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的综合性较强,涉及诸多领域。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的作用不容忽视,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增长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学以致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即增强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然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会遇到各种问题,如过于依赖课本,只会纸上谈兵;口头表达能力较弱,写的文章不切实际等,这些都阻碍了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重视汉字的基础作用
拼音和汉字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尤其是汉字,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有甲骨文、篆书、隶书、行书、楷书等多种形式。从繁体字到简化字,汉字始终散发出熠熠光芒,有“国粹”美誉的书法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然而近几十年来,计算机的出现和迅猛发展,对传统汉字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其先进性和便利性固然显而易见,但其弊端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多数初中生擅长用电脑打字,教师为节约时间,常选择运用多媒体教学,以至于汉字的书写被搁置。有关测试结果显示,对“佝偻”“尴尬”等词语,竟有近85%的初中生只是看见了认识,在书写时却出现各种错误。初中生至少应掌握3000个常用汉字,对字的读音、书写、基本意思都应牢牢记住。但现状却不尽于人意,若长期如此,必将阻碍汉字的传承和发展。所以,教师应从基础抓起,重视对汉字的教学。在课堂上遇到生字时,应鼓励学生勤动手、主动查词典,了解其本意,以加深印象。举办汉字听写比赛或开展识生字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天认识5-10个生字,长期坚持,必能取得良好效果。
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与其他科目不同,语文知识较为零碎,且覆盖面广。这就要求学生平日要多积累,以厚积薄发。初中是学生生理、心理成长的过渡期,在这一阶段进行广泛的阅读可拓展视野,为其了解世界提供知识储备;通过阅读,还可陶冶个人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优秀的书籍是精神食粮,学生可从中获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从阅读的现状看,现代化阅读的渠道众多,特别是网络的普及,人们可快速获取各种信息。教师应恰当地利用网络阅读科技资讯、了解时事新闻。与此同时,还应重视网络的开放性带来的弊端,如一些无聊文学、色情暴力文学对青少年的危害极大,所以阅读资源的选择十分重要。教师可通过内部网络将一些危害初中生身心健康的资源屏蔽,精挑细选其中的精华供学生阅读。在初中阶段,学生应尽量阅读纸质书刊,这样既可保护学生的视力又可降低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我国的经典著作浩如烟海,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推选合适的书籍,如《古文观止》《三国演义》《颜氏家训》《萤窗小语》《霜冷长河》《路遥文集》《池莉文集》《草房子》等。对这些年来的畅销书作家,如韩寒、郭敬明、雪小禅、安意如等也可进行介绍,还可适当地介绍一些网络文学。教师应将眼光放长远些,引导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可推荐的书籍如《呼啸山庄》《童年》《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苏菲的世界》《哈利波特》等。
三、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言语是生活中最基本的交流方法,学习语文无疑是提高言语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说话是一门学问,需要掌握很多的技巧。一个人说话时的神态、语气、言辞、力度不同,效果迥然不同。说话首先应与周围的环境相符,对不同的人用相应的称呼和语调。教师可先教学生学会听,如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掌握说话的技巧;学生在课下及日常生活中应善于倾听,学会揣摩他人心理,并锻炼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在说的方面,教师可创设相应的情景,如朗诵、演讲、讲故事等。在广泛阅读后,学生可将其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转换成自己的思想和言语。如在演讲中借用名言警句增加内涵,运用古典诗词增添文采,而用成语、谚语等语言,更能突显自身的博学,使演讲更为丰富、更有感染力。
四、通过写作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语文的应用不但体现在说还综合反映在写作上。写作是对字词、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用语言同读者交流的过程,更是与自己内心的一种对话。写作是初中语文必不可少的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然而,多数初中的写作课都以议论文写作为主,文体单一,难以让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全面提高其写作水平和综合应用语文的能力。如办班级网络杂志,学生投稿可用任何一种体裁;举办写作比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了教育的主要目标。初中语文教学也应当积极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学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一、重视汉字的基础作用
拼音和汉字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尤其是汉字,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有甲骨文、篆书、隶书、行书、楷书等多种形式。从繁体字到简化字,汉字始终散发出熠熠光芒,有“国粹”美誉的书法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然而近几十年来,计算机的出现和迅猛发展,对传统汉字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其先进性和便利性固然显而易见,但其弊端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多数初中生擅长用电脑打字,教师为节约时间,常选择运用多媒体教学,以至于汉字的书写被搁置。有关测试结果显示,对“佝偻”“尴尬”等词语,竟有近85%的初中生只是看见了认识,在书写时却出现各种错误。初中生至少应掌握3000个常用汉字,对字的读音、书写、基本意思都应牢牢记住。但现状却不尽于人意,若长期如此,必将阻碍汉字的传承和发展。所以,教师应从基础抓起,重视对汉字的教学。在课堂上遇到生字时,应鼓励学生勤动手、主动查词典,了解其本意,以加深印象。举办汉字听写比赛或开展识生字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天认识5-10个生字,长期坚持,必能取得良好效果。
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与其他科目不同,语文知识较为零碎,且覆盖面广。这就要求学生平日要多积累,以厚积薄发。初中是学生生理、心理成长的过渡期,在这一阶段进行广泛的阅读可拓展视野,为其了解世界提供知识储备;通过阅读,还可陶冶个人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优秀的书籍是精神食粮,学生可从中获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从阅读的现状看,现代化阅读的渠道众多,特别是网络的普及,人们可快速获取各种信息。教师应恰当地利用网络阅读科技资讯、了解时事新闻。与此同时,还应重视网络的开放性带来的弊端,如一些无聊文学、色情暴力文学对青少年的危害极大,所以阅读资源的选择十分重要。教师可通过内部网络将一些危害初中生身心健康的资源屏蔽,精挑细选其中的精华供学生阅读。在初中阶段,学生应尽量阅读纸质书刊,这样既可保护学生的视力又可降低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我国的经典著作浩如烟海,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推选合适的书籍,如《古文观止》《三国演义》《颜氏家训》《萤窗小语》《霜冷长河》《路遥文集》《池莉文集》《草房子》等。对这些年来的畅销书作家,如韩寒、郭敬明、雪小禅、安意如等也可进行介绍,还可适当地介绍一些网络文学。教师应将眼光放长远些,引导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可推荐的书籍如《呼啸山庄》《童年》《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苏菲的世界》《哈利波特》等。
三、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言语是生活中最基本的交流方法,学习语文无疑是提高言语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说话是一门学问,需要掌握很多的技巧。一个人说话时的神态、语气、言辞、力度不同,效果迥然不同。说话首先应与周围的环境相符,对不同的人用相应的称呼和语调。教师可先教学生学会听,如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掌握说话的技巧;学生在课下及日常生活中应善于倾听,学会揣摩他人心理,并锻炼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在说的方面,教师可创设相应的情景,如朗诵、演讲、讲故事等。在广泛阅读后,学生可将其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转换成自己的思想和言语。如在演讲中借用名言警句增加内涵,运用古典诗词增添文采,而用成语、谚语等语言,更能突显自身的博学,使演讲更为丰富、更有感染力。
四、通过写作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语文的应用不但体现在说还综合反映在写作上。写作是对字词、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用语言同读者交流的过程,更是与自己内心的一种对话。写作是初中语文必不可少的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然而,多数初中的写作课都以议论文写作为主,文体单一,难以让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全面提高其写作水平和综合应用语文的能力。如办班级网络杂志,学生投稿可用任何一种体裁;举办写作比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了教育的主要目标。初中语文教学也应当积极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学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