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学科本来是有趣的,学生是喜欢的,并且也是学得懂的,他们担心的是记不住,害怕的是考试。如果有好的记忆方法,让他们学得轻松,考得愉快,相信所有的同学都会喜欢历史。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在多年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性地体验一下。
一、趁热打铁法
指学生在学完一定教学内容后,有目的地及时复习和巩固知识的学习方法。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慢下来。因此,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首先强调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然后设计多种练习题型,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调动思维,使所学知识在头脑中留下痕迹,形成记忆,达到理解、掌握教材之目的。切忌在学习很久之后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二、螺旋重复法
指循环往复,不断重复、加深理解与记忆的一种复习方法。比如,多次复习一章、一单元或一本书的内容,每次复习都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不断获得新收获。学习了第一节,及时复习;学过第二节,再将第一、二节内容全部复习一遍,如此类推,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高熟练程度。据研究,过渡学习50%,记忆效果最佳。学习程度越高,遗忘就越慢,另外还会促进学生运用知识的熟练性、准确性和灵活性。
三、回放电影法
在知识还没有完全记住之前,盖上书本尽力回忆,这种方法叫回放电影法。这种方法在复习中效果最佳。因为尝试回忆时,进行着各级主动的心智活动,激发成就感,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有利于识记的进行。同时它又是一个自我检查的过程,能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明白哪些已经记住,哪些尚未记住,有助于更好地分配复习时间,有针对性地采取补遗复习。
四、讲解记忆法
这是一种新的记忆方法,通过给其他人讲述历史事件来达到记忆的目的,记忆效果比一个人自己记忆要高几倍,且记忆的储存时间长。
五、联想记忆法
要拓宽知识面,最重要的是善于联想。联想时,先找准一个联想“点”,然后把学过的与之有关的知识连接在一起,或谈古论今,或谈中国论外国,或谈外国论中国。有人也许会认为这样做,复习会离题,扯得太远了。其实不然,這样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既开拓了视野,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记忆力。
六、批改试卷法
同学批改试卷也是提高成绩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对提高主观题的分数特别有效。因为在同学改卷前自己必须先记熟答案,清楚每一个得分点,在改卷过程中又会遇到一些新的观点,这些新的观点该不该给分,需要改卷者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或者及时查找资料来确定这个观点是否该给分,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分析判断能力、记忆能力,又及时复习与本次考试相关的知识。
七、比较复习法
在历史复习中,巧妙地运用比较复习法,精心设计比较内容,是收到良好复习效果的捷径。如两次鸦片战争的复习,通过比较复习,能认识两次鸦片战争的共性或个性特征。再如,“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对日态度和结果截然不同,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国共双方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所以对日本的侵略,他们所持的态度截然相反,结果也就不同。
八、知识结构记忆法
此法适用于课后复习、单元复习、专题复习、系统复习等各种各样的复习。复习时画知识结构树,一边回忆一边画,包括大标题、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下的各项具体内容,就像画一棵树:树干、树枝和树叶,记的时候先抓住主干,再添枝加叶。
九、数字归纳记忆法
数字归纳记忆是将说记忆内容按不同属性加以归纳,然后分门别类地记住这些内容及其属性。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可归纳为“四三二一”来记忆:即四次重大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三个主要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次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一条主线——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十、谐音记忆法
此法特别适用于记忆时间、国家、人物,记忆前精选核心字及其谐音,使其既押韵,又有一定生动的意义。如:李渊618年建立唐朝可记作“李渊见糖(建唐)搂一把(618)”。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1894年可记作“一拔就死”。“八一”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有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刘伯承,用“刘叶煮粥喝”帮助记忆,记忆起来就方便多了。
总之,历史学科最突出的特点是记忆量大,靠死记硬背肯定是痛苦的,所以历史学习要不断总结记忆的窍门,找到记忆的方法。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和琢磨,灵活掌握。只有这样,历史学习才会事半功倍,乐趣无穷。
作者姓名:王彩霞
工作单位:山西省广灵县第二中学校
通讯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第二中学校
邮 编:037503
联系电话:18234265015
一、趁热打铁法
指学生在学完一定教学内容后,有目的地及时复习和巩固知识的学习方法。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慢下来。因此,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首先强调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然后设计多种练习题型,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调动思维,使所学知识在头脑中留下痕迹,形成记忆,达到理解、掌握教材之目的。切忌在学习很久之后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二、螺旋重复法
指循环往复,不断重复、加深理解与记忆的一种复习方法。比如,多次复习一章、一单元或一本书的内容,每次复习都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不断获得新收获。学习了第一节,及时复习;学过第二节,再将第一、二节内容全部复习一遍,如此类推,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高熟练程度。据研究,过渡学习50%,记忆效果最佳。学习程度越高,遗忘就越慢,另外还会促进学生运用知识的熟练性、准确性和灵活性。
三、回放电影法
在知识还没有完全记住之前,盖上书本尽力回忆,这种方法叫回放电影法。这种方法在复习中效果最佳。因为尝试回忆时,进行着各级主动的心智活动,激发成就感,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有利于识记的进行。同时它又是一个自我检查的过程,能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明白哪些已经记住,哪些尚未记住,有助于更好地分配复习时间,有针对性地采取补遗复习。
四、讲解记忆法
这是一种新的记忆方法,通过给其他人讲述历史事件来达到记忆的目的,记忆效果比一个人自己记忆要高几倍,且记忆的储存时间长。
五、联想记忆法
要拓宽知识面,最重要的是善于联想。联想时,先找准一个联想“点”,然后把学过的与之有关的知识连接在一起,或谈古论今,或谈中国论外国,或谈外国论中国。有人也许会认为这样做,复习会离题,扯得太远了。其实不然,這样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既开拓了视野,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记忆力。
六、批改试卷法
同学批改试卷也是提高成绩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对提高主观题的分数特别有效。因为在同学改卷前自己必须先记熟答案,清楚每一个得分点,在改卷过程中又会遇到一些新的观点,这些新的观点该不该给分,需要改卷者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或者及时查找资料来确定这个观点是否该给分,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分析判断能力、记忆能力,又及时复习与本次考试相关的知识。
七、比较复习法
在历史复习中,巧妙地运用比较复习法,精心设计比较内容,是收到良好复习效果的捷径。如两次鸦片战争的复习,通过比较复习,能认识两次鸦片战争的共性或个性特征。再如,“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对日态度和结果截然不同,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国共双方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所以对日本的侵略,他们所持的态度截然相反,结果也就不同。
八、知识结构记忆法
此法适用于课后复习、单元复习、专题复习、系统复习等各种各样的复习。复习时画知识结构树,一边回忆一边画,包括大标题、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下的各项具体内容,就像画一棵树:树干、树枝和树叶,记的时候先抓住主干,再添枝加叶。
九、数字归纳记忆法
数字归纳记忆是将说记忆内容按不同属性加以归纳,然后分门别类地记住这些内容及其属性。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可归纳为“四三二一”来记忆:即四次重大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三个主要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次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一条主线——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十、谐音记忆法
此法特别适用于记忆时间、国家、人物,记忆前精选核心字及其谐音,使其既押韵,又有一定生动的意义。如:李渊618年建立唐朝可记作“李渊见糖(建唐)搂一把(618)”。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1894年可记作“一拔就死”。“八一”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有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刘伯承,用“刘叶煮粥喝”帮助记忆,记忆起来就方便多了。
总之,历史学科最突出的特点是记忆量大,靠死记硬背肯定是痛苦的,所以历史学习要不断总结记忆的窍门,找到记忆的方法。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和琢磨,灵活掌握。只有这样,历史学习才会事半功倍,乐趣无穷。
作者姓名:王彩霞
工作单位:山西省广灵县第二中学校
通讯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第二中学校
邮 编:037503
联系电话:1823426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