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Cl对鲤鱼组织Na+-K+-ATPase的毒性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离体、活体实验研究了TBTCl对鲤鱼鳃、肾、脑中Na+-K+-ATPase的毒性作用.在活体实验中,对TBTCl的敏感性,脑>肾>腮.离体实验中,TBTCl对鳃、肾、脑Na+-K+-ATPase的IC50值分别为1.38,1.23和1.07μmol/L.选取脑酶源进行TBTCl对Na+-K+-ATPase作用机理的探讨,发现TBTCl对Na+,K+和底物分别是Na+-K+-ATPase的非竞争性抑制剂.
其他文献
介绍了离子束生物工程学的产生背景、研究方向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发展该学科的科学意义,综述了该学科国内外研究概况,并对离子束生物工程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温度和盐度对细基江蓠繁枝变型 (Gracilariatenuistipitatavar.liui)、孔石莼(Ulvapertusa)和蜈蚣藻 (Grateloupiafilicina)生长率及细基江蓠繁枝变型NH4-N吸收的影响进行了
近年来的研究认为,防止人类DNA复制错误的因素涉及5个错配修复(MMR)蛋白,即hMSH2、hMSH3、hMSH6、hMLHl和hPMS2。最新研究报告发现了MMR家族的第6种成员,hMLH3,也与错配修复过程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GP)顺利实施,以生命活动的执行者—蛋白质为研究对象的蛋白质组学越来越显得重要[1],并构想和发展了快捷、高效、并行、高通量的蛋白质组检测新技术—蛋白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技术对甘薯及其近缘野生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使用15种10个碱基的随机引物,对17个甘薯品种及其近缘野生种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扩增,共产生了105
全基因组的5个首尾重叠的克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全基因组(未包括多聚腺苷酸尾)7408个碱基的核苷酸序列测定.数据分析表明,SHZH98株与其他EV71毒株相比,5’UTR和3’UTR的长度和序列有一定的差异.同源性分析发现,与免疫源性密切相关的P1结构蛋白基因与台湾流行株的同源性最高,与欧美流行株的同源性较低,P2,P3区非结构蛋白基因的同源性与Coxsakievirus A16及MS,BrCr
在非细胞体系中以细胞色素C作为诱导剂,诱导小鼠肝细胞核发生凋亡.在透射电子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凋亡的细胞核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特征.整装电镜的结果显示,在
对小毛茛的3个地点共6个居群的的形态变异作了观测。该种的株高、叶形、花瓣数目等性状具有显著的居群内和居群间变异。用31个形态及生境性状作出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小毛茛居
对棉纤维作载体、对 - ( β-硫酸酯乙砜基 )苯胺 ( SESA)作活化剂固定化脂肪酶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 ,发现在醚化 p H值为 9.0~ 1 0 .0 ,交联 p H值为 7.0 ,酶的质量浓度为 6
探讨在肿瘤坏死因子a(TNF-α)作用下,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对蛋白激酶B(PKB)蛋白水平的影响.利用构建、转染FAK反义质粒来特异性降低SMMC-7721细胞的FAK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