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我国语文教学中新出现的一种阅读教学方法。群文閱读将多篇相关文章集合在一起,通过群组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开拓视野、增加知识储备。当前,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的现象,群文阅读可以很好地解决这种问题,让学生从“在阅读”变为“会阅读”。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简单来说,就是教师以某种方式,将一些相关的文章整理归类,让学生进行多篇文章的群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理解文章与文章之间的管理、分辨文章与文章之间的区别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同时,群文阅读也很适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和小组讨论,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学生的阅读方式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有很大的作用。
1 群文阅读在教学中的作用
群文阅读在当下的阅读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语文很多的知识内容都需要学生以阅读的方式进行学习,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识记能力、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然而,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对阅读产生畏难的情绪。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阅读的难度也在一点一点地增加,阅读的篇幅变得更长,文章的内容也变得更加艰深。很多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并没有跟上教学的脚步,在年级增加的过程中并没有学会如何面对更有难度的文章,因此就会在学习中掉下队来。
“每个字都看得懂,可是组合在一起就是不知道在讲些什么”这是目前很多学生在阅读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存在这样问题的学生,明显就是处于“在阅读”的状态,也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只是机械地在读文字,并没有对文字所表达的意思进行深入理解,更没有领会作者写作一篇文章的意图。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学生,还是不“会”阅读。而群文阅读就恰恰能打破学生这样的阅读障碍,让学生通过有关联文章的群组阅读,在对比中找到不同文章中的共同点。在大量的阅读积累中,让学生学习到思考和理解文章内涵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做到“会阅读”。
2 群文阅读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了解到,群文阅读在我们的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仍然要明白,想要应用好这种教学手段,还要有正确的方法。
2.1 由课内到课外:延伸阅读内容
一般来说,群文阅读的起点还是在教材内的文章中。教师在教材中找到优秀的课文并进行拓展,为学生收集相关的文章,将这些文章整理在一起,让学生在课上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阅读和讨论。
比如,当教师在课堂上讲到《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时,就可以通过检索这篇文章的出处来寻找相关的文章。这个成语故事出自韩愈的《原道》一文,选自《韩昌黎集》。教师可以将与《坐井观天》这篇文章相关的文章整理出来,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中分组,组内成员交换阅读不同的文章,然后让每组的学生进行组内讨论,再由每组选出代表进行集体课堂讨论。在这样的群文阅读中,学生的阅读量会迅速扩充,阅读思路也会在讨论中被打开。
2.2 由一篇到一本:增加阅读的体量
上文说到过,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阅读篇幅的体量会不断增加,深度也会不断增。学生由阅读单篇文章变为阅读一本书,这其中增加的不仅是字数,更需要学生对只是有整体的统筹和构架的能力,能够理解一个作者在长篇的论述中一直遵循的主线观点和思维逻辑。
当阅读量增加到一本或几本时,教师就不能安排学生完全在课上完成阅读了。这时教师需要安排学生在课下完成阅读计划。还以上面的课文举例。当教师为学生找到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的出处——《韩昌黎集》时,还应该为学生找到相关的儒学文集。教师安排几本为一组,让学生在一定的周期内阅读完,然后再进行课上讨论。在每一组的阅读结束后,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一定会大大提升。
综上,通过“群文阅读”,学生可以在量的积累中达到阅读质量的提升,在大量的阅读中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在对比阅读中领略不同读者的观点。在这样的阅读训练中,学生才能真正地从“在阅读”变为“会阅读”。
(作者单位:重庆市綦江区北渡学校)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简单来说,就是教师以某种方式,将一些相关的文章整理归类,让学生进行多篇文章的群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理解文章与文章之间的管理、分辨文章与文章之间的区别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同时,群文阅读也很适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和小组讨论,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学生的阅读方式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有很大的作用。
1 群文阅读在教学中的作用
群文阅读在当下的阅读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语文很多的知识内容都需要学生以阅读的方式进行学习,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识记能力、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然而,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对阅读产生畏难的情绪。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阅读的难度也在一点一点地增加,阅读的篇幅变得更长,文章的内容也变得更加艰深。很多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并没有跟上教学的脚步,在年级增加的过程中并没有学会如何面对更有难度的文章,因此就会在学习中掉下队来。
“每个字都看得懂,可是组合在一起就是不知道在讲些什么”这是目前很多学生在阅读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存在这样问题的学生,明显就是处于“在阅读”的状态,也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只是机械地在读文字,并没有对文字所表达的意思进行深入理解,更没有领会作者写作一篇文章的意图。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学生,还是不“会”阅读。而群文阅读就恰恰能打破学生这样的阅读障碍,让学生通过有关联文章的群组阅读,在对比中找到不同文章中的共同点。在大量的阅读积累中,让学生学习到思考和理解文章内涵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做到“会阅读”。
2 群文阅读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了解到,群文阅读在我们的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仍然要明白,想要应用好这种教学手段,还要有正确的方法。
2.1 由课内到课外:延伸阅读内容
一般来说,群文阅读的起点还是在教材内的文章中。教师在教材中找到优秀的课文并进行拓展,为学生收集相关的文章,将这些文章整理在一起,让学生在课上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阅读和讨论。
比如,当教师在课堂上讲到《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时,就可以通过检索这篇文章的出处来寻找相关的文章。这个成语故事出自韩愈的《原道》一文,选自《韩昌黎集》。教师可以将与《坐井观天》这篇文章相关的文章整理出来,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中分组,组内成员交换阅读不同的文章,然后让每组的学生进行组内讨论,再由每组选出代表进行集体课堂讨论。在这样的群文阅读中,学生的阅读量会迅速扩充,阅读思路也会在讨论中被打开。
2.2 由一篇到一本:增加阅读的体量
上文说到过,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阅读篇幅的体量会不断增加,深度也会不断增。学生由阅读单篇文章变为阅读一本书,这其中增加的不仅是字数,更需要学生对只是有整体的统筹和构架的能力,能够理解一个作者在长篇的论述中一直遵循的主线观点和思维逻辑。
当阅读量增加到一本或几本时,教师就不能安排学生完全在课上完成阅读了。这时教师需要安排学生在课下完成阅读计划。还以上面的课文举例。当教师为学生找到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的出处——《韩昌黎集》时,还应该为学生找到相关的儒学文集。教师安排几本为一组,让学生在一定的周期内阅读完,然后再进行课上讨论。在每一组的阅读结束后,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一定会大大提升。
综上,通过“群文阅读”,学生可以在量的积累中达到阅读质量的提升,在大量的阅读中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在对比阅读中领略不同读者的观点。在这样的阅读训练中,学生才能真正地从“在阅读”变为“会阅读”。
(作者单位:重庆市綦江区北渡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