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空首飞108分钟的纪录差点不被承认
加加林首飞的时间与在此之前的动物试验直接相关。
在加加林上天之前,苏联进行了一系列的生物火箭试验,取得了火箭在飞行过程中超重、失重、噪声和振动冲击对动物生理影响的资料;了解了高空大气的物理性质和宇宙辐射的强度;研究了密封舱生命保障系统和防护装置;初步解决了回收和安全救生的方法。
从1960年5月至1961年3月,苏联明显加快了载人航天的步伐,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连续发射了7艘试验飞船,其中6艘载有小狗。不过,遗憾的是成功的不多。
1960年5月15日,第1艘试验飞船发射。回收时,返回舱失控,不仅未返回反而被抛上更高的轨道。还好飞船中没有活物,只乘坐了假人。
7月23日,发射第2艘飞船,因火箭发生故障,28.5秒后爆炸,为加加林“打前站”的航天小狗巴斯(黑豹)和里斯施卡(小狐狸)命归黄泉。

8月19日,第3艘飞船载着名叫别尔卡(松鼠)和斯特里尔卡(小箭)的两只狗和50只老鼠、数十只果蝇进入太空轨道,这艘被人们戏称为“动物园”的飞船共飞行了25小时。小狗别尔卡和斯特里尔卡非常幸运,在绕地球18圈之后,它们安全返回了地球。
12月1日,第4艘飞船又载小狗姆什卡(小蜂)和皮契卡(小蝇)进入轨道。返回时,由于制动火箭点火偏差,造成再入角过大,两只小狗连同返回舱一起被烧成灰烬。
12月22日,第5艘飞船因火箭故障而未能进入轨道,幸运的是地面迅速启动了应急救生系统,2只小狗戴姆卡(小女士)和克拉萨夫卡(美人)饱受惊吓,失魂落魄地随返回舱着陆。
1961年3月9日和21日,在小狗切尔诺斯卡(小黑)和兹维多契卡(小星)分别成功返回后,飞船总设计师科罗廖夫才正式做出了首次载人飞行的决定。
4月12日,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驶向茫茫宇宙。这艘飞船的原型就是第3艘试验飞船小狗别尔卡和斯特里尔卡坐过的密封舱。而他为什么首飞太空只飞行了108分钟,其中的奥秘也在于狗。原来在试验飞船飞到第4圈时,一只狗呕吐得十分严重,很显然,它患了太空“运动病”。这导致苏联当局决定,为稳妥起见,加加林首飞只在轨道上飞行了一圈,历时108分钟。
短短的108分钟,创造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也创造了人类飞行速度、高度和距离的新纪录。有意思的是,关于加加林是否创造了人类航空历史(当时还没有载人航天的记录)的最新纪录,国际航空联合会还有过很大争议。根据当时的规定,凡创造世界飞行纪录的人,从起飞至着陆都要控制飞行器或至少留在飞行器里,他的成绩才能得到承认。可是加加林乘坐的东方1号飞船尚不具备缓冲着陆的功能,他是从返回舱里被弹射出来,然后跳伞着陆的,这显然不符合上述规定。为此,苏联当局在国际航空联合会询问加加林的太空飞行情况时,对加加林跳伞着陆的事实总是含糊其辞。但是经过两天的咨询和讨论,国际航空联合会最终还是承认了加加林的世界纪录。
1961年6月,国际航空联合会正式将这一重大事件记入史册:1961年4月,格林威治时间12日6时07分,苏联“东方号”载人宇宙飞船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飞行108分钟后于萨拉托夫州捷尔诺夫卡区斯梅洛夫卡村附近着陆。其间共飞行40868.6千米,飞行最大速度28260千米/小时,最大飞行高度327千米。苏联公民尤里·加加林少校成功地完成了首次有人驾驶的宇宙飞行。
在此之前的世界飞行纪录是美国飞行员创造的。1959年12月19日,美国飞行员罗杰斯少校创造了2455千米/小时的纪录,随后,纪录又被另一位美国飞行员打破,1961年3月7日,怀特少校驾驶X-15A喷气式飞机,创下了4675千米/小时的最高速度。可是,仅仅一个月后,加加林刷新的飞行速度达到了前人的6倍之多!
太空首飞真的一帆风顺吗
在过去的媒体报道中,加加林的首飞充满了激动和顺利。殊不知,这次太空壮举险些以悲剧告终,他差一点就“光荣”地离我们而去。
实际上,他从起飞前就遇上了麻烦,返回时更是险情不断。
发射前,当他和助手拥抱分别后进入飞船座舱,并对整个系统进行了最后一次检查时,他突然发现仪表没有显示“飞船密封”的信号,这是一个危险的前兆,飞船的舱门如果没有关严,起飞后必定船毁人亡。于是,一群设计师聚集在发射塔架下手忙脚乱地排除了故障。
火箭终于把东方号飞船送入了绕地球飞行的轨道,加加林与地面的联系依靠电报保持。按事先约定,发回的数字“5”代表“一切正常”;数字“3” 表示“情况异常”。一开始电报纸带上出现了一连串着实令人高兴的“5”,可是,不一会儿纸带上突然打出了一个 “3”字。地面指挥所里所有的人犹如被劈头浇了一盆凉水,飞船总设计师科罗廖夫从桌旁站起来,国家航天委员会的成员也都站了起来,就在要采取紧急措施的一刹那,值班操作员兴奋地喊道:“一切正常了!出现‘5’字、‘5’字!”几分钟之后原因搞清了,有一个地面站的线路出现紊乱,结果电报机便打出了这个可恶的数字“3”。

当飞船返回时,出现了真正的险情。
按预定程序,座舱与设备舱应在10秒钟内实现两舱分离,可是分离系统出现故障,两舱怎么也分不开,制动火箭的推力使飞船团团打转,加加林在翻滚的座舱里头晕目眩地忍受了10分钟煎熬,差点晕眩致死。他对当时的情景有过描述,“飞船发生了不正常的旋转,接着又开始成90度角左右摇摆。我感到周围的涂料在发热,温度相当高。尔后过载逐渐加大,我两眼开始发黑,只好再次鼓足全身力气”,“我的头和脚就像一辆快跑中的火车轮子,高速旋转着。舷窗外,非洲的大地、地中海的波涛、刺眼的阳光,在我的视线中交替着一闪而过。我觉得天旋地转,试探着将脚尖伸向舷窗勾上窗帘,但是没有成功”。万分庆幸的是,再入大气层的剧热烧断了两舱的连接件,座舱与设备舱这才分离,加加林忍受了8倍于自己体重的加速度过载,向地面返回。
在返回舱距地面7000米高度时,一号舱盖“啪”的一声抛射出去,立刻,加加林和座椅一起弹了出来。随后,主降落伞打开,可是副伞却出了问题没有打开,张开的只是伞包。加加林用降落伞下落时,突然发现自己航天服的空气阀门还没有打开,他是穿着舱内航天服降落的,如果不及时打开空气阀门,他在封闭的头盔里得不到氧气补充,将会窒息致死。好险啦……加加林在空中用了6分钟才抓住并解开了外露气囊,打开了空气阀门。经过三番五次的磨难,加加林九死一生终于成功地降落。(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