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类历史试题解析

来源 :中学政史地·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veroy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词歌赋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本身既是历史,也是研究与学习历史的实证材料。“以诗证史”,从近代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开始,利用诗词歌赋来丰富历史知识的内容,便逐渐兴起。近年来,随着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热播,在各地中考历史试题当中,诗词歌赋的“身影”也频现。
  一、诗词类历史试题的特点
  诗词受体裁与文本制约,不能直接作为历史试题的考查对象,所以必须有所转化。纵观各地近三年中考历史诗词类试题,它们在形式与内容上,主要凸显了四个方面的特点。
  1.作为历史时间或时代特征的材料。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唐·杜甫《忆昔》)
  这几句诗是考查中国古代史隋唐部分知识时常见的材料。从材料当中我们可以提取两个重要的信息:一是历史时间。在中国古代并没有使用公元纪年,通常是使用干支纪年或皇帝年号纪年。这首诗中“开元”给我们定下了时间坐标——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年—公元741年)。二是社会生活情况。一般情况下,诗词类历史试题并不直接叙述或总结历史时代特征,需要我们根据诗词意思,透过历史现象并结合历史知识加以归纳。“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描写的是农作物大丰收的情况,但是对比诗名“忆昔”,就可以发现描写的是过去的时代,反证了开元年间社会富庶。
  2.作为历史地名或区域文化的材料。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
  这首诗中“东海”“奈良城”都是地理名词,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材料叙述的空间范围。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范例。“唐风洋溢奈良城”则将奈良城当时的生活进行了叙述,反映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巨大影响。中国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给日本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最终帮助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实现封建制度的建立。
  3.作为历史人物评价的材料。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重要历史人物,人们对他的评价一直以来都是褒贬不一。褒奖的人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贬斥的人说他“虽为汉相,实为汉贼”。我们从《龟虽寿》可以看出他的雄心与壮志,结合他的历史事迹,可以认定他为北方统一与天下安定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一位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人。
  4.作为历史事件分析的材料。
  东方破晓映曙光,南湖龙腾涌激浪。志逐大同指新路,旗擎马列引国航。
  历史事件一直以来都是历史试题考查的重点,通过诗词来论证并分析历史事件是最常见的一种手段。对于历史诗词文本,我们应该加以审视后利用。对这几句诗,我们可以从“东方”“南湖”“大同”“马列”等字词入手加以分析。首先,“东方”通常被人们用作中国的代称。其次,“南湖”是中共一大顺利结束的地方。虽然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但是由于法国搜查人员介入,导致会议被迫中断。再次,“大同”是国人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常用描述。最后,“马列”是马克思主义与列宁革命思想的合称,这正是中共一大的指导思想。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从这几句诗中得出中共一大的几个核心知识点,即会议的结束地点、最高纲领、指导思想以及重大意义。
  二、例题解析
  例:“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形象概括了中国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请回答:
  (1)“忽如一夜春风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指什么时期?这一时期发展最快的行业有哪些?
  (2)中国民族工业在1919年后和1937年后都出现了大幅度下降,造成这两个时期下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这道题综合性非常强,利用古诗句从多个角度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征,既是表现也是一种归纳。我们解题时,需要按照四个步骤来。
  1.确定试题考查的目标。
  每一道規范命制的历史试题都有自身的信度与效度,即考查学生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达成情况。在解答题时,我们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确定考查的是哪一方面的目标,进行大致方向性的判断,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对于本题,它考查的目标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知识考查(什么时期?行业有哪些?)与能力考查(下滑原因是什么?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2.提取试题的有效信息。
  对于诗词文本,我们必须明确它可以给我们提供什么信息。按照诗词类历史试题本身的特点来看,我们能够得到的信息主要是时间与时代特征、地点与区域文化、人物评价、事件分析四大类。由于本题题干已经告诉我们,这四句诗“概括了中国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有效信息只能是时代特征。再从诗句本身可以知道,它们分别对应了民族工业从出现、兴起、发展到衰败的四个阶段。
  3.组织有效信息与历史知识。
  结合历史知识,排除诗句本身的干扰,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就是“辛亥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最快的行业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结合历史大事件(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民族工业出现大幅度下滑的原因是西方列强再次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或外国侵略加剧打击了民族工业;对比“黄金时代”与两度下滑的原因,我们可以分析得出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是摆脱殖民侵略,实现民族独立。
  4.利用诗句进行自我验证。
  在完成作答之后,我们需要进行正确与错误的检验。检查时除了依靠学过的历史知识外,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可以借助诗句进行验证。民族工业的发展,依次比照四句诗代入默读,可以发现它的发展需要“春风”,它的衰败是“无奈”,而这些只能从外部条件去思考。   三、专项训练
  1.“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是唐朝《陇西行》中的一句诗,它反映了当时的汉藏关系。下列对诗句的理解符合事实的是( )
  A.金城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藏族社会风俗完全汉化D.吐蕃归属唐朝管辖
  2.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的( )
  A.黄帝 B.炎帝 C.禹 D.舜
  3.乾隆时,内阁学士胡中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这反映了( )。
  A.设立军机处B.实行八股取士
  C.制造“文字狱”D.设置厂卫机构
  4.某同学举办“中国古代重大工程”图文展览。“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这首诗与下列哪幅图片搭配最合适( )
  5.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当时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
  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请用史实说明“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李大钊诗中说“圆明两度昆明劫”,其第二次“昆明劫”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 11至13世纪,印度洋已成了大宋商船的天下……宋朝從海上贸易中抽税近二百万贯,以百分之十的税率计算,可以推算出,宋代每年的进出口总额约为二千万贯……一位宋朝诗人写过一首描述泉州港贸易的诗:“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
  ——吴钩《宋代:中国的大航海时代》
  (2)由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写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促使宋朝“大航海时代”来临的技术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3)材料三中,写下这一豪迈诗句,并取得“海波平”最后胜利的民族英雄是。
  材料四 1896年,清末爱国诗人丘逢甲作《春愁》一诗。此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春 愁
  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4)诗中“割台湾”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规定?该条约对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参考答案
  1.B 2.A 3.C 4.C 5.C
  6.(1)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事件: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或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市舶司。造船业的发展;指南针的应用;航海技术的提高。
  (3)戚继光
  (4)《马关条约》。危害: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其他文献
【课标要求】  1.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2.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4.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考点梳理】  1.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1)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
中共中央党校3月1日上午举行2015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刘云山出席并讲话,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领导干部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提出要求。  习近平主席近日对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指出,邹碧华同志是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他崇法尚德,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特别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生
近年来,各地的思想品德命题中均减少识记内容的考查并降低其分值,这不是说平时教学中就不要求识记了,更不是削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查,而是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蕴含在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之中。尽管思想品德的考试形式是开卷,但丝毫没有削弱其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其中对易混知识点、易混概念的考查频繁出现在中考选择题中。综观近几年的中考选择题,对下面几组易混概念的理解与区分成为各地中考的命题热点。  一、“权力机关”与“
为提高镁质含碳耐火材料中氧化镁的利用率,对该材料中的氧化镁进行提纯。以废弃镁质含碳耐火材料为原料,设计感应加热装置模型,利用感应炉加热系统对含碳原料加热,用碳热还原
◆4月1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必须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拿出勇气和魄力,自觉运用改革思维谋划和推动工作,不断提高领导、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会议指出,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临床较为常见且治疗困难的肺心血管疾病,WHO将PAH定义为持续性的肺动脉高压增高,在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mPAP)〉25mmHg(1
近几年不少省市的思想品德中考选择题中增加了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和原理的识记、理解、分析、比较、判断和归纳等能力。多项选择题每题一般有四个备选项,其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符合题意。解答多项选择题时要全部选对才能得满分,少选要失部分分数,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因此,多项选择题是难度较大且容易丢分的一种题型,也是学生感到棘手的一种题型。下面例举近两年典型思品中考题作一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