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f4545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多元化的社会,流行文化如潮水般涌来,强烈冲击着中小学校园。古语有“禁之止之不如疏之导之”,如果老师也能和学生一起分享流行文化,一起审视和辨析流行文化,从中学习到积极的东西,那么流行文化将会是更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活教材。
  一、一叶知秋 一花知春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告诉我们,于艺术创作而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多么举足轻重。正所谓一滴水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透过细节刻画这“管”,我们窥到的却是人物精神世界的“全豹”。许多优秀的流行歌曲都能体现这方面的创作特色。
  例如经典的校园歌曲《同桌的你》,“猜不出问题的你”“向我借半块橡皮”“我给你写的信”等细节刻画让我们对“同桌”的形象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对那段随风而逝的岁月也勾起了无限的回忆,这就是细节的感染力。许多学生写《我的母亲》,那平铺直叙下的母亲几乎是同一张“脸谱”的,毫无个性可言。李准曾经说过:“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钱钟书在《围城》里形容李梅亭大白眼睛时说“像剥掉壳的煮熟的鸡蛋”,一句话,人物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因此,在文章中,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就应该学会细节描写。细节的魅力就在于以少胜多,寥寥数语便达到生动形象,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因此,可引导学生在平常听歌时多琢磨其中的语言表达,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对于创作而言,入乎其内,是指体验观察生活;出乎其外,则要高于生活,是生活的升华。往往,“入乎其内”方能“出乎其外”。
  巴金对香港中文大学的师生谈创作体会时说:“生活靠勇气,写作靠感情。”如果不是有感而发,文章就难免平淡、苍白,即使有华丽的形式,也难以感人。许多优秀的诗文都是在作者的真情推动之下产生的。然而有感而发不是凭空臆想,是需要作者在生活中真正体验和领悟的。
  汪峰的一首《北京北京》,“人们在挣扎中相互告慰和拥抱,寻找着追逐着奄奄一息的碎梦;我在这里欢笑我在这里哭泣,我在这里活着也在这死去;我在这里祈祷我在这里迷惘,我在这里寻找也在这死去……” 歌词写得直接而简单,然而,正是这简单的几句歌词,却让在城市中挣扎生存的“北漂族”流下了滚烫的热泪,因为它以真诚的体验道出了7亿漂泊在外的中国民工的心声,不管现实的物质社会如何湮没了曾经的欢笑和泪水,见证了怎样的成功和跌倒,只要真正热爱着这座城市,谁都不能否认自己扮演的重要角色。
  白居易听了琵琶女那哀怨的琴声,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创作了不朽之作《琵琶行》。我们同样也可引导学生在这些能引起共鸣的音乐作品中寻找写作灵感。这些音乐作品就相当于一个文本,承载着一种生命体验、一个情感世界,就让学生深入到文本的形象世界、情感世界、生命世界中,唤醒生活的知觉,体悟人生百态。
  “入乎其内”方能“出乎其外”,2008年四川省的高考作文题为“坚强”,众多考生正是因为经历了那场悲恸的大灾难,难以抑制内心的真实情感,写下了一篇篇声泪俱下的文章。其实体验并非什么高深的玩意,每个人都会有自己许多独特的生活体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只要善于思考,将自己最真实的体验感悟表达出来,即使文章是稚嫩的,那也如一泓清泉,清莹透亮。
  三、以象表意 赋意于象
  “以象表意”和“赋意于象”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指要营造既有意又有象的意象。这里的“意”是指表达的情思,“象”是指表达情思的形象。写作手法中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就是这种情况。
  优秀的流行歌词中不乏有一些非常有诗意的充满形象性的语言表达。例如曾经那首网络歌曲《两只蝴蝶》,不就是化用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意象吗?“在海边/你看见渔家的女儿向大海挥手”“沙漠的夜里/你望着骆驼眼睛温柔”“在冰山脚下/你看见草长得高过马头”“傍晚的田野/拾穗的男孩正往家走”(张楚《走吧》)。在这里,“海”、“沙漠”“骆驼”“冰山”“草”“马”“田野”这些意象就像一幅幅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淳美的自然山水田园画。因此文字表达要让“意象说话”。
  “明天就像是盒子里的巧克力糖/什么滋味/充满幻想/失望是偶尔拨不通的电话号码/多试几次/总会回答/我许下第一千零一个愿望/有一天幸福总会听我的话/不怕要多少时间多少代价/青春是我的筹码”。文字里尽彰显着一种个性魅力,一种人格魅力,一种精神魅力。从这些形象生动的文字中学生可以感悟到青春的美好,还能体会到比喻修辞对写作语言表达的重要性。所以说语言表达要用形象说话,“以象表意,赋意于象”,这样“象”才有美,“意”才深。
  最后就让我用几句歌词来结束吧:“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因为追逐着你的追逐,因为幸福着你的幸福”“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但愿我们能在师生的合唱里快乐地走进写作的萋萋芳草园!
  
  【参考文献】
  [1]朱慕菊. 《纲要》解读本.
  [2]王国维. 人间词话 .
其他文献
视觉是人最重要的感觉,是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获得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信息。美术教学是通过视觉感受,让学生直观感受体会其中的内涵,情感参与其中从而艺术情感得到升华。而网络教学,正是拥有这种视觉直观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行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可谓姹紫嫣红、春意盎然;也可谓百家争鸣、眼花缭乱。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算得上是一节好课呢?根据本人二十多年来的小学语文一线教学实践,以及经常参加的各级组织的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收获,来谈谈自己对小学语文“好课”的认识。  一、好课贵在朴实  经常听到这样的语文课:孩子的课文还没读上几遍,教师便开讲起来;教师自己“唱独角戏”,任由孩子“东拉西扯”;多媒体“一
很多人喜欢把课堂说得很神秘,要制造课堂氛围,要体现教学艺术,要这样要那样。到最后,什么都想到了,就是忘记了真实。下面我就罗列几个在优质课比武活动《给予树》课堂里观察到的不真实的教学现象。  一、装模作样  记得那是课堂中的最后一个环节,那位女老师为了体现写字教学的重要性,洋洋洒洒讲了如何写好生字的要点,也认真范写了,接下来就是叫学生写字,教师巡视。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一个环节。我知道到这时候,课
学校管理工作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趋势和学校的未来,学校管理千头万绪,但归根结底还是人的管理。因此,一个有素质有能力的管理者应具有前瞻的思想意识、独到的管理思路和新颖的思维品质,让教职工有安全感,并且在管理者的引领下能愉快地生活、工作;让教职工激情不断高涨,能够在同样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能成长,能发展。  一、人的管理首先是人心的管理   管理者在全局性的工作中,该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多种方法,创设体验的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有效的体验性学习更为重要。本文从“创设体验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搭建体验平台,提升学生阅读水平”这两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做到有效的体验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悦读”。  【关键词
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写作需要日积月累。多读多看用心积累,写作时自然言之有物。若想“腹有诗书,字字珠玑。”就要注重多方面多角度积累,鼓励学生身体力行,体验积累的快乐,感受积累魅力,真正帮助孩子以“吾笔写吾心”,我从以下几方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同行共勉。  一、积累语言,夯实写作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是基础,因为语言是文章的建筑材料。没有语言
引言  近年来,职业教育学校在内地很多地方的发展陷入困境。有人质疑职业教育不伦不类,学生学到的是已经淘汰了的技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另外,在高校扩招和社会对高学历推崇的双重压力下,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越来越低,甚至在职业学校任教的老师们都感到自己的身份不被尊敬。在这种背景之下,各地为扭转和改善职业教育的生态环境实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院校合并”即是其中现象之一。院校合并这一方式是否对职业学校的发展有利
在教学中,教师要上好一节课,首先是备课,这是一节课的开始,即预设这节课,并把它写出来,我们通常称这种预设为教案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及具体的教学过程等,它帮助我们对课堂有了提前的把握,因为在写教学设计时我们就会考虑到这节课的大致内容,学生情况,采用何种策略,我们主要线索是什么等,从而就为我们上好这节课打下了基础。  然而,现实生活中,真正要上好一节课并非易事,尤其
【摘 要】在教与学中,学生的主导地位体现得还不够;学校在选课选教师选上课时间的自由度不够;目前的模式还不足以适应学生各自的特点而因材施教,难以充分发挥其兴趣特长,从而导致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另外,师生对学分制下的选修制认识不足,观念跟不上,阻碍了学分制的前进步伐。  【关键词】学分制 效果 医药类专业  1 调查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迅速发展对高校人才
【摘 要】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管理,是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教务检查、学生教评等制度性措施,是高校教学科学管理的具体体现;然而在这些管理措施的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客观归罪”现象,从而背离了科学管理的精神。  【关键词】科学管理 客观归罪 法理    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由于管理措施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以及信息化而呈现出科学化特点。课堂授课,是高校教师重要的工作内容;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