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量
宁肯少些,但要好些。——列宁
每年雨季,最让人揪心的就是洪涝灾害。然而,任凭暴雨侵袭,赣州城却年年“雨而不涝”。赣州的安然无恙,得益于北宋水利专家刘彝,他建造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城市排水系统“福寿沟”,这条全长12.6公里的排水系统,谱写了赣州“千年不涝”的神话。
赣州古城是一座典型的依山傍水而建的城市。东、西、北三面环水,南面靠山。它交通便利,灌溉顺畅,不过,每年一到雨季,古城就变成了“水城”,倒灌入城的洪水,让老百姓苦不堪言。北宋熙宁年间,刘彝受命担任虔州(即现在的赣州)知州。目睹了洪涝灾害给百姓们带来的损失和痛苦,作为父母官,为赣州百姓做实事成了刘彝心里最大的愿望。
刘彝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刚一上任,就利用自身得心应手的水利专业特长,对赣州城的排水系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他根据街道的布局和城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特点,经过反复思考和多次实地勘察,大胆而具有前瞻性地对城市排水系统重新进行了科学规划。依照分区排水的原则,他下令在赣州城内开凿了两个排水系统。因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两字,故名“福寿沟”。
“福寿沟”的设计和布局巧妙而独到。其巧借地势,科学地利用天然地形的高低之差,采用自然流向的办法,让城市的雨水、污水排入江中,免去了使用抽水机的麻烦;巧借水势,为了预防洪水季节江水倒灌,根据水力学原理,在排水口上方,建造了12个圆形的金属盖板,也就是著名的水窗。利用水力使闸门自动启闭——当水位高于水窗水位时,借江水之力将闸门关闭,当江水低于水窗时,借水窗内沟水之力将闸门冲开。刘彝还全盘布局,将福寿沟与城内三大池塘、几十口小塘连为一体,形成一条生态环保链,通过古城墙的庇护,将福寿沟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修建“福寿沟”的时候,生活上,刘彝对工人关怀倍至,但在工程质量上,他却一丝一毫也不肯让步。他清楚地知道,一个工程要成为百年大计、千年大计,那就必须按照标准去做。他亲自抽查、督查工程质量,一次又一次地拿着尺子弓着腰到沟里去测量数据,只要发现没有按照图纸标準做的,二话不说一律返工,无论有什么理由。在刘彝的带领下,赣州人民历经10年,终于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惠民工程“福寿沟”。
从古代“没有一间房屋被淹”,到现在“没有一辆汽车泡水”,刘彝设计建造的“福寿沟”是防洪历史上堪称凿空之举的里程碑式工程。它谱写了赣州城“千年不涝”的神话,也让人们深思什么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什么是传承和发扬。
素材分析:
速度与质量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在考虑速度的同时,也应把提高质量作为前提,以便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话题拓展:责任;传承;严格要求;利在千秋
宁肯少些,但要好些。——列宁
每年雨季,最让人揪心的就是洪涝灾害。然而,任凭暴雨侵袭,赣州城却年年“雨而不涝”。赣州的安然无恙,得益于北宋水利专家刘彝,他建造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城市排水系统“福寿沟”,这条全长12.6公里的排水系统,谱写了赣州“千年不涝”的神话。
赣州古城是一座典型的依山傍水而建的城市。东、西、北三面环水,南面靠山。它交通便利,灌溉顺畅,不过,每年一到雨季,古城就变成了“水城”,倒灌入城的洪水,让老百姓苦不堪言。北宋熙宁年间,刘彝受命担任虔州(即现在的赣州)知州。目睹了洪涝灾害给百姓们带来的损失和痛苦,作为父母官,为赣州百姓做实事成了刘彝心里最大的愿望。
刘彝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刚一上任,就利用自身得心应手的水利专业特长,对赣州城的排水系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他根据街道的布局和城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特点,经过反复思考和多次实地勘察,大胆而具有前瞻性地对城市排水系统重新进行了科学规划。依照分区排水的原则,他下令在赣州城内开凿了两个排水系统。因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两字,故名“福寿沟”。
“福寿沟”的设计和布局巧妙而独到。其巧借地势,科学地利用天然地形的高低之差,采用自然流向的办法,让城市的雨水、污水排入江中,免去了使用抽水机的麻烦;巧借水势,为了预防洪水季节江水倒灌,根据水力学原理,在排水口上方,建造了12个圆形的金属盖板,也就是著名的水窗。利用水力使闸门自动启闭——当水位高于水窗水位时,借江水之力将闸门关闭,当江水低于水窗时,借水窗内沟水之力将闸门冲开。刘彝还全盘布局,将福寿沟与城内三大池塘、几十口小塘连为一体,形成一条生态环保链,通过古城墙的庇护,将福寿沟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修建“福寿沟”的时候,生活上,刘彝对工人关怀倍至,但在工程质量上,他却一丝一毫也不肯让步。他清楚地知道,一个工程要成为百年大计、千年大计,那就必须按照标准去做。他亲自抽查、督查工程质量,一次又一次地拿着尺子弓着腰到沟里去测量数据,只要发现没有按照图纸标準做的,二话不说一律返工,无论有什么理由。在刘彝的带领下,赣州人民历经10年,终于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惠民工程“福寿沟”。
从古代“没有一间房屋被淹”,到现在“没有一辆汽车泡水”,刘彝设计建造的“福寿沟”是防洪历史上堪称凿空之举的里程碑式工程。它谱写了赣州城“千年不涝”的神话,也让人们深思什么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什么是传承和发扬。
素材分析:
速度与质量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在考虑速度的同时,也应把提高质量作为前提,以便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话题拓展:责任;传承;严格要求;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