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应着力培育“五气”

来源 :领导之友·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danCrac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首先要有精气神。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要在“去官气”中“蓄底气”,在“接地气”中“得人气”,将“四讲四有”要求化为行动,让群众切切实实看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要深入基层接地气。我们党的事业,根基在群众,力量在群众,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在群众。只有扎根基层,深入群众,接地气,党员干部才会有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党的事业才会有必胜的力量和光明的前景。接地气,关键在“接”。不接触地中活力之气,就不能从中汲取成长的营养和力量。在古希腊神话中,力大无比的安泰俄斯力量来源于大地母亲,当他被赫拉克勒斯举在空中,长时间离开大地,就失去了反击的力量,被轻而易举地扼死了。这个神话也蕴含了这样一个哲理:不论英雄人物力量如何强大,只要脱离力量的源泉,就注定要失败。对党员干部来说,基层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离群众越近,离真理越近。只有始终牢记“人民至上”的价值观,放下架子,甘当学生,与群众打成一片,虚心向他们学习,才能够汲取丰富的营养,开阔视野胸襟,增长知识才干,提高能力素质,想事情、作决策也才会更加符合基层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和利益。
  要勤于学习长才气。学习是修身之要、成事之基、做人之本,是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一个人能力素质的高低,最终取决于能否锲而不舍地坚持勤奋学习。不论什么时候,不加强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生活就会腐化,能力就会弱化。面对新常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就必须不断修学储能、躬身历练、提高本领,牢固树立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和追求,一种能力和素养。通过学习,坚定信念,丰富学识,提升能力,增长才干。只有不断提高学习力,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能力才会有所增长,工作才会有所创新,才能拥有担当的资本和底气。要把学习当作工作要事,绝不能把学习与工作分割开来。当今社会新情况、新问题较多,不学习就难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各专业之间联系紧密,不了解其他专业知识,就无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习重在平时,难在坚持。党员干部每天都需要处理各种工作事务,只有善于抓住每一点学习时间,才会积少成多,学有所获。
  要严以律己扬正气。严以律己是立身之本、从政之基。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相互交织,社会上各种诱惑增多。作为党员干部,考验的是政治品格,衡量的是价值追求,折射的是思想境界,如果不保持警惕,就可能被糖衣炮弹击中。党员干部履职用权,必须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大公无私、先公后私,任何时候都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站在群众立场,摆正公仆位置。秉公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要时刻警惕和防范权力越轨甚至变质,做到立身不忘党员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志、用权不谋一己之私,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黨员干部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自重,始终不忘领导干部的身份和责任,正确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严格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自省,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做到内正其心、外修其行,确保思想和行为始终符合党的要求。要自警,及时清除思想垃圾,修正错误行为,切实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要自励,向先进人物学习,把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体现在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做一个组织和群众信赖的人、同事和朋友敬重的人、亲属和子女引以为荣的人、对党和人民问心无愧的人。
  要树立形象聚人气。一个优秀的党员干部,起码要具备三个特点:品德让人服气,才能让人服气,业绩让人服气,这样才会有人气。概括起来讲,要在四个方面做表率:一是在学习上做表率,把读书作为一种修养来对待。以“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紧迫感,认真读好提高思想水平的书、增强工作能力的书、提升精神境界的书,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工作水平。二是在敬业上做表率,把勤奋作为一种品质来锤炼。要强化勇于吃苦的奉献精神,确立创先争优的工作标准,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聚精会神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三是在务实上做表率,把求真作为一种力量来磨砺。工作指导要正,牢固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政绩观;工作作风要实,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解决问题要真,敢于正视问题,敢于揭露矛盾,在解决问题中推进发展。四是在律己上做表率,把自律作为一种人格来追求。时刻不忘政治上的高压线、利益上的警戒线、道德上的耻辱线、法律上的生死线,干干净净做事,以良好的形象在群众中展示自己的高尚境界和人格魅力。
  要开阔胸襟养大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气”是指一个人的胸襟宽阔,举止大方。宽广的胸襟和气度,不仅是一种美德、一种品质,更是一种涵养和修为。树正气更要养大气。没有基本的气度和胸怀,大志就是空中楼阁。很难想象,一个小肚鸡肠、目光短浅的人能够取得多大成就。一方面,做人要大气。待人豁达大度,胸怀宽广,同志之间善于沟通,要多拆“墙”、多建“桥”,多帮助、多配合,在共同目标中求合作、在相互合作中求合力、在相互信任中求发展;另一方面,做事要大气,坚持用宽阔的视野谋划工作,用战略的眼光统揽全局,不图一时功名,不创一任辉煌,创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群众检验、实践检验的业绩。养大气,根本的是要加强学习。把学习转化为能力,通过实践检验,把知识转化为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把学习融化为作风,通过向领导、同事、群众学习,培养严谨、勤奋、务实、快捷的工作作风,学到好的方法和良好的风范;把学习内化为动力,通过读书涵养精气神,拓宽心胸,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为人处世的能力。
  (责编 / 刘博)
其他文献
他曾是湖南衡阳市中心医院史上最年轻的院长,才识卓越;曾经十年如一日背着病重的前妻上下七楼,不离不弃;他曾因介绍对象的问题不再踏入深圳市原市长许宗衡家半步,不畏权贵;他曾因亲戚打着自己名号招摇撞骗,拍案而起。他就是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原主任江捍平,曾经是这样一位政界精英、深圳市医疗卫生系统掌舵人,而如今却成为了犯罪嫌疑人。  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指出,我们国家培养一个领导干部比培养一个
2016、2017两年是省市县乡四级领导班子换届之年,中央着力严肃换届纪律。自2016年8月底开始,全国各地陆续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辽宁拉票贿选案查处情况及其教训警示的通报》,各地也积极行动起来。  贿选是政坛的“毒瘤”  贿选,俗曰“买票”。虽然“拉票”和“拜票”较为常见,但仅限于演讲、游说等形式,直接用“钞票换选票”则是绝对触及底线的行为,贿选代表、委员更是十足的丑闻。  买官卖官
梳理近年来各地各部门通报的典型问题,违纪者之所以不收手、不知止,其心理存在的一些误区不容忽视。  “查不到我”的侥幸心理  从部分通报看,有些违纪者虽意识到“风声紧”,但在未被查处前,总抱有“查不到我头上”的侥幸心理。这种侥幸,有的出于对自己隐秘手段的盲目自信。  擅权任性的放纵心理  有权任性,放纵妄为,会让人彻底失去对纪律的敬畏,少数党员干部因此公私不分、假公济私甚至损公肥私。有的凡事必请必送
河北省委党校校刊始创于1985年,至今已整整30个年头了。  记得酝酿创办校刊大约是在1983年。当时粉碎“四人帮”已经7年,党和国家的工作已经全面步入正常轨道,各方面的工作都在蓬勃开展,党校教育事业也在逐步走向正规化和制度化。校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酝酿和问世的。当时,校委的决心很大,全校教职员工也强力支持。于是,经过上下共同努力,在党校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校刊,终于诞生了。  说她在党
语言艺术,学无止境。语言技法,不可穷尽。语言之美,难以尽述。从词法到句法,从逻辑到修辞,从外形到内质,从词素到音韵,我们一点一滴地把积累的原料送进实践的"烤箱"里精心"烘焙",
谈到关系管理,人们似乎总有一种极其微妙的心态,往往把关系管理等同于行贿受贿、走后门、开绿灯等。实际上,只为短线目标的相互利用,是完全失败的关系管理,是关系管理五重境界中的下下之选。领导者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关系管理,不仅会在领导力、组织能力和制度建设上陷入事倍功半的境地,甚至会堕入非正当关系圈、权力圈、贪腐圈,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和悲剧结局。  关系的领导力   社会和组织的善治是不同管理模式的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也是一场领导方法与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特别是在矛盾多发的社会转型期,要解开繁难复杂的治理方程式,法治是最有效的一把钥匙。  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淡薄,人治思想、长官意志严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凡事自己说了算,脑子里没有法律这根弦,“仍然痴迷于人治”。在他们看来,法律程序限制太多,许多“急病”等不得慢郎中,远不如
在短时间内视频点击量就超过了15.5万次、社交网络转发量高达12万次以上的《美丽的神农溪》MV中,身着白衬衣的陈行甲帅气开唱:“哟哟耶,哟哟耶,一道小河弯哟,清清亮亮地流。一叶豆角舟,飘飘荡荡地走……”  作为一位县委书记,在“全民代言神农溪”活动中身体力行,亲自上阵为激活巴东沉睡的优质旅游资源助力,陈行甲可谓在全国都开了先河。  平素里的陈行甲总是面带笑意,看上去温文尔雅。他身材颀长,很有书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