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高职教育探新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f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分析了当前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 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8-0148-02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办学层次,只有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具有发展能力的合格人才,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从而为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可持续发展是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2003年年初,国务院颁布了《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提出:“科教兴国,充分发挥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的紧密结合,提高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文化素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高职教育本身就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组成部分,并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保障;另一办面,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又是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高职教育通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来满足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教育自身要求可持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办学层次,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09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已达1184所,年招生规模超过310万人,在校生达900多万人。高职教育只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顺应了现代化建设急需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但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展到这么大的规模,也存在教育质量下降的问题。教育质量是高职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高职教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高职教育必须从注重数量和规模转到注重提高培养质量上来,以满足人民的要求,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人本身的发展要求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即人的创造性活动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人的精神发展是人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发展的动力源泉。人的精神包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只有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起来,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然而,长期以来,许多高职院校对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征作了较褊狭的理解,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往往忽略对其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重视满足学生当前就业的需求而往往忽略学生日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适应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改革和创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高职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养成,是当前高职教育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影响我国高职教育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我国高职教育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研究不够。具体表现为:一方面,还没有建立起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广大教职员工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知之甚少。我国的高职院校很多是从中专校升级而来的,在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的各个方面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如片面强调企业具体岗位的技能要求,或片面强调就业范围的广泛性。
  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体系还未完全建立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体系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主要包括持续并适当的经费投入,完善而又较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数量足够的掌握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教育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软件主要包括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之上的高职教育法律法规、管理制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体现“以人为本”精神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及教学方法等内容。高职教育应尽快建立和健全可持续发展体系,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现我国高职教育
  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途径
  建立健全我国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法制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专门涉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地方不多,且多是目标性的、原则性的。为使高职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使高职教育发展有全面、权威的法规保障,应出台一部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上的《高职教育法》,用法律形式明确规定高职教育的性质、任务、管理职责、经费投入、培养目标等内容。高职教育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是实现我国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证。
  落实和扩大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高职院校是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载体应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的办学自主权,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促使高职院校回归到以教学为中心,改变教育行政化倾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能真正履行其“教书育人”的职责,才能办出特色,才能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并促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增加经费投入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高职教育的办学性质决定了高职教育特别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在教学设施与设备方面要求比较高,投入比较大。目前,我国教育经费投入较少,且大部分给了普通教育,投入到高职教育的就更少了。短时间内高职教育规模扩大了数十倍,但经费没有相应地增加,导致高职学生人均教育经费下降。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高职院校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不足、教学场地狭小、师资数量不够、师资质量不高。为了确保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应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体、政府投入为主体的方针,不断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力度。
  师资培养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教师。教育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富有活力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具体措施有:一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出一支具有为人师表、严于律己、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热爱学生、团结协作等职业道德的教师队伍。二是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高职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一方面,从企业引进人才,另一方面,采取校外培训、校内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三是努力提高高职教师的学历层次。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大力引进高学历人才,或鼓励本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提高学历层次。四是加强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研究是源,教学是流,不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高职学校教师难以成为优秀的教师。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转变思想,改变观念,在各教学环节中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之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科学的实践精神、丰富的文化修养,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并能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实践中去。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组织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具体而言:一是在教学观念上,要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情感因素,真正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主动选择、能动适应客观世界的能力以及具有积极创新的精神。二是在教学目标上,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全面为宗旨,培养学生具有全面、和谐发展的素质,达到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协调、身体与心理发展的协调。三是在教学内容上,着眼于课程综合化。综合化的学科内容应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反映社会变化和社会问题,并保持科技、人文和社会学科内容的合理分配。四是在教学过程上,要着力奠定学生的终身学习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学会”为“会学”。五是在教学管理上,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面对高职教育的诸多困难,如办学经费紧张、教师资源不足、实训实验设备不够等,只有转变思想、改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才能克服各种困难,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汉族,陈涛,崔德明.体制创新与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J].职业与教育,2007,(35):8-l0.
  [2]赵连华.论高等教育的观念创新与体制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7,(3):10-11.
  [3]范启华,邱永渠.浅谈新时期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职教论坛,2007,(12):19-20.
  [4]王浪,凌云.面向人的全面发展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08,(20):23-24.
  
  作者简介:
  夏罗生(1970—),男,湖南益阳人,硕士,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控技术应用。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职校数学教学的现状,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背景下,数学教学应明确课程定位,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行模块化教学,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坚持评价多元化。  关键词:就业导向;能力本位;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10-0105-02    教育部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
利用非线性分析了不动点定理和锥理论,讨论了一类泛函微分方程的正周期解的存在性问题,所得结果改进了已有的文献结果.
摘要: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职业师范院校学生实际,积极探索养成教育途径,以期提高职业师范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关键词:职业师范院校;学生;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1-0084-03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连续进行了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的
摘要:教室作为职业学校传播文化、培育人才的空间,是学生大部分时间学习和活动的场所。创设充满职业氛围的教室环境对职业人才培养具有很大的磁场效应和辅助作用。本文对职业学校教室环境的创设提出了几点建议,目的是为学生创设充满职业氛围的教室环境,增加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职业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因素,消除那些空洞的、非职业性因素。  关键词:中职生;教室环境;职业氛围;创设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
摘要:通过分析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结合中职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特点,提出了日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和内容,著重分析了几种日语人才培养手段,并设计了日语学生过程性评价体系。  关键词:中职:日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性评价  中田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3-0047-02    日语专业的设立是我校的一项重要发展成果,进一步提高了我校外语专业人才培
针对中药提取过程中温度控制的重要和困难,通过将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结合成模糊PID控制来改进传统的温度控制系统.利用模糊推理方法实现对PID参数的在线自整定,使多功能反应罐内
目的了解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在我院的分离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对分离出的细菌采用常规鉴定或用MicroScan WalkAway96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摘要: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对测量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应从教材的选择,教学目的的转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实践教学的完善及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等几个方面探讨高职测量学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职;土建类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S0-0080-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职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