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读中感悟能力的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h123456l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读中感悟是学生通过阅读而得到的内心体会、产生的情感,读中感悟能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老师通过正确的引导方式促使学生广泛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提高语文阅读学习效果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读中感悟;朗读;默读;个性阅读
  一、 引言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读中感悟能力,既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更深层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但长久以来语文阅读的教学模式是,从作者的写作角度分析,过分强调阅读技法,用教学参考书的标准答案固定教学方向,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情感表达,限制了学生读中感悟的自由发挥。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形成“只要能够应付老师的提问就行”的思想,因而丧失了阅读的兴趣。
  二、 引导学生会读书
  (一) 通过教师范读,体会课文情感。老师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以声传情,将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最基本的印象,进而在自己朗读时可以细细体会其中的感情。
  (二) 通过放声朗读,感悟课文内容。放声朗读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过程,通过朗读课文感悟文中所要表达出的思想情感。对于情感丰富或趣味性较浓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多读,每读一遍都会加深学生对文章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 通过反复阅读,深度理解课文。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朗读的过程中,无需句句斟酌、字字推敲,就可以达到让学生更准确的把握并加深对课文内涵理解的目的。
  (四) 通过默读,体会课文内涵。放声朗读的好处显而易见,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课文都适合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对有些不适合做有感情朗读的课文做出这样的要求,通常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这样反而不利于读中感悟。这种情况下,通过默读的方式,可以起到比朗读更好的感悟效果。
  三、 引导学生会悟书
  (一) 做适当的引导点拨,培养学生读中感悟能力。教材中的文章,多是从文学作品中节选而来,篇幅较短,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读中感悟能力日渐形成,因此在课堂上,老师不应直接把原本优美的语言文字逐字逐句的分析给学生,而应通过提问的方式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心理活动和所要表达的深刻情感,从而积淀和培养学生的读中感悟能力。
  (二) 通过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读中感悟能力。语言文字本身没有任何情感可言,只有通过阅读者的想象力,才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到特定的环境,将读者带入文章所描绘的场景中,身临其境的感受文中的人、事、物。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为学生留下的创造及想象空间,启发和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展开联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读中感悟能力。
  四、 引导学生读好书
  (一) 学好课本知识。能够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不说篇篇精品,也是各具特色。通过对课本中文章的阅读学习,理解课文的意境,体会课文精髓所在,通过培养读中感悟能力,明白什么样的文章是一篇好的文章,什么样的书会是一本好书,值得去拜读。
  (二) 丰富课外阅读。鲁迅先生说:“学好课内的东西只是学好语言的一半,另一半要靠课外学习去获得。”培养学生的读中感悟能力,仅靠教科书中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多读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读中感悟能力。因此,教师应向学生推荐好的读物,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丰富知识结构,从而培养读中感悟能力。
  五、 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一) 学生是个性化阅读的主体。学生的生长环境、心理状态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就会不同。因此,在阅读文章时也会对相同的内容发出不一样的读中感悟。只要是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老师就应该给予鼓励,并做出正确的引导,而不应过分要求学生有统一读中感悟。只有这样才能不变自主阅读的初衷,发挥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读中感悟能力。
  (二) 个性化阅读体现了与作者所表达的内容产生共鸣。从以往的阅读经验中不难发现,同样一篇文章,有人感兴趣,而有人却是不喜欢。当我们能够被阅读的文章内容所能够吸引的时候,往往是与作者在文章中所描述的内容产生了某种共鸣,因而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对于有兴趣的文章内容,通常还会不止一次的进行阅读,并且在每次阅读后,都会有新感悟。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小学生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在原认知的基础上,建构有个性特征的理解和感悟,这才是培养读中感悟能力中最珍贵的。
  (三) 个性化阅读和读中感悟要紧密结合。读中感悟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表达。培养学生的读中感悟能力,就要在课堂教学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提问题意识,只有学生主动提出质疑了才能说明是经过思考的,如果老师直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求得一个标准答案,学生就会带着这一目的,有针对性的阅读,进而降低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效果,而且容易使学生养成断章取义的恶习。当课内习得的阅读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时,我们就会发现,课本的内容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这时学生就会主动的将课内所学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除了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课外读物,进行拓展阅读外,也可以定期的组织学生举办“阅读心得交流活动”,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会提高学生读中感悟能力的培养速度。
  六、 结束语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只有通过认真阅读文章,才能真切感悟到文章的深层含意及魅力所在。早在春秋时期,儒家学说就推崇“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提倡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老师只有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才能培养读中感悟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參考文献:
  [1]张晓玲.语感培养,打开语文学习之窗[J].中外企业家,2016,(05):180.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公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路基施工占据着重要地位,路基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公路工程的稳定性能和使用寿命。高填方路基的施工量较大,更容易出现沉降的现象,施工技术难度相对较高。因此,在高填方路基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行业规范,确保路基施工质量,保证高填方路基的承载能力。本文主要对高填方路基施工的工艺流程进行详细分析,探寻提高路基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公路工程;高填方路基;施工技術 
关于曾姓名人,人们知道温文尔雅的孔子学生曾参,知道近代以家训著称的曾国藩,也知道当代乐于做慈善的实业家曾宪梓。而我奶奶是个普通人,不出名,论辈分,她算是曾国藩的“侄女”。只是她祖籍在江苏东海,源自于山东曾家,她继承了许多曾家人恭敬、诚实、坚韧和豁达的性格,更难能可贵的是奶奶长寿。  2015年初秋的一天凌晨,带有一点暑气未散的味道。虚岁一百零一岁的奶奶在左腿摔断一年半以后终于扛不住了,她大口喘息着
期刊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手机和互联网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然而,作为“大数据”的核心和基础数据,个人信息在被各类主体竞相挖掘和利用的同时,其保护不足
康德为道德寻求客观依据而确立的“道德律令”,继承了基督教传统“道德金律”的律法、普世、上帝等观念.但是康德并非简单地蹈袭了基督教文化传统.他要为具有普遍性价值的“
本文探索出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创设吸引他们的情境,学会有条理的说话,还有设计一些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的方案,以便优化我们的口语交际训练课堂教学.希望能给广大一线小学低年级
在宗教发达的印度,有占总人口82%的人信奉印度教,而印度教的核心就是种姓制度.对《摩奴法典》的严格执行使得重男轻女的现象非常严重,因歧视女性导致的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近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是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关键,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我国目前对于该问题的研究较为粗疏,国家对于事权的划分也比较模糊,本文借鉴西方典型国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从接触一门新的语言开始,教师就会对学生耳提面命,要重视单词的记忆,语法的掌握,听说的练习,最后才是要锻炼如何去翻译.听、说、读、写、译这五项语言技能中,前四项都是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