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赣州“千年不涝”

来源 :故事家·高考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量
  宁肯少些,但要好些。——列宁
  每年雨季,最让人揪心的就是洪涝灾害。然而,任凭暴雨侵袭,赣州城却年年“雨而不涝”。赣州的安然无恙,得益于北宋水利专家刘彝,他建造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城市排水系统“福寿沟”,这条全长12.6公里的排水系统,谱写了赣州“千年不涝”的神话。
  赣州古城是一座典型的依山傍水而建的城市。东、西、北三面环水,南面靠山。它交通便利,灌溉顺畅,不过,每年一到雨季,古城就变成了“水城”,倒灌入城的洪水,让老百姓苦不堪言。北宋熙宁年间,刘彝受命担任虔州(即现在的赣州)知州。目睹了洪涝灾害给百姓们带来的损失和痛苦,作为父母官,为赣州百姓做实事成了刘彝心里最大的愿望。
  刘彝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刚一上任,就利用自身得心应手的水利专业特长,对赣州城的排水系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他根据街道的布局和城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特点,经过反复思考和多次实地勘察,大胆而具有前瞻性地对城市排水系统重新进行了科学规划。依照分区排水的原则,他下令在赣州城内开凿了两个排水系统。因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两字,故名“福寿沟”。
  “福寿沟”的设计和布局巧妙而独到。其巧借地势,科学地利用天然地形的高低之差,采用自然流向的办法,让城市的雨水、污水排入江中,免去了使用抽水机的麻烦;巧借水势,为了预防洪水季节江水倒灌,根据水力学原理,在排水口上方,建造了12个圆形的金属盖板,也就是著名的水窗。利用水力使闸门自动启闭——当水位高于水窗水位时,借江水之力将闸门关闭,当江水低于水窗时,借水窗内沟水之力将闸门冲开。刘彝还全盘布局,将福寿沟与城内三大池塘、几十口小塘连为一体,形成一条生态环保链,通过古城墙的庇护,将福寿沟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修建“福寿沟”的时候,生活上,刘彝对工人关怀倍至,但在工程质量上,他却一丝一毫也不肯让步。他清楚地知道,一个工程要成为百年大计、千年大计,那就必须按照标准去做。他亲自抽查、督查工程质量,一次又一次地拿着尺子弓着腰到沟里去测量数据,只要发现没有按照图纸标準做的,二话不说一律返工,无论有什么理由。在刘彝的带领下,赣州人民历经10年,终于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惠民工程“福寿沟”。
  从古代“没有一间房屋被淹”,到现在“没有一辆汽车泡水”,刘彝设计建造的“福寿沟”是防洪历史上堪称凿空之举的里程碑式工程。它谱写了赣州城“千年不涝”的神话,也让人们深思什么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什么是传承和发扬。
  素材分析:
  速度与质量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在考虑速度的同时,也应把提高质量作为前提,以便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话题拓展:责任;传承;严格要求;利在千秋
其他文献
一个大雪肆虐的夜晚,回家的路上,冰冷的水泥路硬得硌脚,抬头望着飘落的雪花,我问自己,这样的日子还要过多久?那时,距离高考还有80天。  三模过后,各科老师纷纷把注意力放到班里那些“可以上大学”的人身上,对其他学生自然有所忽视。我数学不好,更令人难过的是,我在数学上投入的精力并不少,分数却一直上不去。在很久之前,数学老师就对我说过:“你数学不好,其他科目成绩再优秀,也还是上不了大学。”那段时间,我为
于清幽佳境处探秘,与一株小草相遇。  小草若是保持平常匍匐的姿势,则是千万株中普通的一株,并不会引人注目。不过这株却是攀岩的高手,凌空贴附在一堵残墙断壁上,举起一蓬绿叶,承接阳光,吸收雨露,宛若悬崖峭壁间傲霜欺雪的松柏,超然卓立,雄踞睥睨。  小草的身侧是奔流不息的逶迤细浪;脚下是高低参差的萋萋芳草;头顶是行踪飘忽的散淡浮云;耳畔是轻松欢快的虫鸣鸟语。这株小草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独揽了这得天独厚
我喜欢一个人的小时光,  不被任何事打扰,  也没有谁來和我说话。  我就和我家的猫待在一块儿,  安静地晒晒太阳,  再欣赏一下窗台上盛开的花。  如果我饿了,  就做一盘土豆沙拉,  烤几个香甜的苹果派,  再来一杯浓浓的芝麻糊。  哦,对了,还得给猫倒碗猫粮。  我们心里哼着轻快的歌,  嘴里喜滋滋地吃着饭,  这样,就很好。  我喜欢,  一个人的小时光。
有个商人,他希望赚到的錢全是属于自己的,所以他花每一分钱时都非常心疼,也正因为这样,他不仅非常缺乏快乐,而且生意也做得很艰难。  有一天,商人在外出经商的路上,看见一个老农正在田里割麦子。老农打着赤膊,一边割麦子还一边快乐地唱着歌。商人不解地停下脚步问:“老人家,你干着这么辛苦的活儿,可为什么还能这么快乐呢?”老农说:“我的麦子又丰收了,我当然快乐呀,难道你不快乐吗?”商人叹了一口气说:“是的,虽
在当下高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躁动中,有可能把马克思深邃的真理乡愿化,因此,“回到马克思”的呼声再次响起。回到马克思,不仅回到马克思的文本及历史语境,更是深入地领悟理解者置身其中的生活世界的本质,回到此在绽-出地生存的境遇中。基于此我们从文艺学视角探寻与之心灵相契的机缘,为当下急剧扩容和为后现代思潮与视像所裹挟的文艺学找到一个基点。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必须具有历史意识和语境意识,谨防
提起法律,大多数人或许都会觉得它是严肃、高冷的。其实法律并非那么不近人情,它来源于生活,隐于世俗,条条框框都充满了“烟火气息”。  我一开始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觉得它过于神秘,所以在填报志愿时并未将法学列为第一志愿。但是阴差阳错下,我最终还是读了法学。直到毕业我才知道,法律哪里是朵高不可攀的枝头花呀,它不过是一个隐藏在人世间有趣的灵魂罢了。  一言不合就辩论  是的,学法律很有趣。我们的课堂上总是
我的身上贴满了各种标签。从小我写的作文就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读,这些年断断续续地发表过一些文章,也拿过奖,算是一个人们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可有些标签,好像一旦贴上,时间久了就会渐渐变成胎记,再也不能撕下来。外人的评价好坏本来应该是他们的事,可奇怪的是,我做事情时耳边常常会有声音不断暗示自己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活得如同一本行走的三好学生手册,不允许自己有一丁点儿误差。  大二时,湖南省举办第一
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最近成为热点话题人物。有媒体报道她在国外社交媒体上吸粉735万,受到国外观众热捧。李子柒在国外社交媒体发布的内容,与国内网友看到的并无二致,甚至连英文字幕也没有配,但还是“征服”了世界网友。而关于这一现象是否为“文化输出”,也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时文选读  向世界呈现中国文化之美,需要更多李子柒  郑汉根  李子柒的视频之所以能打动人,是因为她用心呈现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
适合话题:苦难;财富;成长;经历  云南与海南气候相似,有个云南人就将海南的椰子树移植了过去。椰子树在云南长势喜人,云南人本以为这下子可以喝到新鲜的椰子汁了,然而,事实却令人大失所望。海南的椰子树在云南只长个头,却不结果,真把人给急坏了。  云南人請来专家,为椰子树的“不孕症”进行诊断。专家对生长在云南的椰子树进行诊断后,说椰子树不结果,是因为缺少一种特殊的营养。  云南人说什么肥料都用过了,不可
一朵成功的花都是由许多雨、血、泥和强烈的暴风雨的环境培养成的。——冼星海  素材分析:  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有無数曾经“搏”过而失败的前者为后人铺路。如果因为怕输而裹足不前、犹豫等待,那么,非但成功无望,也不能为后人的成功积累可供吸取教训的宝贵经验。  搏斗的“搏”与博弈的“博”,这两个长相差不多的汉字,却囊括了世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全部。  尚在襁褓中的时候,婴儿渴望能爬、能站起来;当自己颤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