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产品冷链保鲜产业是产后农业重要一环,进一步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是农产品从产地收购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对促进农民大幅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果蔬产后保鲜、冷链物流产业应用范围狭窄、发展滞后。每年果菜损失浪费率十分惊人。有关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应从加强对果蔬保鲜业的扶持、完善果蔬保鲜物流体系、加强保鲜科研投入三方面人手。促进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保鲜产业的发展。
1 每年水果蔬菜损失达三成
山东省林工商总公司在果蔬采后处理,特别是保鲜储藏业方面已作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他们和制冷企业烟台冰轮集团于2001年合资建立了专业从事果蔬保鲜产业化运作的鲁林冰轮公司,其承担的“优新果蔬气调保鲜技术研究开发”项目被评为省十大科技成果,并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中中标,成为国家果品保鲜攻关项目的唯一中标单位。
总经理王国利向记者介绍说,果蔬保鲜业市场非常诱人。仅以他们公司从事的樱桃、冬枣、大蒜保鲜储藏为例,目前山东省这3种果蔬栽培面积分别为1.53万、2.3万和13.3万hm2左右,产量分别达到1750亿、500亿和20亿kg,均居全国首位。若其中的10%能保鲜贮藏,即可获得直接经济效益15亿元。若加上由此带来的损耗减少、提升山东果蔬质量和知名度等诸多收益。间接经济、社会效益更为可观。
记者在蔬菜产区调查时发现,由于缺少有效保鲜储存方式。果蔬从产到销损耗不小。在各地的蔬菜批发市场,随处可见一堆堆挑拣出来的腐烂蔬菜。运输户说。水果、蔬菜等大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没有冷链保证,运输时大多在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棉被属于比较好的保温材料。1棵白菜从地里拔出来到最后上桌。至少要掰去1/3。
有关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目前食品低温物流主要分为几大类:冷饮、肉制品、速冻食品、乳制品、水产品,以及水果和蔬菜。其中,2006年我国水果总产量为9700万t,蔬菜总产量为5.6亿t,相当一部分需要低温物流。但目前,我国水果和蔬菜总量中只有10%-20%利用了低温物流,品种仅限于经济效益较高的水果,而发达国家一般在80%左右。
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发现,我国每年生产的果蔬从田间到餐桌,损失率高达25%-30%。年损失价值近800亿元人民币:而发达国家果蔬损失率则普遍控制在5%以下。美国果蔬在保鲜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
2 保鲜不足使水果蔬菜失去增值空间
冷链是指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易腐货物从采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及销售的整个过程都不间断地处于一定的适宜条件下。尽量降低货物质量的下降速度,最大程度地保持从庄稼地到餐桌的最佳质量,包括全面的冷藏解决方案和应用系统,
果蔬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要保证果蔬质量。从产到销需有3个重要步骤:一是栽培过程。农户在果蔬培育环节重视质量,产品就不易烂;二是基础包装、低温物流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一系列技术措施。要求对果蔬进行分选和监测,对产品进行优劣鉴别,一般来说,质量差的果蔬应就地加工。而不是全都运输上车,鱼龙混杂导致损耗率上升;三是保持质量过程,这一过程主要集中在货架期,要求有冷库储藏、冰柜销售等较好的贮藏条件和较长的贮运期,以利扩大市场供应时间和范围。目前,发达国家超市的果蔬大都在冷藏室放置,而我国超市销售的果蔬大多都是常温放置。损耗很大。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冷链设备设施的门类比较齐全。各种预冷设备都能生产,并在向无氟化、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其中冷藏汽车发展势头不错。各地冷藏库建设速度也很快。不过,专家表示,虽然设备制造门类齐全,但我国冷链在果蔬中的应用比例却很低。
有关专家表示,目前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规范配套的果蔬保鲜流通,从预冷、储藏、洗果、涂蜡、冷冻运输等方面进行保鲜处理的果菜占总产量的80%。而我国尽管已经陆续开始应用集装箱冷藏、普通冷藏车、海运冷藏集装箱、铁路冷藏车等方式,但绝大多数果菜还是一采摘下来就直接进入市场,上市销售的都是初始和半初始农产品。没有任何预冷、保鲜的处理措施,果菜失去了巨大的增值机会和空间。
3 加大农产品保鲜物流投入
有关专家表示,随着我国冷链保鲜物流的发展,各地已出现了比较有代表性的水果和蔬菜品种,给当地农户和销售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增收空间。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大蒜委员会副主任马岩松认为,现代保鲜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对农民增产增收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以种植面积较大的蒜薹为例,1995年全国蒜薹种植面积只有13.3万hm2,而随着近年来我国蒜薹保鲜水平的快速提高。蒜农667m2普遍增加了300-400元的产后收益,2007年由于市场行情好,500g蒜薹比往年甚至能多挣近1元钱,农民积极性的提高使我国大蒜种植面积逾10年时间里增长了5倍,显著促进了大蒜出口。如今我国已是世界大蒜产量和出口量第1大国。2007年,我国蒜薹总产超过10亿kg,冷藏量达到6亿kg,60%实现了冷藏,在所有蔬菜品种中,蒜薹的冷藏储量和比例都是最大的。
国内外果蔬加工的途径主要有6个方面:加工成罐头、蜜饯、果脯等;果汁提取加工;果蔬功能提取;果蔬MP加工;冷干果蔬;果蔬粉加工。冷干果蔬是真空冷冻干燥,它是将含水果蔬先冻结至冰点以下,使水分变成固态冰:然后在较高真空度下,直接将冰转化为蒸气。该办法是目前保留新鲜果蔬色、香、味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最好方式。
有关专家分析并建议,目前我国现代农产品保鲜物流产业应从3个方面实现进一步突破和发展:在资金人力等资源配置上,地方政府应加强对果蔬的贮藏保鲜业扶持和投入。当前地方政府普遍“重产前轻产后”,从田间到市场缺乏完整建设,缺乏保鲜这一重要环节,农产品从田头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出现断层,无法解决产地与销地的供求不均衡问题。农产品大量损失,影响农民增收,导致不少地方特色优势农业没有市场优势。完善果蔬保鲜物流体系“冷链”运输系统。我国应尽快提高农产品的贮藏设施、运输冷藏设施、保鲜包装材料的建设和开发水平。对现有各地城镇的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加强市场流通体系的软硬件设施建设。
加强保鲜科研方面投入。目前农产品保鲜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属于公益性质,但一些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得不到政府财政支持。自主创新能力、基础性研究、新型产品创新等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一些基础性、公益性的农产品保鲜技术研究受到影响。
摘编自《农民日报》
1 每年水果蔬菜损失达三成
山东省林工商总公司在果蔬采后处理,特别是保鲜储藏业方面已作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他们和制冷企业烟台冰轮集团于2001年合资建立了专业从事果蔬保鲜产业化运作的鲁林冰轮公司,其承担的“优新果蔬气调保鲜技术研究开发”项目被评为省十大科技成果,并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中中标,成为国家果品保鲜攻关项目的唯一中标单位。
总经理王国利向记者介绍说,果蔬保鲜业市场非常诱人。仅以他们公司从事的樱桃、冬枣、大蒜保鲜储藏为例,目前山东省这3种果蔬栽培面积分别为1.53万、2.3万和13.3万hm2左右,产量分别达到1750亿、500亿和20亿kg,均居全国首位。若其中的10%能保鲜贮藏,即可获得直接经济效益15亿元。若加上由此带来的损耗减少、提升山东果蔬质量和知名度等诸多收益。间接经济、社会效益更为可观。
记者在蔬菜产区调查时发现,由于缺少有效保鲜储存方式。果蔬从产到销损耗不小。在各地的蔬菜批发市场,随处可见一堆堆挑拣出来的腐烂蔬菜。运输户说。水果、蔬菜等大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没有冷链保证,运输时大多在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棉被属于比较好的保温材料。1棵白菜从地里拔出来到最后上桌。至少要掰去1/3。
有关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目前食品低温物流主要分为几大类:冷饮、肉制品、速冻食品、乳制品、水产品,以及水果和蔬菜。其中,2006年我国水果总产量为9700万t,蔬菜总产量为5.6亿t,相当一部分需要低温物流。但目前,我国水果和蔬菜总量中只有10%-20%利用了低温物流,品种仅限于经济效益较高的水果,而发达国家一般在80%左右。
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发现,我国每年生产的果蔬从田间到餐桌,损失率高达25%-30%。年损失价值近800亿元人民币:而发达国家果蔬损失率则普遍控制在5%以下。美国果蔬在保鲜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
2 保鲜不足使水果蔬菜失去增值空间
冷链是指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易腐货物从采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及销售的整个过程都不间断地处于一定的适宜条件下。尽量降低货物质量的下降速度,最大程度地保持从庄稼地到餐桌的最佳质量,包括全面的冷藏解决方案和应用系统,
果蔬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要保证果蔬质量。从产到销需有3个重要步骤:一是栽培过程。农户在果蔬培育环节重视质量,产品就不易烂;二是基础包装、低温物流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一系列技术措施。要求对果蔬进行分选和监测,对产品进行优劣鉴别,一般来说,质量差的果蔬应就地加工。而不是全都运输上车,鱼龙混杂导致损耗率上升;三是保持质量过程,这一过程主要集中在货架期,要求有冷库储藏、冰柜销售等较好的贮藏条件和较长的贮运期,以利扩大市场供应时间和范围。目前,发达国家超市的果蔬大都在冷藏室放置,而我国超市销售的果蔬大多都是常温放置。损耗很大。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冷链设备设施的门类比较齐全。各种预冷设备都能生产,并在向无氟化、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其中冷藏汽车发展势头不错。各地冷藏库建设速度也很快。不过,专家表示,虽然设备制造门类齐全,但我国冷链在果蔬中的应用比例却很低。
有关专家表示,目前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规范配套的果蔬保鲜流通,从预冷、储藏、洗果、涂蜡、冷冻运输等方面进行保鲜处理的果菜占总产量的80%。而我国尽管已经陆续开始应用集装箱冷藏、普通冷藏车、海运冷藏集装箱、铁路冷藏车等方式,但绝大多数果菜还是一采摘下来就直接进入市场,上市销售的都是初始和半初始农产品。没有任何预冷、保鲜的处理措施,果菜失去了巨大的增值机会和空间。
3 加大农产品保鲜物流投入
有关专家表示,随着我国冷链保鲜物流的发展,各地已出现了比较有代表性的水果和蔬菜品种,给当地农户和销售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增收空间。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大蒜委员会副主任马岩松认为,现代保鲜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对农民增产增收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以种植面积较大的蒜薹为例,1995年全国蒜薹种植面积只有13.3万hm2,而随着近年来我国蒜薹保鲜水平的快速提高。蒜农667m2普遍增加了300-400元的产后收益,2007年由于市场行情好,500g蒜薹比往年甚至能多挣近1元钱,农民积极性的提高使我国大蒜种植面积逾10年时间里增长了5倍,显著促进了大蒜出口。如今我国已是世界大蒜产量和出口量第1大国。2007年,我国蒜薹总产超过10亿kg,冷藏量达到6亿kg,60%实现了冷藏,在所有蔬菜品种中,蒜薹的冷藏储量和比例都是最大的。
国内外果蔬加工的途径主要有6个方面:加工成罐头、蜜饯、果脯等;果汁提取加工;果蔬功能提取;果蔬MP加工;冷干果蔬;果蔬粉加工。冷干果蔬是真空冷冻干燥,它是将含水果蔬先冻结至冰点以下,使水分变成固态冰:然后在较高真空度下,直接将冰转化为蒸气。该办法是目前保留新鲜果蔬色、香、味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最好方式。
有关专家分析并建议,目前我国现代农产品保鲜物流产业应从3个方面实现进一步突破和发展:在资金人力等资源配置上,地方政府应加强对果蔬的贮藏保鲜业扶持和投入。当前地方政府普遍“重产前轻产后”,从田间到市场缺乏完整建设,缺乏保鲜这一重要环节,农产品从田头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出现断层,无法解决产地与销地的供求不均衡问题。农产品大量损失,影响农民增收,导致不少地方特色优势农业没有市场优势。完善果蔬保鲜物流体系“冷链”运输系统。我国应尽快提高农产品的贮藏设施、运输冷藏设施、保鲜包装材料的建设和开发水平。对现有各地城镇的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加强市场流通体系的软硬件设施建设。
加强保鲜科研方面投入。目前农产品保鲜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属于公益性质,但一些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得不到政府财政支持。自主创新能力、基础性研究、新型产品创新等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一些基础性、公益性的农产品保鲜技术研究受到影响。
摘编自《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