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的新《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强制性国家标准已于6月1日正式实施。新标准将房间空调器产品按照能效比大小划分为三个等级,其中1级表示能效最高;2级表示节能评价值,即评价空调产品是否节能的最低要求;3级表示能效限定值,即标准实施以后产品达到市场准入的门槛。这意味着,此后,低于现有二级能效标准的空调将不符合入市资格,市场上的旧标准三、四、五级能效空调都将退市。此外,据国家新的财政补贴标准,原一级能效的大1P空调的补贴额度,由500元降至150元;1.5P及大1.5P空调,补贴额度由450元降至150元;2P与大2P空调的补贴额度,由650元降至200元;而3P空调的补贴额度,则由850元降至200元。
新《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强制性国家标准及新财政补贴标准实施后,尚未售出的旧标准三、四、五级能效空调该怎么处理?商家会心甘情愿自愿退出吗?商家自行粘贴空调能效标识,将高能耗空调改头换面欺骗消费者怎么办?其实,人们的担心不无道理。
为了防止有的企业快速消化库存,让高能耗空调变脸,或搭乘家电下乡顺风车,或直接投放乡镇卖场销售,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予以应对:
首先,应加大对重点空调生产企业的补贴力度,尽快出台变频空调下乡补贴政策,完善相关配套的优惠措施,让这些企业有利可图,自愿回收未售出的旧标准三、四、五级高能效空调。
其次,要加强生产环节监管,完善能效标识的检测、粘贴,杜绝企业随意自行粘贴空调能效标识、自检能效比,减少某些不良企业投机取巧的机会。
再次,加强流通环节空调品质监管,根据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严厉查处将高能耗空调改头换面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最后,亦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消费者加强学习,加以防范。一是要掌握空调方面的基本知识,增强辨别能力,尽量避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防止被忽悠;二是在购买空调及开拆包装后安装时,认真核对说明书及空调本身的标识,看清楚空调本身标明的能效比、能耗、制冷量、制热量等基本数据与说明书中的是否一致,并保存好有商家盖章的销售发票或销货单,即使以后发现被商家欺骗亦能提供相应证据;三是要学法、用法,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遇到商家以高能耗空调冒充低能耗空调销售时,应当勇于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具体来说,包括:1、有权要求更换、退货或赔偿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40条明确规定:“售出的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给购买产品的消费者造成损失的,销售者应当赔偿损失:(一)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的;(二)不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三)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有权要求给予双倍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消费者一旦被商家欺骗,又该通过哪些途径寻求救济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47条分别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因产品质量发生民事纠纷时,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或者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通过协商、调解解决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当事人各方的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各方没有达成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因此,消费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上述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江西省兴国县人民法院朱炳辉
新《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强制性国家标准及新财政补贴标准实施后,尚未售出的旧标准三、四、五级能效空调该怎么处理?商家会心甘情愿自愿退出吗?商家自行粘贴空调能效标识,将高能耗空调改头换面欺骗消费者怎么办?其实,人们的担心不无道理。
为了防止有的企业快速消化库存,让高能耗空调变脸,或搭乘家电下乡顺风车,或直接投放乡镇卖场销售,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予以应对:
首先,应加大对重点空调生产企业的补贴力度,尽快出台变频空调下乡补贴政策,完善相关配套的优惠措施,让这些企业有利可图,自愿回收未售出的旧标准三、四、五级高能效空调。
其次,要加强生产环节监管,完善能效标识的检测、粘贴,杜绝企业随意自行粘贴空调能效标识、自检能效比,减少某些不良企业投机取巧的机会。
再次,加强流通环节空调品质监管,根据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严厉查处将高能耗空调改头换面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最后,亦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消费者加强学习,加以防范。一是要掌握空调方面的基本知识,增强辨别能力,尽量避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防止被忽悠;二是在购买空调及开拆包装后安装时,认真核对说明书及空调本身的标识,看清楚空调本身标明的能效比、能耗、制冷量、制热量等基本数据与说明书中的是否一致,并保存好有商家盖章的销售发票或销货单,即使以后发现被商家欺骗亦能提供相应证据;三是要学法、用法,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遇到商家以高能耗空调冒充低能耗空调销售时,应当勇于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具体来说,包括:1、有权要求更换、退货或赔偿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40条明确规定:“售出的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给购买产品的消费者造成损失的,销售者应当赔偿损失:(一)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的;(二)不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三)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有权要求给予双倍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消费者一旦被商家欺骗,又该通过哪些途径寻求救济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47条分别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因产品质量发生民事纠纷时,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或者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通过协商、调解解决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当事人各方的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各方没有达成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因此,消费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上述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江西省兴国县人民法院朱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