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直上尽天穹 留得英姿撼人间

来源 :初中生学习·七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me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诗歌历史是少不了唐朝的,而唐朝的诗歌绝少不了李白。这个生于西北边域,长于蜀地之间,集灵秀、浪漫、豪侠、儒雅诸多气质于一身的伟大诗人,用诗歌记录着帝国的兴衰,讲述着人生的故事,抒发着生命的豪情。于我而言,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临路歌》。
  据唐代李华所书《故翰林学士李君墓铭序》中“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推测《临路歌》应是李白不久于人世所作,其中“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两句之意为:大鹏展翅远举,振动四面八方;飞到半空啊,翅膀摧折,无力翱翔。李白以大鹏自喻,大鹏亦是李白执着理想的化身。每读这两句,脑海中不禁现出了一位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白衣侠士。李白对理想的执着:既不屈服于高傲的权势,也不谄媚于蛮横的富贵,更不会屈膝于冰冷的现实,恰如一只振翅高飞的大鹏,挫折是他的动力,逆风是他的方向,沙石是他的骄傲,即使在长安遭遇政治上的失败被“赐金而还”,他仍然“大鹏一是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可见在李白的心中,大鹏就是为了“奋飞”而生,为了“奋飞”而活,即使折断了翅膀也在所不惜。这便是一个真实豪壮的李白,一个为了理想奋斗终生的李白。
  理想很远,现实很近,如何看待茫远的理想,如何对待切近的现实,李白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奋飞”!诚然,我又何尝不是为了某一次考试高声欢呼或低语怨叹,为了某一人的评价而心生喜悦或焦虑犹豫。面对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春花秋叶,夏荷冬雪,我是否又被迷惑了双眼,扰乱了心志?是啊!唯一可行之法便是“奋飞”!只有振翅才能忘记那些虚无的谩蔑与空洞的夸奖,只有振翅才能不忘来时的目标与去时的终点,只有振翅才能穿越黑夜与云雾。
  每每读到“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挟石袂”,眼前隐约浮出皓洁空灵月色下一花甲老者立于长栏举杯独叹“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想到此处眼中便多了几片月光,大鹏虽折翅,精神得永存,试问今世人,谁可为知音?
  诚然,以功利者的角度来看,李白是追寻理想的失败者;以世俗的眼光来判断,李白是追寻理想的牺牲品。但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民族,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种“奋飞”精神,从历史的雾霾中奋飞,从岁月的风沙中奋飞,从生活的阴雨中奋飞。只有这种豪壮的奋飞,也只有这种激荡的奋飞,才是李白留给世人真正的不朽精神。
  这正是李白的魅力,这也正是《临路歌》的韵味。真可谓是:大鹏直上尽天穹,留得英姿撼人间。
  【简评】诗有诗境,文有文意。此文读诗有情感,析诗有角度,品诗有韵味,遣词有雅趣,造句有灵气,议论有理性,抒情有对象,以诗入人,以诗入情,以诗入理,正好似月色如瀑,直泻心涧,读来甘甜,回味无穷。
  指导教师:杨帆
其他文献
沙尘暴如它的名字一样令人恐怖。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沙暴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他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沙尘暴的特点是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卷入空中,空气因此变得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通常小于1千米。  在现代生活中,沙尘暴显然不受欢迎,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沙尘暴一直被当成灾害性天气对待。各地的气象部门针对沙尘暴气象制订了预警方案
期刊
我们三组有一位“大哥”级别的人物——曲连友,大家都习惯叫他曲哥。  曲哥有一头乌黑靓丽的头发,但美中不足的是有些头发因为学习而染上了霜。曲哥那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在两道浓浓的眉毛映衬下格外有神,小而精的鼻子让曲哥显得更加帅气!曲哥一笑就会露出一口洁白如雪的牙齿,这也让曲哥更加可爱,再配上那一对厚厚的大耳朵,简直人见人爱。  我们的曲哥爱读三国,更爱讲三国。空闲的时候,总要慷慨淋漓地讲一阵,我们不听还
期刊
分式在最近一段时间很不开心,做什么事情都无精打采的.问其原因,说是别人动了它的“心”,所以不高兴.究竟是谁动了它的心呢?  “大家好好看看我的样子:.我有上心房A,你们叫它分子;下心室B,你们叫作分母.以前我一直过着平静的生活.最近总有人来打扰我的平静.你看看吧,小M (M是不等于0的整式)非要走进我的心,这就是它的杰作:大家告诉我怎么办?”分式一口气把自己的委屈全说了出来.  大家听后都哈哈大笑
期刊
2015年12月11日,英国物理学会主办的《物理世界》公布了“2015年十大突破”,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团队的“外尔费米子研究”入选其中。外尔费米子是科学家追逐了近一个世纪的“幽灵粒子”。如果告诉你,利用这种神秘莫测的外尔费米子,手机充一次电就能用个一年半载,你相信吗?  1929年,德国科学家赫尔曼·外尔最先提出,微观世界存在一类性质特殊的粒子,这种粒子没有质量,具有左旋和右旋两种不同的属性。后
期刊
组成物质的粒子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研究物质的组成成分,直到19世纪末,人们都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然而在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孙(1856~1940年)发现了电子,从而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分割的。后来陆续发现了质子和中子,从而叩开了原子世界的大门。认为电子、质子和中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不可再分,并叫作“基本粒子”。随着科学的进步,又发现了很多新的粒子,质子和中子也有
期刊
铊是一种很有意思的金属,它是白色的,却会发出蓝色的光。把它放在空气中,它很快就会变得灰暗无色。它很喜欢跟各种酸液相处,十分容易与硝酸和硫酸反应。但当它被放进碱液中时,它却很淡定,把它捞出来后,会发现它“毫发未损”。  对人类来说,铊是一种十分讨厌的元素,原来它最擅长的本领是使人脱发。当然,它也有很多好处,比如人们可以用它的化合物来制造农药,杀灭害虫。它在这方面很有“一手”,用它制成的农药无臭无味,
期刊
彩虹是阳光以一定的角度照射在水滴上发生折射和反射而形成的。雨后,天空中布满了小水滴,这是一种天然的三棱镜。阳光透过水滴时,由于折射和反射作用,被分解成七色光,只要太阳角度适当,我们就能看到美丽的弧形彩带。  如果空气干燥,或者天空中只有微小的水滴,那就不会形成彩虹。一般来说,水滴越大,虹带越窄,色彩越鲜明;反之,水滴越小,虹带越宽,色彩就越暗淡。有时,天空中会出现两条彩虹:一条叫主虹,色彩鲜艳,里
期刊
泪,归化了;雪,消融了。朦意的月光,落霞的星光,伴随着秋意绵雨觉醒,唤醒了大地母亲的沉睡,折射出我们的七色时光。  辨雪之哲学,惜人生之理。夜暮来临,村子灭了灯光,只有几只昏鸦飞过,为这不平凡的夜色增添了几点寒意。忽如而来的雪女,踏着雪丝飞往人间,眼睛深邃,悄然带着玉帝的旨意到人间寻查情况。“碰,碰碰”,几声碎响打破了夜的宁静,雪女前去观察,目睹到几个青年壮伙,围攻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抢劫银两……
期刊
京张铁路青龙桥车站,一座高大的铜像巍然矗立。他的名字,百年来家喻户晓;他的赫赫业绩,世世代代竞相传诵。他,就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远渡重洋学技艺  詹天佑, 1861年生于广东南海。曾祖父和祖父在广东做茶叶生意,所以举家从江西婺源迁居过来。到他父亲詹兴洪时,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受其影响家道中落,父亲只好把家搬到南海,务农维生。  詹天佑11岁时中国发生了一桩破天荒的事:清政府在香港主持
期刊
余秋雨,这个名字就已告诉我们,他生在秋雨时节。余秋雨的经历很简单,只要读过他的散文《乡关何处》,就能一目了然。他生在浙江余姚──这个不太富有却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城市。响亮的名字可依次唤出王阳明、黄宗羲、严子陵、朱舜水等诸多大师。更为有趣的是,时至今日,也随处可遇乡邻。余秋雨每次听到夹杂着乡音的同乡,都会记起那个多雨多梦的地方。虽然家乡已经成为一种抽象存在装在他的记忆深处,但毕竟是给了他生命,给了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