岗位的学生按照学徒制实习指导手册要求,在企业实习中,学到更多的业务技能。
4.3 缺乏长效运行机制
由于刚刚起步,学校对学徒制条件下的教师培训、学生管理、课程设置、考核评价、资源统筹等都缺乏系统深入的思考、研究,导致效果欠佳。学校拟与企业合作成立课题组,进行深入研究。
4.4 监督力度不够
部分学生自主性不够,在企业实习期间玩手机现象比较突出。一方面企业指导师傅忙于自己的工作,无暇顾及实习学生,学生学习的热情不够,能偷懒则偷懒。学校指导老师也不是天天跟着实习学生,因此出现部分学生在实习期间出现迟到早退,甚至有整天不去的现象。
5 结语
现代学徒制是推动职业教育、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改革,它能够促进学生能力培养和教师观念转变。在学徒制教学模式下有效的开展汽车专业教学,真正提升学生的技能谁,可以让汽车专业学生成为企业所需的综合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