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以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得探究教学与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一样,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如何正确理解和实施教与学,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摆在每一个参与者和关注者面前的问题.本人结合几年来使用苏科版物理新课标新教材的实践,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探究能力; 创新;思维品质;物理教学
  作者简介:唐宇鹰 (1975-),女,江苏常熟,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普遍性、重要性,消除陌生感、恐惧感,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内在动力,为搞好学习打好坚实的情感基础.在搜集物理现象时,既要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此可介绍一些基本的调查、归纳方法,进行启发诱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调查,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要组织学生交流发言,让他们相互借鉴启迪、激思导情、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创造良好的前提.
  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课程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也就是说,物理课应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科学精神在探究中生成.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我谈点粗浅认识.
  1认识探究的价值是培养探究能力的可贵前提
  在培养探究能力前首先要学生认识探究的价值.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在培育的过程中不断养成,才能逐步提高.为了能达到“不断提高”的目标,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树立“人人具有创造力”的观念,时常注重学习、借鉴、吸取前人或他人的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
  例如:在讲“天平使用方法”时,总结归纳出“放”、“游”、“调”三字经.讲“牛顿第一定律”时,传授这一定律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侧重于传授从实验模型观察到逻辑假设验证的创新思维研究方法.再讲“电生磁”的和“磁生电”的过程中,侧重在教给学生探究方法,观察上的创新思维反证法.经过物理教学中研究方法的导向分类,初步展示探究教学,让学生从一个又一个“这是怎么回事”中,开始讨论学习,又在一个又一个“原来是这么回事”的探究思维过程中,认识探究的重要,掌握物理知识和研究方法,极大地开发出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一定的具有个性特征的探究思维方式.所以一段教学之后,遇到求解空心球一类的一题多解的物理问题时,同学们很快地以不同方式、途径求解,得到正确答案.可见,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2创设问题策略是培养探究能力的有效性处理
  在教学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因基础与思维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不善于思考,惰性大,特别是初中学生思维能力还不强,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且懒得进行自主探究.对于这部分学生除了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以外,还要特别采取启发式教学,从学生的心理着手,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把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多种问题形式和思维载体,如阅读理解型问题、类比型问题、总结概括性问题、知识迁移型问题、物理与化学、数学相关的综合问题、物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关的问题等.通过设疑的方式形成问题空间.在问题与求解心理之间创设一种触及学生情感领域的情境.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一种释疑的最佳心理状态,达到问题意识与心理情境的融合,促使学生不怕困难与挫折.如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提出“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影响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哪些?”的问题,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及探究.为“问题”而“思”、为“问题”而“问”、为“问题”而“学”、为“问题”而“创”.在教学中,把学生的问题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时间总量原则上每节课不少于10分钟,并把课内、课外的提问有机的结合起来.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物理问题本”,让学生随时将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奇思妙想及时记录下来,并定期评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及“最佳问题人”,在一段时间后将评出的最有价值的问题拿出来在班上进行讨论、交流.对普通学生在累积记分的基础上,给予恰当的奖励.如开放实验室,按自己的意图进行一次实验等,使学生从关心今天“得多少分”,向关心今天“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转变,直至培养出学生有自主探究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是探究能力培养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在民主、平等、合作的氛围下,教师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优化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学生的学而教,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以增加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感悟,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对教材进行调整、筛选和补充,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全新的“基于教学资源的多元化的学习”,实现了课堂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的重构.如在学习“功率”这内容时,书中介绍了某型号轿车的部分数据.轿车已经是现在很多家庭的代步工具,通过了解这样一些数据有助于学生对汽车的生产以至于我国的汽车发展工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及时了解到国内外,过去和现在的科学技术成就,而且大部分初中学生特别是男生对汽车比较感兴趣,这样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物理的兴趣,让他们觉得物理是非常有用的学科.社会调查、科普活动等是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手段和形式,如讲到温度时,为了更直接具体的了解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尝试让学生对环境温度进行走访、调查,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对当今的环境问题,对反常的气候现象等进行有效的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环保意识.在学了“静电”后,组织学生到工厂车间现场体验,调查静电带来的严重后果,并提出减小静电的有效措施等,这样的社会调查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关心社会、服务社会,在提高学生正确应用知识能力和社会决策能力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也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4适当调控,营造探究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创新的学习方式,学生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适当调控,营造探究氛围.探究学习初期应该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旨,师生共同开发一些简单且易操作的小课题进行研究,切忌提出一些太大或太难的问题,使学生无从下手,失去信心.探究性学习选题的开发,一方面应以教师为主,以教材内容为依托,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兴趣爱好,由教师直接给出问题.
  如在教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教师播放一些关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影片,请同学思考回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再请他们进行探究验证.另一方面应积极鼓动学生,让学生明确研究问题所需的知识范围和实际能力,将学生的问题作进一步的筛选与改进,使问题变得具体可行.如在“制作天平”活动时,请学生先设计方案,从生活在中选择器材进行制作,最后看谁制作的更好.在学生尝试到了探究学习的乐趣后再拓宽探究的领域和难度.
  杨振宁教授认为:很多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形成一种印象,认为物理学就是一些演算.演算是物理学的一部分,但不是最重要的部分,物理学最重要的部分是与现象有关的.绝大部分物理学是从现象中来的,现象是物理学的根源.由此可见,物理现象对物理学研究起着重要作用,物理现象也是物理探究的源泉.
  总之,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形成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切实推行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为实现科技强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獻:
  [1]朱行建,吴继宁.中学物理探究能力评价的方法与案例 [J],考试研究,2013(5).33.
  [2]张大昌 .从物理课程看科学探究[J].中学物理,2015(3):44-45.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物理作为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物理教师应当实行有效的导入教学,帮助学生学好物理知识,这既是我们的愿望,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巧设导入;激发兴趣;课堂效果;自主学习;有效教学;增强自信  作者简介:刘兴昌(1976-),男,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巧设课堂导入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很快进入角色,积极参与教学的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利用霍尔传感器磁控开关设计的计步器原理,不仅能够实现精确记录步行的步数,而且针对教师行业和骑行者的计步效果也比传统计步器更加精确.  关键词:霍尔传感器;穿戴式;计步器  作者简介:陈胤佳(2000-),男,北京人,在读高三学生.  1课题来源与构思  步行作为科学、安全、时尚的运动方式在国内外受到越来越多人群的青睐,计步器是一种日常生活锻炼有效而方便的监控器,可以计算人
初中物理科普教育课长期以来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但是科普教育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至关重要,本文尝试借鉴初中物理能力导向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和策略,针对初中物理
摘要:“子弹射击木块”是高中物理涉及牛顿运动定律知识、能量 、动量知识等的综合题,本文结合图形对其中两个木块用弹簧链接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高中数学微分知识建模与求解,利用MATLAB编程实现,最后用一个实例用图形阐述了两个木块的运动情况,结果可靠、形象生动.  关键词:子弹;木块;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建模  作者简介:程舒扬(2001-),女,山东青岛,高中二年级,理科生.  子弹射击木块问
撷取来自“面向2035:重启‘学’‘育’方式变革—现代学校改进新思维暨陶行知教育思想新实践研讨会”的部分观点,管窥现代学校改进的新思维和新路径.一要读懂时代特点和社会
摘要:物理创新实验是开展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物理教师不止要传播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观念,更为重要的是要启迪学生的智慧,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可操作性的层面, 结合具体实验案例,对中学物理创新实验的设计和运用进行一些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物理创新实验;改革实验;呈现方式;优化升级;设计新实验  作者简介:毕亮(1984-),男,云南弥渡人,学士,云南省绿春县第一中学一级
摘要在社会建构视域下,学校品牌是学校、家长、社会、政府等多元主体所建构的“重叠共识”,是教育利益相关者有关“何谓优质学校”的语言塑造,存在着鲜明的空间、时间与意义建构。学校品牌建设的焦点有必要从“前台”转向“幕后”,走向“过程”“生态”“面向人人”的思维范式。社会建构意义上的学校品牌行动,有利于形成教育治理新格局,推动治理主体变“多”,治理机制变“活”,治理效果变“实”,最终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摘要: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改变过去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实验研究的子课题之一,也是我国目前中小学中一个热点的研究问题.目前国内对探究学习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对其概念与本质的认识还未达到统一,并且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待提出更为有效的举措.  关键词:探究;学习;课程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系列目标,其中一项核心目标就是要
摘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朝阳实验学校通过建设“思考力课堂”,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地。“思考力课堂”的实施包含“明”“问”“思”“辩”“悟”“用”六个元素,注重课前预学,课中依单自学、分享合学、反思悟学、检测固学,课后通过开放性学习活动拓展学习内容。  关键词深度学习;思考力;预习单;学习单;高阶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19)12-
摘要:本文从南疆基础教育现状出发,探求适合该地区师生的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四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复习引入、自主学习、重点理解、练习巩固”四个基本环节,有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针对性强且简单、实用、易操作、可复制,极具使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四分”;教学模式;探究  1研究背景  2016年,笔者有幸被深圳市教育局选派赴新疆喀什地区支教.  经过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