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学文化重塑大学精神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ser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最高层次的教育机构,大学是教育的文化属性和功能体现得最为集中的地方,其应当在先进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传承、创新和示范作用。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出现了文化品位下降、大学精神失落等文化衰微的表征。因此,需要通过构建大学文化,重塑大学精神,传承大学文化育人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大学 大学文化 大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5-0197-01大学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名词,其内涵比较宽泛,现今对大学最基本的理解就是大学是传播知识和培育人才的地方,大学将人类的知识和智慧传播传承给大学里的学生,并且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门各类人才。随着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大学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凸显得越来越明显,大学以新知识、新思想、新文化服务于社会,并成为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和动力站。
  大学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具有自己独特的组织文化,即大学文化。大学文化是大学人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和行动方式,它通过大学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表现出来,是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大学文化体现了大学的制度体系、信仰追求、风尚习俗、理念创新和价值判断。大学文化是大学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和基础。
  大学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共同组成,其中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大学精神文化包括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大学理念主要包括对大学的功能定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等问题的理想与观念。大学精神是推动大学发展壮大,走向未来的内在力量。大学精神体现了大学的自信、自强等人格要素;不畏强暴、不随波逐流、追求真理、勇于承担、引领社会健康发展的社会责任心、使命感。有了这种发自内心的、向上的积极的精神力量,一个人才会精神抖擞、奋发有为,一个团体才会和谐有序、团结向上,一个国家民族才会朝气蓬勃、充满希望。因此,一所大学的发展史,也就是一所大学精神内化升华的过程史,更是一所大学精神力量的传承史。
  儒家经典《大学》明确指出大学精神的精髓,即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大最重要的是大学有文化、大学有精神。大学应该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殿堂,是人类追求真理的平台和舞台。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核心内容是对自由、求真、民主、公平的无限追求。数百年来,无论是不同国度的变换,还是任何时代的变迁,大学都始终鼓励学术自由、思想自由;都始终坚持对真知的不懈探索、对真理的无限追求;都始终营造一种公平、民主的文化和氛围。在大学校园里,无论级别职位高低、无论老师学生身份差异,都是平等的,都可以公平、公正地共享各种资源,这也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所在。
  如何在工作中构建大学文化,重塑大学精神,这也是需要我们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大学》有这样一段论述,“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段话实际上就说明了诚意、正心和修身是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三者是需要循序渐进依次施行的,讲求立人诚信所有意念均出自精诚方为“诚意”,自己的品德心思端正严明是谓“正心”,而后能修身养性、陶冶身心、涵养德行,“修身”方成。在此三者基础上才能有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可能性。可见,教育具有规律性、次序性和阶段性。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以修身为根本,以立德为诚意,正心为最终归宿。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往往是在幼儿园、小学的时候就要求学生要治国、平天下。然后,在大学阶段再反过来讲诚信责任、讲做事做人,也就是《大学》中论述的“诚、正、修”,显然有些次序颠倒,很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因此,我们在教育时应该引导学生确立起道德的自我坐标,既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自勉,也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激昂,既有“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孤洁,还有“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和“我心安处是故乡”的洒脱。教育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应不为名利所动,应不心浮气躁,应坚定信念,恪守节操,成就一番事业。
  【参考文献】
  [1]彭斌.论大学精神培育与文化育人[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7).
  [2]陈瑜.思想教育网站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3]储朝晖.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中西大学的心灵差异[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01):101-105.
  [4]张应强.现代大学精神的批判与重建——为刘亚敏《大学精神探论》而作[J].高等教育研究,2006(07):11-26.
  [5]程祥国,詹世友,王健清.大学精神的奠立与高校校园文化的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J].江西社会科学,2009(12):223-228.
  [6]桑新民.创新学习文化 回归大学精神——21世纪大学通识教育新探[J].教育研究,2010(09):75-80 105.
  
  责任编辑:武聪
  
其他文献
数学课在普通高中作为一门主科,如果学生基础较好,学习兴趣就浓,而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差,对数学毫无兴趣。为了让职高数学课作为一门工具课,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其教学要迎合
机械基础是中职学校汽车、机电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具有知识面广、概念多、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应用性强等特点。因此,如何让学习习惯差、文化基础薄弱的
美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成就是举世瞩目的。美国慈善事业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与其对慈善资产的严格监督密不可分。但由于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各州都规定有自己的法律,慈善方
期刊
[摘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开拓在中国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并且在众多高校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由于创业教育的实践性极强,创业教育不仅仅能够成为独立的教学内容,而且也能成为教学改革的方法之一。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具有宏观性、长远性、整体性等特点,其学习难度大。课程内容与学生见习、实习乃至未来工作内容较远,因此在学习中实践已经十分必要。而创业教育则可以在实践中对知识加以运用,恰好适用于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改革
如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史书也大多为后人所受益。有价值的史书,千百年后的人们将越发有兴趣翻阅,参考和研究。 2000年底,由王朝闻任总主编、邓福星任副总主编,中国艺术研究
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该极端雨雪天气发生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受灾面积广,给我国南方地区的交通、电力、农业、林业等造成了巨大破坏。其中,林业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首先通过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其次扩大人才队伍,最后提高人才质量。但根据社会反馈,社会对中国大
电网公司所辖区域覆盖面积广、自然灾害频发、灾情多样,科学规范化的应急队伍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本文主要从应急队伍组建原则、模式、规模、人员和装备配置、日常
在我国目前刑诉法规定的证明标准中,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是客观标准,排除合理怀疑是主观标准。但排除合理怀疑是在证据确实、充分之下所规定的标准。客观标准较为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