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syi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朗读教学的长期忽视
  朗读,是文科教学有史以来最古老、也是最常见的教学环节之一。传统教学都习惯于教师的“一言谈”:学生以听、记、理解为主,很容易以“讲”代读。近几年的课改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之间互相质疑、解答、讨论、交流,自然更容易以“说”代读。总而言之,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朗读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最传统的教学手段被弱化乃至弃置不用了。
  笔者曾提出“朗读教学论”,认为朗读在语文教学过程、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基础性地位,朗读是诸多教学环节和方法的前提和基础。朗读环节的轻视甚至欠缺,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成效。
  二、强化朗读的依据
  1.能更深入地体现新课改精神
  “在文本类学科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实现的前提要求是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熟悉文本。”朗读,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环节之一,不管是预习还是新授,如果没有充分的朗读做准备,学生对文本一无所知或极其生疏,自然无法融入文本的情境之中,全靠教者硬塞硬灌,一切教学目标的实现都将是空谈。因此,在朗读中投入再多的时间和精力,都应是“有不及而无过之”的。
  2.“语文”二字给我们新的启示
  “语文”的内涵历来有多重阐释,有人将其剖析为“语言 文字”,似乎更显得简单明了。它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语言”训练和“文字”阅读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那么,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将静止、抽象、单调的文本文字转化为流动、鲜活、丰富的生活语言?毫无疑问,朗读是沟通两者的桥梁。
  3.古代教育充分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意义
  古人对“读”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如“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等,不胜枚举。我们很容易想象古代私塾课堂上最常见的是摇头晃脑的身影,以及琅琅不绝的读书声。“三味书屋”中寿镜吾先生的读书神情——“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更是让鲁迅先生和历代读者久久难忘。看来,古人对朗读是重视的,由读到记、再到理解,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4.朗读训练在教学中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反复强调:“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他提出了“三本五重教学法”(三本: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为本),其中“三本”之一就是“以读为本”。李阳老师的“疯狂英语”教学理论也特别重视朗读训练,并将大声朗读作为学习语言的突破口,成效显著,堪为实证。
  三、强化朗读的意义
  1.强化朗读教学,能激发学习兴趣
  在文言文教学中,如果教师以声情并茂地朗诵全文(不看课文)作为课堂导入,定能使学生油然而生敬佩、赞叹之情。这时,再加以引导、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便可能被调动起来。在诗歌、散文教学中,让学生合上书本,聆听配乐朗诵带(若有条件,再配以相关图片和画面),便能将学生的思绪自然引入文本情景中,甚至因之而心潮起伏或感慨万分。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高涨起来。
  比如教授朱自清散文《背影》时,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是重点,但如何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去感受那份浓浓的爱呢?单凭教师的枯燥讲解,恐怕很难令学生感同身受,何况初中学生正处在似懂非懂的年龄阶段,不懂得也不善于去体会这人间挚爱。死记硬背显然又违背了该文情感教育的目的,此时,朗读的重要性便突现出来。反复朗读品味,可以将学生带入文本情境。我选择朗读买橘这一段。文章写道:“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的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学生通过大声自读、齐读,在读的过程中,以画面展示父亲的老态、臃肿的背影。面对此情此景,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融入父爱的情境中,共鸣的产生不言而喻。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自然就会高涨。再如《海燕》,声形皆备的配乐朗诵,乌云、大海、电闪、雷鸣所产生的震撼,相信教师和学生都难以忘记。
  2.强化朗读教学,能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教学中,思考、理解、感受等诸多环节,都必须建立在充分熟悉内容的基础上,而大声朗读最容易使学生保持精力集中、思维专注。朗读的过程能够调动人体多种感知器官同时工作。其实质是眼看—口读—耳听—脑思的综合训练过程。因此,以朗读带动课堂教学,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强化朗读教学,能为实现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朗读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又各具特点和作用。从形式上看,示范朗读能激发学习兴趣,明确训练目标;集体齐读能兼顾整体,调动学生全体参与;分角色朗读能进入情境,读出感情,加强感悟。从内容上看,读字词,能巩固读音、字形、词义的记忆;读句子能深入理解修辞的好处,提高遣词造句能力;读文段能加强对情境的整体感悟,提升综合表达能力。这些朗读方式,在阶段性教学过程中,可依据教学目标和重点,或侧重其一、或交替运用,都能为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强化朗读的措施
  1.注重朗读教学的系统化训练
  朗读是一门学问,需要讲究一些方法和技巧。朗读教学首先要制订过程计划,有步骤地讲解、训练一些相关知识和方法。第一阶段,可侧重于普通话语音训练,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等。第二阶段,由朗读向朗诵过渡,进一步学习记忆和背诵的方法、技巧,以求脱离文本,并开始留意表情、姿态、动作等形体语言的配合。第三阶段,由“读”向“说”过渡,即口语交际能力的延伸训练。总之,只要依据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训练、学习,必能不断提高朗读水平。
  2.采用多种“激励机制”
  可采用语言激励,舍得对学生用褒扬的词语,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享受到尊重。可采用范读表现机会,多搜集广播电视等媒体资源作为新鲜的范读资料。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励,多开展如诗歌朗诵欣赏、散文朗诵比赛等内容丰富、主题突出的活动,不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热情。
  3.抓住文言文、诗歌教学,作为朗诵训练的突破口和主阵地
  文言文、诗歌与其他课文相比,篇幅更小、语言更精练。这有两个好处:一是便于课堂朗读,节省时间,二是便于背诵训练。因此,整篇文言文或诗歌的教学过程,都可以朗读训练作为主线,具体分为预读、诵读、复读、巩固等四个步骤来进行,在分层朗读训练中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的其他各项目标。
  参考资料:
  1.成为佑《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十条建议》,《江苏教育》2001年第18期。
  2.马丽亚《以读为本加强文言文教学》,《初中第五册同步训练研究》1999年第8期。
  3.张文华《运用激励手段
  提高朗读水平》,《教师教育》2002年第1期。
其他文献
中学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笔者就自己的教学体验简单谈谈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目标  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既然已经明确了兴趣是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那么,首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目标”,包括作文目标、学期目标、写作意义。这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源泉和动力。换句话说,只有学生明确了写作目标才有可能对写作产生兴趣。这个目标
[摘 要:舞蹈室需要在一定的空间当中,通过展现人体的律动艺术并且融入情感的表达,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职院校对于舞蹈教学的研究也愈加重视,为了进一步满足学生高标准的舞蹈技能需求,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就需要对学生进行舞感的培养。本文主要对于中职舞蹈教学中舞感的培养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中职舞蹈教学;舞感培养;策略]  舞蹈主要是通过
李清照,一个婉约的奇女子,其生活、写作均与酒有着密切的关系。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里共选入其四首词作,首首都少不了“酒”的踪影。如:“沉醉不知归路”(《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东篱把酒黄昏后”(《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三杯两盏淡酒”(《声声慢·寻寻觅觅》)。若去翻检其词著《漱玉词》时,你会发现书中有作品58首,而提到酒、酒樽、醉酒等就有26 首
[摘 要:随着经济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更加重视人民的素质问题,尤其重视未成年人的素质。未成年人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是国家民族的希望,只有对未成年人进行严格的礼仪教育,才能规范未成年人的行为准则以及言行举止,让未成年人在生活中尊老爱幼,在学习中尊敬师长。为了解决现阶段我国未成年人在文明礼仪出现的问题,本文将对文明礼仪教育对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性以及未成年人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重视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要求“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而我园对户外自主游戏的实践和探索一直都在摸索中,从传统的游戏模式观念向自主游戏观念进行转变,如何开展家长工作、获得家长的支持是我们现阶段要去思考的重点。本文从户外自主游戏家长工作的现状、家长工作开展的策略以及收获进行个人观点的阐述。  关键词:户外自主游戏;
[摘 要:“三全育人”教育理念要求下的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具有理念升级、内容完善、模式创新等特色,更有利于培养受助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要从关注资助措施的隐形性、提升资助范畴的拓展性、激发受助学生的自主性等几方面着手,把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融入高校“三全育人”全过程。  关键词:三全育人;发展型资助;资助育人体系]  “三全育人”理念是对高校立德树人特点和规律认识的全面提升和进一步深化,
随着语文学科高考改革的推进,名著阅读的教学成为一个新课题,或者说是一个新难题——名著阅读处于教学者和学习者的“夹缝”中,面临着教学困难和学习困难的“两难问题”。那么,“两难问题”缘何而生?为何名著阅读会遭遇这样的难题呢?我们必须要解决这些疑问,才有可能探索到合理的教学策略。  其实,名著阅读并不是“空降兵”,它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比如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了《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等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当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着阅读教学方式不受重视、阅读教学实践难以开展等多方面的问题。同时,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与要求,这种以应试教育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心理,导致学生思维僵化,给学生未来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影响。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能力]  阅读是帮
一、第一个环节,带领学生咀“自矜”之意  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PPT: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师:好的文章讲究起承转合,这是文章的“起”。“自矜”的意思是?  生:自夸。  师:够格吗?  生:应该很够了,文中说“当世无双”。当时都世界第一了,自夸一下,也未尝不可。  师:但是我们还不知道他自夸的程度。  PPT: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
一  从看守所办完登记出来,男人裹紧衣服钻进了一辆黑色轿车,副驾驶上的女人看上去四十出头,白发在两鬓占据了优势,脸很白,除了眼眶有些发黑,眼白处的血丝像密西西比河的支流,主干穿过了褐色的无神的眼珠。她驼着背,又想尽力坐直显精神一点儿。男人上了车后座,女人瞄了一眼后视镜,看见男人不久前被剃光的头,身子一软,斜靠着椅背抽泣起来。  “辉哥,受苦了!”  司机朝里侧过身子,伸长了手将烟递到男人嘴边,又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