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剩女大声抗辩

来源 :名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810654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莎士比亚写过多首十四行诗,批评乃至诅咒剩女。他说剩女只和自己的明眸定情,把自己当燃料喂养眼中的火焰, 将一片丰沃的土地变成荒田。他呼唤40个冬天来围攻剩女的朱颜,让她独自死去时,只有肖像和她一起。他甚至恶毒地宣判,剩女未用过的美将与她一同进坟墓,成为死的胜利品,为蛆虫所享用。
  莎士比亚的口味太重了,风刀霜剑,咄咄逼人。相比之下,咱们中国古代诗人对剩女,更多却是温柔的同情,恰到好处的遗憾。
  曹植诗云“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点出剩女之剩,原因在佳人的眼界高而众人嗷嗷。杜甫诗云“唤人看腰袅, 不嫁惜娉婷”,则是对娉婷剩女的纯叹息。贺铸词“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又说“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则是埋怨与哀感的双重情绪了。
  在当代,人们(尤其是男人)对剩女的态度比较折中,既没有莎士比亚的恶毒,也不太有中国古代诗人的同情,更多的是嘲弄或歧视。实际上,“剩女”一词本身,就暗含了不恭敬乃至侮辱之意。我总觉得这个词是伪名词。什么是剩女?被挑剩了的女人,还是在时间长河中剩下的那部分奇怪的女人?剩女一词,将女人用是否婚配的标准,蛮横地划分为两种群体:被选中的,被挑剩的—而后者理所当然是可悲的异类。
  但这种推论并不合逻辑,而且冰冷粗野。为什么那些单身女性不可以是主动不嫁而一定是被动剩下?她们为什么不能因为自己不肯降低标准、放下身段、胡乱嫁人而受到赞美,却总是遭受非议、质疑,乃至接受众人以同情样子出现的幸灾乐祸?
  说到底,“剩女”一词的背后,还是“天赋夫权”的陈旧观念在作怪。女人嘛,总是要嫁人的;女人嫁之后,又总是要成为丈夫的附庸—如果生了孩子,还会成为丈夫和孩子的双重附庸。但这种观念,在现代文明的尺绳下,早已不合时宜。如沃斯通克拉夫特所言,现代世界要摆脱暴君,就不仅需要与“天赋王权”作斗争,而且必须与“天赋夫权”斗争。唯有如此,“天赋人权”的阳光,才能同样照在女人和男人的脸上,让二者都洋溢人的光芒、分享人的尊严。
  
  分享玩交友网站的经验
  (安画,媒体人,年初在百合网上成功遇到从事广告行业的老公,迅速闪婚,明年初即将升级为妈妈。)
  因为很早以前就做过对百合、珍爱和佳缘的采访,也有采访心理师,再加上自己玩得也不少,所以我觉得我可以给大家分享一点玩相亲网站的经验。
  
  放什么样的照片最能吸引人?
  最好的配比是一张正面艺术照,4~5张生活照。脸部清晰会引来更多的信,背景上,旅游环境和动物环境都不错。
  
  资料该怎么填写才最有效?
  资料其实不是很重要,多数男人都不太注意资料的。因为男人填自己的收入一般不会填实数。我所知道的都是往低了填。而且,一般来说收入填上三万的男人,大家注意看,他对女人收入就没有要求了。但在重庆,如果姑娘填上一万收入,则来信会锐减。收入5-7千的姑娘,比较容易收到更多的来信。
  
  自我介绍该怎么写?
  男人的独白写得太长的,本人多数很自恋。女人的独白中,如果没有“xxx请勿扰”,会给人的印象比较温和。总的来说,介绍自己、提出需求、描绘很有爱的远景,这三个方面1:1:1地配置,会比较容易吸引更多的来信。
  从另一方面说,如果你有很多“比我年幼请勿扰”什么的,的确可以筛选一些你不要的人类。虽然来信量变少了,但少掉的也都不可惜。所以这也可以视为一种读者群筛选和控制。
  
  怎样用相对少的钱?
  单封看信收钱是不划来的,包月比较划算。比如百合,包月只要15元。而且,你不一定每天都看,比如这一两个星期先不看信,信累积在那儿,过一个星期交一个包月,这个星期的信都可以全部看到的。另外,每个网站都有积分制度,积分抽奖也能兑换一定的看信额度。
  
  怎样让更多的人看到你?
  常常在线。根据我的观察,在线时间跟你在同等条件下的排序密切相关。也要找准时机跟比较看得顺眼的人主动搭讪,当然,也要把握适度,不能显得很急切。
  
  怎样吸引大款的注意?
  如果你不想直接打招呼,你可以有这样几种办法。
  A,不停地去看他。他是可以看到你在看他的。
  B,根据他择偶需求修改自己的资料并保持在线。
  C,如果他有博客就去留言。
  
  怎样打招呼比较好?
  男人通常是比女人有礼貌,只要你看起来还过得去,跟他打招呼,他一般都会回。但是很重要的是,不要用系统自带的打招呼的话,而应该自己根据他的资料和个人介绍来点评一句,这个点评也可以参照一下他的星座,的确是有用的。
  
  随手拍解救大龄青年
  
  2011年情人节后,“随手拍照解救大龄青年”忽然在微博上成为一股风潮:或是主动“自我营销”;或是随手拍下同事或朋友的信息,进行“友情推荐”;甚至开辟专门的微博账号或微博群,致力于大龄青年的专项“解救”工作。这种微博相亲方式新鲜好玩,利用SNS的高传播率、易操作、投入精力成本少,虽然不一定能有结果,但就像买彩票一样,多一重希望没什么不好。而且,这种‘潜伏式相亲’既保证了信息在有效范围内的传播,还避免了现实当面相亲的很多尴尬和无奈。比起火爆一时的电视相亲,这种方式降低了参与的门槛。
  
  可嫁的男性正在急剧减少
  
  女性地位的上升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好事,但男性地位的下降对女性以及婚姻来说显然是坏消息。美国女性现在面临着可嫁的男性急剧减少。当女性过剩时,男人不愿意确立一夫一妻制的关系,不断更换伴侣。婚姻制度变得脆弱时,婚姻被神圣化,独身者受到歧视,被视为威胁。婚姻其实是很晚才出现的。虽然伙伴关系已经有了350万年,狩猎者和采集者在平等的群体中发展,男女做一样的工作,都是早出晚归,共同抚养孩子。因此男女大致平等,离婚很常见。现在婚姻方面的趋势是在向几百万年前的两性和社会关系回归。直到农业经济成为财产的核心,结婚的夫妇才成为生产的核心单位。目前美国人中女性占50.8%,男性占49.2%。从1970年到2007年,女性的收入增长了44%,男性的工资只增长了6%。201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单身都市工人中,女性收入比男性高8%。女性上大学的比例也更高,2010年,55%的大学毕业生是女性。如果女性的收入超过了男性,这意味着以男性占据经济的主导地位的婚姻体制也许将绝迹。
  (2011年11月《大西洋月刊》封面专题《WHAT,ME MARRY?》)
  
  为什么我们走不出单身的怪圈?
  
  经调查,“交际圈小”、“喜欢宅在家中”、“经济条件不允许”、“工作繁忙没时间”、“对对方的要求过高”这五项甩不掉单身标签的原因,获得了众多白领们较高的认同。 (数据来源:51job网站)
其他文献
关于剩女,各有说法。当事人未必着急,旁人也自有看法。剩之一字,原有多余、余留下来之意。剩菜、剩余、所剩无几,看下来都不是什么褒义词,于是女字前加一剩字,也就多了几许悲凉的诙谐之情。然而身边一众大龄未嫁女青年,真应了那句话,剩女都是假象,主动剩下而已。剩在此也就多了几笔孤芳自赏的寂寥。梅姐的一首《女人花》可谓唱出了当下剩女们的几许情愁。  女明星恋爱结婚一直是大众媒体关心的事儿,前几年的女星只玩太极
期刊
资深相亲女这个身份对小可来说是名副其实,这些年她经历过的相亲对象从博士到中专毕业生各色皆有。当众多相亲男皆如浮云般散去,反而是第一面感觉最糟糕的那个成了好朋友,一直联系到现在,尽管对方已经结婚。小可自己也觉得特怪,一般跟她相过亲的男人过不了多久就结婚了。“也许是我给他们带来了桃花运。”  小可走出去基本上没人相信她是大学老师,还是教考古的,也许正因为她是个非传统印象中的时尚女博士,所以她对传统意义
期刊
罗家英的人生似乎充满了转折和意外:当了半辈子粤剧文武生,却最终在演艺圈被大众认同;  喜剧演出备受观众追捧,而让他获得金马金像两个大奖的,却是温情的家庭剧《女人四十》;出身于低微的旧式艺人家庭,中年患癌却幸运康复,命运最终对他露出了宽厚的笑容。  罗家英性格谦厚,从不端着老前辈的架子,对自嘲、搞笑、扮丑毫不忌讳,真实自然,也格外接地气,他身上的娱乐精神非时下年轻偶像所能望其项背。  粤剧理想  我
期刊
3月8日,已经走过了40年的巴塞尔国际钟表珠宝展再次如约而至。相比瑞士几百年的制表历史,被视作全球奢侈品市场风向标的巴塞尔表展更像一个年轻气盛的小伙,一路高歌猛进,茁壮成长。  我总习惯举这个不恰当但又再形象不过的比喻:将年初的日内瓦表展比作苹果ios系统,封闭式展出模式保证了参展商和参观人群的高端、大气、上档次;而百花齐放的巴塞尔则像极了谷歌的android,开放式宗旨成就了巴塞尔成为世界上钟表
期刊
临近年底,众多文艺小片和情感喜剧都“识趣”地赶在贺岁档硝烟区之前上了前线。其中滕华涛导演的《失恋33天》,因与老搭档文章、白百合、张嘉译再度合作,在“光棍节”显得格外有观众缘。与当年陆毅、赵薇的《情人结》;陈坤、周迅的《鸳鸯蝴蝶》相比,如今院线对电视荧屏转战过来的情侣档,显然更有消化能力。  从网络上一篇引起众人围观的分手“直播贴”到一本畅销书再到主打“圣光棍节”档期的电影,《失恋33天》不仅闪耀
期刊
在中世纪,数字命理学家们认为,所有的数字都有正负两个方面,但11是最特殊的一个。2011年11月11日,100年中只有一次是三个11联在一起,因此被称做“神棍节”,“剩女”也因而再次成为一个被消费的话题。这一年,女明星们仿佛如倦鸟入林般地纷纷都嫁人了,娱乐圈里的剩女突然成了少数派,作为普通人,眼看剩女偶像们一个个倒掉,奋而自救。剩或不剩,其实最重要的源于内心的态度。事实上,在任何一个经济发达社会,
期刊
不久前参加老六《读库》六周年见面会和饭局,见到很多多年前“饭局通知”的网友,亲切得要命,用老六的话说就是:再不相见,就2012了。虽然这些人也都微博互粉,但坐在一桌喝酒,回忆饭局和山局时光,还是幸福得像是上帝在法国。  “饭局通知”是以老六为首的一群吃货,在西祠胡同的一个秘密版论坛。这是论坛黄金年代的产物,就像现在每天上班挂在微博上不时刷新一样,当年我们登录“饭局通知”后,一天都在局里呆着。到下午
期刊
生于香港,湾仔长大,专栏作家,著有《死在这里也不错》《李敖研究》等作品。  回想起来难免微微感到可笑:我从没喜欢过Hello Kitty任何商品,但我竟然喜欢过一个喜欢Hello Kitty的女孩子。是中学的年代了,这个名牌才刚诞生不久,才刚杀入香港,而我们当时,唉,还年轻。  年轻女子喜欢Hello Kitty的理由当然能够理解,这只没有嘴巴的小胖猫在形像上集合了绮丽与浪漫、绯红与可爱,有着暧昧
期刊
据说,在世界500强的CEO中,乔布斯是唯一一个没有来过中国的决策者,但这并不妨碍中国粉丝的狂热。在乔布斯去世之前,他的故事就在被反复讲述—《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史蒂夫·乔布斯传》《缔造苹果神话 : 史蒂夫·乔布斯传》《苹果教父乔布斯传》但是,千万别买错了,沃尔特·艾萨克森的《史蒂夫·乔布斯传》才是乔布斯唯一授权的官方传记。苹果粉们兴高采烈—终于,乔布斯还是找到了一个可以托付终生故事的人。 
期刊
慈善几乎成了一个被毁掉的词。  郭美美、红十字会、卢美美,中非希望工程这简直有点同归于尽的架势。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实行善的方式并非只有捐款,你能做的,还有在慈善商店淘二手货。  你可以捐赠,也可以购买,小到针线盒、烟嘴、鼻烟壶,大到沙发、钢琴、家具等都会出现在慈善店的橱窗中。甚至时尚杂志上都会定期出现慈善商店侦查快报,即便在伦敦这座全球最昂贵也最注重风范的城市,能从慈善商店和二手复古店里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