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某建筑场地基础方案及适宜性评价

来源 :科技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ld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拟建建筑场地位于六盘水市水城县双水片区人民路与钟山大道交汇处。该文分析了其工程地质条件,对其基础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其场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相关研究结论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筑场地 基础方案 适宜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P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b)-0066-01
  拟建建筑场地位于六盘水市水城县双水片区人民路与钟山大道交汇处,南侧紧邻钟山路东段,东侧紧邻人民东路,距双水广场西北侧约100m,交通十分方便。
  拟建楼为A、B、C3栋高层建筑,均设二层地下室,结构类型均为框支剪力墙结构,±0标高1787.8m,-2层地下室底标高1 778.8m。
  1 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1.1 地形地貌特征
  拟建场地位于水城坡立谷岩溶盆地的南段,地貌形态组合类型属岩溶盆地,其特点是盆地内地形平缓,阶地和斜坡不明显,无影响场地稳定性的高陡坡,上覆第四系湖积、残积层,厚薄不均。
  1.2 区域地质构造
  根据水城盆地区域地质图(1:50000),场地基岩为石炭系下统大塘组灰岩、泥灰岩和泥岩,其中灰岩和泥灰岩属可溶性碳酸盐岩。拟建场地位于区域断层F20的北盘(上盘)约200m,受区域断层影响,场地内岩体破碎、竖向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岩溶发育规模在纵向和横向上变化较大,形成较复杂的岩溶地基。岩层呈单斜产出,地层产状:倾向235度,倾角75度左右。场地内地层连续,无断层构造发育。
  1.3 地基岩土的构成及分布规律
  在钻探所揭露的深度范围内,场地自上而下主要分布有如下地层:①杂填土(Q4ml):灰色、灰黑色,主要由粘土、碎石、建筑垃圾及耕土组成,结构松散,钻进时孔壁易垮塌。②泥炭质土(Q4l):灰黑色、黑色,有腥臭味,软塑,切面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高,底部含大量砂、角砾及碎石;③软塑粘土(Q4l):浅灰色、灰白色,软塑,切面无光泽,韧性低,干强度低,砂质含量较重,底部主要为角砾及碎石;④粘土(Q4el):黄色、灰黄色,可塑,切面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高,底部含大量砂、角砾及碎石;⑤1强风化灰岩(C1d2):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层状结构,节理很发育,岩体破碎,岩芯呈碎石状、碎块状,少量短柱状;⑤2中风化灰岩(C1d2):灰色、浅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隐晶质结构,偶见方解石脉,有少量贯穿性节理发育,含铁质,岩体较完整,岩质较硬,岩芯呈柱状、短柱状;⑥1强风化泥灰岩(C1d1):灰色、灰黑色,碎裂状结构,节理发育,岩体破碎,岩质较软,岩芯呈碎块状、少量短柱状;⑥2中风化泥灰岩(C1d1):灰色、灰黑色,中厚层状结构,节理发育,偶见方解石脉,含铁质,岩体较完整,岩质较软,岩芯呈短柱状、柱状。
  1.4 岩溶
  根据对拟建场地勘察结果得知,下伏基岩为岩溶类型,主要表现为溶沟、溶槽、石芽、悬臂、陡壁等,相邻钻孔间岩面相对高差>5.00m的地段较多,说明场地岩溶溶蚀作用沿节理裂隙面竖向切割强烈。
  2 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
  按研究场地的地下水埋藏条件,场地地下水可分为土层内的孔隙水(上层滞水)和基岩中的岩溶洞隙潜水,两者具有一定水力联系,在场地钻孔中反映为地下水具统一混合水位,水位相对高程1 784.40m(2012年4月测的水位为枯水期,已剔除异常值)。上层滞水赋存于土层中,该水主要受大气降水下渗补给的影响,并受季节性影响明显。而岩溶洞隙潜水赋存于岩体岩溶洞隙内,并受岩溶发育控制,地下岩溶洞隙是天然储水空间和运动通道。土层内的上层滞水与下伏岩溶洞隙潜水连通性较好,可下渗补给岩溶洞隙水。由于该建筑物有2层地下室,底板和侧壁应采取防渗措施,并考虑地下水对结构物上浮作用的影响。
  场地地下水静止水位高程约1 784.40(枯水期),根据水城地区水文长观资料,丰水期与枯水期水位涨幅相差在1.5m左右,即丰水期水位为1 785.9m。场地最高洪水位为1 786.50m,该洪水位可确定为场地地下水抗浮设防水位,因此,建议场地抗浮设防水位为1 786.50m,并对地下室底板采取防渗措施,同时加强底板刚度,防止地下水对底板上浮作用的影响,同时对拟建物的裙楼及纯地下室部分,地下水通过底板上浮作用对桩产生一定的上拔作用力,所以针对裙楼及纯地下室部分应对桩有一定的嵌入深度(或产生一定抗拔作用力)。
  3 基础方案建议
  拟建楼为高层建筑物,单柱荷载大,荷载集中对地基持力层的要求相对较高。综合分析场地内岩土结构,岩土特征以及岩溶洞隙发育特征,建筑物地基持力层的分析如下:①土层:场地主要由杂填土、泥炭质土、软塑粘土、可塑粘土组成,其中杂填土结构松散,不宜作地基持力层;而泥炭质土土、软塑粘土、可塑粘土层厚度变化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不宜作该拟建楼地基持力层;②基岩:根据钻探资料及调查结果,场地基岩分为灰岩、泥灰岩和泥岩三个不同区域,分布连续。对灰岩、泥灰岩区域的桩基础,由于岩溶地下水丰富,人工挖孔不易进行,建议采用冲击成孔灌注桩;对泥岩区域的桩基础,其水量较小,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成本低,且便于施工,易成孔,对周边的建筑物影响较小,因此,泥岩区域的桩基础建议采用人工挖孔桩。
  根据拟建物结构特点和场地岩石地基埋藏情况,以及岩溶发育情况,将拟建物基础类型、埋深、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处理建议详见基底标高建议表。
  4 场地稳定、适宜性评价
  4.1 场地稳定性评价
  六盘水市区在新近历史时期无重大的地震活动记载、拟建场区无活动性断裂构造存在、无内动力地质作用,区域构造的整体稳定性较好;外动力地质作用方面,场地中不存在滑坡、泥石流、崩塌、塌陷、砂土液化、无土洞和地基土振陷失效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在自然状态的稳定性较好。
  4.2 地基稳定性评价
  场地分布的土层主要有杂填土、泥炭质土、软塑粘土、可塑粘土组成。无湿陷性土、液化土及不良人工洞穴存在,土层分布连续,厚度变化大。当揭穿洞隙、破碎岩体后下伏基岩连续,无岩溶洞隙,承载力较高,宜作地基持力层。场地地基稳定性良好。而岩溶洞隙及破碎岩体是制约岩质地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钻探揭露,场地基岩局部发育岩溶洞隙及破碎层,其岩体完整性差,洞隙发育,充填粘土,局部破碎间夹小洞隙,不受附加应力作用的情况下,稳定性较好,增加荷载后其稳定性较差,须针对溶蚀洞隙进行地基处理,方可进行工程建设。
  5 结语
  由于拟建场地周边环境较复杂,在进行基坑支护前,建议委托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及施工。
  对开挖基坑形成的人工边坡处理应遵循,①采取主动防滑支护;②坚持先设计后施工;③先支护后开挖或边开挖边支护;④外围先排水后开挖等原则。
  参考文献
  [1] 王恩福,谢周敏,赵国存,等.地基基础与建筑场地类别划分[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5(1).
  [2] 彭国萍.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评价及实例[J].林业科技情报,2012(4).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用机电生物反馈仪对20名运动员训练后的肌肉进行放松,发现其肌电强度值,肌肉硬度值均有所下降,同时神经系统灵活性也有所改善,因此,通过肌电生物反馈仪对运动员训练后的放
概述了在火炮研制中应用仿真技术的重要性,建立了火炮系统仿真模型并简述了各仿真模块的功能。
给出了某型号导弹发射控制各装备的仿真模型,利用微机局域网(LAN)建立了导弹发射控制的分布式超实时仿真系统,在室内再现了导弹发射控制的全过程,为研究和评估导弹发射控制的性能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从而也为改进和提高导弹发射控制的有效性提供了条件。
针对电子战装备仿真试验的具体要求,分析了系统的结构、组成及特点,提出了解决系统数据传输的实现方案,并对方案中遇到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阐述。
简述了人控制模型研究的重要作用和普遍意义。给出了人响应特性范围及常用的人控制数学模型形式,并着重介绍了人最优控制模型及其标准型人最优操纵模型。此外,还给出了人控制模型的典型应用实例。
根田鼠母体妊娠期(GP)及哺乳期(LP)光周期处理对环青春期雄体血浆睾酮的作用不显著(P>0.05);在断乳期(PP),光周期处理则存在极显著的作用(P<0.01).在断乳前的GP及LP,母体长光照
摘 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各行各业带来了严峻的思考,档案信息作为支撑和引领未来事物发展的重要资源,已经着手构建大数据时代“网络数字资源”管理平台。该文首先对大数据时代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阐明了大数据时代学校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于高等教育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的主要内容。旨在阐明高校档案信息如何形成以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体系和管理模式。  关键词:大数据 学校档案 信息资源 高等教育  中图分
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该何去何从,甚是值得学界和相关从业工作者的省思。当前,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
摘 要:伴随着城市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各个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是由于汽车保有量的上升,汽车造成的尾气污染问题依然严峻,这已经成为各个城市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如何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又有效降低机动车尾气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环境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该文主要就机动车尾气污染危害与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机动车尾气污染 危害 对策  中图分类号:X734.2 文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