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会的红玫瑰

来源 :课外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r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纽约中央火车站询问亭上的时钟告诉人们,现在是差六分钟六点,高个儿的青年中尉仰起他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眯着眼睛注视着这个确切时间。他心跳得浑身震动,再过六分钟,他就会看到13个月以来一直在他的生活中占有特殊地位的那个女子了。虽说他从未见过她,她写来的文字却给了他无穷无尽的力量。
  勃兰福特中尉尤其记得战斗最激烈的那一天,他的飞机被一群敌机团团围住了。
  他在信里向她坦白承认他时常感到害怕。就在这次战斗的头几天,他收到了她的复信:“你当然会害怕……勇敢的人都害怕的。下一次你怀疑自己的时候,我要你听着我向你朗诵的声音:‘对,纵使我走过死亡笼罩的幽谷,我也一点不害怕灾难,因为你同我在一起。’”他记住了,这些话给了他新的力量。
  现在他可要听到她本人的说话声了。再过四分钟就六点了。
  一个年轻姑娘擦身而过,勃兰福特中尉心头一跳。她戴着一朵花儿,不过那不是他们约定的红玫瑰。而且,她说过,她已经不年轻了。
  他想起他在训练营里念过的那本书:《人类的束缚》,整本书写满了女人的笔迹。他一直不相信,女人能这样温柔体贴地看透男人的心。她的名字就刻在藏书印记上,贺丽丝·梅妮尔。他弄到一册纽约市电话号码本,找到了她的住址。他写信给她,她复了信,第二天他就上船出国了,但是他们继续书信来往。
  13个月里她都忠实地给他回信,没有接到他来信的时候,她还是写了来。现在呢,他相信了:他是爱她的,她也爱他。
  但是她拒绝了他请她寄赠照片的要求,她说明,“要是你对我的感情是真实的,我的相貌就无关紧要。要是你想象我长得漂亮,我就会总是摆脱不了你不过心存侥幸的感觉。我憎恶这种爱情;要是你想象我长得不好看(你得承认这是更有可能的),那么我会老是害怕,害怕你之所以不断给我写信,不过是因为你孤零零的,没有别的选择罢了。不,别要求我给你照片。你到纽约来的时候,就会看到我,那时你再作决定吧”。
  再过一分钟就是六点了……猛吸一口香烟,勃兰福特中尉的心情更紧张了。
  一个年轻女子正朝他走来。她高高的个儿,亭亭玉立,淡黄色头发一卷卷地披在她纤柔的耳朵后边,眼睛像天空一样蓝,她的嘴唇和脸颊显得温文沉静。她身穿淡绿色衣服,像春天活泼轻盈地来到人间。
  他迎上前去,没注意到她并没戴什么玫瑰。看到他走来的时候,她唇上露出一丝微笑。
  “大兵,跟我争路走吗?”她喃喃地说。
  他朝她再走近一步,就看到贺丽丝·梅妮尔。
  她几乎正是站在这位姑娘后边,是一个早已年过40的妇女。她就快变白的头发卷在一顶残旧的帽子下面。她身体过于丰满,一双肥厚的脚塞在低跟鞋里。但是,她戴着一朵红玫瑰。
  绿衣姑娘快步走开了。
  勃兰福特中尉觉得自己像是被劈成了两半,他追随那位姑娘的欲望有多么强烈啊,然而,对这个在精神上曾经真挚地陪伴过和激励过他的妇女,他的向往又是何等地深沉,她就站在那儿。他看得出来,她苍白、丰腴的脸是温柔贤惠的,她灰色的眼睛里闪烁着温暖的光芒。
  勃兰福特中尉当机立断,他抓紧那册用来让她辨认的《人类的束缚》。这不会是爱情,然而是可贵的东西,是他曾经感激过,而且必定永远感激的友谊……
  他挺直肩膀,行了个礼,把书本伸到这个妇女面前,然而就在他说话的时候,他感到了失望的苦涩。
  “我是约翰·勃兰福特中尉,你呢——你是贺丽丝·梅妮尔小姐吧。见到你,我很高兴。我——可以请你吃顿饭吗?”
  她咧开嘴宽厚地微笑了。“我不明白这都是搞的什么,孩子。”她回答说,“穿绿衣裳的那位年轻小姐,她要求我把这朵玫瑰别在衣服上。她还说,要是你请我同你到什么地方去,我该告诉你,她在街那边的饭店里等你。她说这多少是个考验。”
  (选自《文苑》2011年第2期)
  [赏析]
  一篇有“戏”的优秀小小说
  美国作家S·L·基履的《约会的红玫瑰》,是一篇构思机巧的优秀之作。小说讲述的是勃兰福特中尉经受了年轻姑娘贺丽丝·梅妮尔的“考验”的故事。故事之所以波折丛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与作品艺术处理上的以下特点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采用倒叙手法,将时间、场景集中化。如果按通常的顺叙法,小说应该先写勃兰福特中尉因《人类的束缚》而写信给贺丽丝·梅妮尔,对方复了信,但第二天他就上船出国了;再叙“13个月里她都忠实地给他回信”,她的信给了他“无穷无尽的力量”,然而她却拒绝了寄赠照片的要求;最后才是两人在纽约中央火车站约会时的场面。聪明的作者,自然不会笨笨地按部就班地循时间顺序写下来,因此,本文开篇就是“高个儿的青年中尉仰起他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眯着眼睛注视着这个确切时间”;接着,先追述“就在这次战斗的头几天,他收到了她的复信”,后继续往前追溯,交代两个人是如何联系上的。如此处理,一起笔就激发起读者强烈的兴趣,更为下文的叙写支撑起一片神秘的空间,引领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其次,反复渲染勃兰福特中尉“心跳得浑身震动”“心头一跳”“心情更紧张了”;并将相见时间作倒计时处理,精确到“再过六分钟”“再过四分钟就六点了”以及“再过一分钟就是六点了……”这样一来,就把“他”焦急地等待、迫切地希望早点与对方见面的心情及当时的场景逼真而传神地描画出来,令读者身临其境,如同听到了人物“怦怦怦”的心跳声。
  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有力地凸显文章戏剧性的设计,则是巧用误会法——“他朝她再走近一步,就看到贺丽丝·梅妮尔”,因眼前人与“心中人”反差极其强烈,故而“勃兰福特中尉觉得自己像是被劈成了两半”,甚至当他鼓起勇气“把书本伸到这个妇女面前”“就在他说话的时候,他感到了失望的苦涩”。前文愈是强化急于见到本人之心切,此处的反跌自然也就愈加强烈,而“早已年过40的妇女”“她戴着一朵红玫瑰”的特写镜头也愈加触目惊心。其实,在巧设误会的同时,作家也是暗设了伏笔的——“她几乎正是站在这位姑娘后边,是一个早已年过40的妇女”,“几乎正是站在这位姑娘后边”不正是绝妙的一“伏”吗?如此,下文的“穿绿衣裳的那位年轻小姐,她要求我把这朵玫瑰别在衣服上”才显得顺理成章。细细想来,小说之所以富于戏剧效果,与“绿衣姑娘”和中年妇女几乎同时出场,无疑是紧密相关的,由此,“他追随那位姑娘的欲望有多么强烈啊,然而,对这个在精神上曾经真挚地陪伴过和激励过他的妇女,他的向往又是何等地深沉”这一矛盾、这番煎熬、这种纠结,也才真正得以突出、强调,引人感同身受。再细一点作品评,作者详写“绿衣姑娘”的相貌,不也是暗下伏笔吗?写得如此具体而动人,若非主要人物(或称主人公),岂不是白费笔墨了?文中说“她身穿淡绿色衣服,像春天活泼轻盈地来到人间”,“活泼轻盈”四字,不正是贺丽丝·梅妮尔性格的绝佳写照吗?正是她,精心导演了这一出令中尉大喜复大悲、大悲又大喜的悲喜交集的“约会”剧。
  所幸,我们的中尉经受住了特殊的“考验”,尽管内心无比沮丧、失落,但毕竟“他看得出来,她苍白、丰腴的脸是温柔贤惠的,她灰色的眼睛里闪烁着温暖的光芒”(这主要是一种心理作用),经过瞬间的挣扎,他终于说出了“我——可以请你吃顿饭吗”,由此,才有“她还说,要是你请我同你到什么地方去……她说这多少是个考验”的回应。小说至此戛然而止,故事接下来将如何发展,也就无须赘言了。
  通读全篇,我们的心始终被作者的奇思妙笔深深地抓住了。而作品的启迪意义,相信每一位读者都能心领神会。品读这样的上佳之作,难道不是一种艺术享受吗?
  (唐惠忠)
其他文献
正说到这里,只见贾夫人笑嘻嘻的走了出来,道:“老太太好性急啊,怎么把二侄儿的通灵玉都摘下来了呢?”贾母笑道:“我怕你们三心二意的,送过玉去我就放了心了。”贾夫人笑道:“我才聽凤姑娘说,这块玉乃是二侄儿的命根子,离了这个玉他就要害病的。只要外孙女儿你老人家不嫌弃他就是了,那里必定在乎聘礼呢!这块玉仍旧教二侄儿带上。我们也没有什么回的礼,这是当日老太爷给他姑爹的一副碧霞玺的带钩儿,也给二侄儿带上,算我
作者简介:  朱树元,做过多年中学语文教师,后进入机关工作,已在《短篇小说》《北京文学》《小说选刊》等百余家刊物发表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等数百篇,百余篇被各类选刊转载,数十篇被收入各类年选、中学生课外读本等,曾获数个国家省市级文学奖项,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1  春节过后,开学头一天,我拎着玉儿的行李,把她领进了家。  我对妈妈说:“以后您有事情做了。”  妈妈打量着玉儿:“吆,这姑娘,真俊
编者按:历史系诗人林小颜以柔软的诗心,勾勒着生活点滴,倾诉着爱恨情仇,她用人生书写诗歌,也用诗歌温暖着他人的人生。  林小颜,原名潘虹如, 中国当代青年女诗歌作家,也是一名90后旅美诗人,常年穿梭于以色列和纽约,现就读于美国知名院校常春藤攻读历史,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其中声名远播的要数由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诗歌《看不见的特拉维夫》,这是林小颜在以色列战争期间得到的灵感所作。  虽然是一
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理学角度了解生物安全的含义,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生物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让学生意识到和谐的人地关系是生物安全的保障,并能够从国家安全的高度提出保护生物安全的措施,从而树立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观念,是落实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的有效途径,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  一、树立正确的安全观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对
在云南与广西交界的一个被誉为“滇粤关津”的千年古镇剥隘已沉入江中十余年,之后剥隘古镇又重新“浮出水面”——这是江边易地重建的恢复了部分古建筑的新镇。今天我欣喜地看到一本抢救了剥隘部分历史文化的书稿也艰难地“浮出了水面”,这是2019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剥隘——沉入江中的千年古镇》,此书的作者是张俊。  张俊为何许人?此书作者介绍云:张俊 云南省作家协会、云南省地方志学会、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云南
你還没有来的时候,   我就在心里想起了你的妩媚。   洋槐花开花落是你翩翩起舞的昭示。   我挥动着臂膀等待你的归来。   我微笑着把你迎接。   感受到了你的浓情盛宴。   你在心里把我映的雪亮。   一晃一回的树影让你激荡。   葡萄树下是我和你的对白。   阳光下的万物是你烘托的辉煌。   我常常怀念你的温暖。   遥远的地方我已经习惯了你的心情。   我喜欢上了郁闷。   离不开你的无奈
鸳鸯答应着连忙出来看时,只见贾母独自坐在椅上吃茶,贾夫人在那边炕上开箱子,像找什么东西的似的。鸳鸯忙向贾母使了个眼色。贾母会了意,便立起身来,道:“凤丫头这会子可好些了没有?我也瞧瞧他去。”说毕便扶了鸳鸯走进凤姐的卧室来。凤姐见了贾母,虽觉害羞却也无可奈何,只得老着脸儿,连哭带诉的将告状之事原原委委的说了一遍,贾母也吓得呆了半晌,道:“猴儿精,你就是个乱儿答,前儿家里抄家的事,里头也有你,今儿这里
关于白三的脾气,油麻地人有最确切的评价:“嘴里叼屎撅子,拿麻花都不换。”   白三平衡能力很差,走一座独木桥时,走了三分之二,掉到了河里。但白三并不朝只剩下三分之一距离的对岸游去,而是调转头,重新游回岸这边。他不信就走不过这座独木桥去!白三水淋淋地又站到了桥头上。当时,村里正有个人撑船经过这里,说:“我用船把你送过去。”白三说:不!老子今天一定要走过这座桥!”他又去走那独木。这回比上回难走,因为
庚子大疫  开年来袭  迅速蔓延  举国告急  在人们的恐惧中  一批批白衣勇士们  披挂出征  义无反顾地  逆行疫区  明知前路艰险  却冒死冲锋  可歌可泣  你们是新时代  最可爱的人  青史将谱写  你们不朽的功绩  两个多月的鏖战  终于取得了  阶段性胜利  数十位英雄  倒下了  他们用  热血和生命  诠释了使命和道义  今天  你们即将载誉凯旋  江城人民啊  又怎能忘記  你
作家自荐理由:  这篇短篇小说,是根据一位青年的相亲经历创作而成。主人公余逢君是一个理想化的青年,是一个从小在父母的羽翼下成长的青年,父母给了他富足的生活,给了他充分的自由。他就是这样一个对社会,对婚姻,对爱情充满理想化的青年。他是现实社会妈宝男的一个典型人物,从他的成长经历来看,他既没有太多的知识和社会经验,有的只是自己对社会的美好想象。当爱情需要牛奶和面包,当婚姻需要门当户对,需要物质与精神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