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设计应关注三个“性”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a452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方案的目标制定基本上关注到了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过程也能为目标的达成服务,活动期间幼儿进行了几次操作,教师还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演示。但是,我觉得整个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幼儿的主动性没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我认为要想提高科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着眼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可作如下思考:
  一、趣味性
  设计科学教育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并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好奇、好动、好探究是大班幼儿的典型特点。在该活动中。幼儿有三次操作,前两次是在封闭的不同大小的塑料瓶中吹气球,但均以失败告终;第三次是在带有洞眼的瓶中吹气球,幼儿虽然成功了,但秘密是由教师告知的。这样的活动趣味何在?教师为什么不直接提供各种瓶子(塑料的、玻璃的,有洞眼的、没洞眼的,洞眼小的、洞眼大的,洞眼少的、洞眼多的),让幼儿自己去探究、发现、总结经验呢?要知道,当幼儿对引发现象的原因比对现象本身更感兴趣时,说明他们正在发展一种更高层次的科学兴趣。
  二、开放性
  整个科学教育活动从开始到结束,都应该同幼儿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一次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而每次活动的结束则应使幼儿有进一步探索的可能,成为获取新经验的开始。原方案在这点上比较欠缺,且不说开始部分是否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结束部分“教师提供安全钉让幼儿给瓶子戳洞,体验成功地把瓶子里的气球吹大的快乐”就是重复或模仿教师之前的示范,最多起到巩固知识经验的作用。因为它不能鼓励幼儿继续发现,所以并不是开放式的。在整个活动中,幼儿都是按照教师的预设亦步亦趋,主动探究不够。
  三、活动性
  幼儿是通过操作活动与材料产生交互作用而获得科学经验的。原方案虽有三次探索,但每次都是教师让幼儿操作的,且大多是验证性的。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说得太多,其实有些环节完全可以交给幼儿自己去探究、总结。比如,可让幼儿自己去比较在有洞眼与没洞眼的瓶中吹气球有什么不同,在洞眼大而多与洞眼小而少的瓶中吹气球又有什么不同。因为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幼儿本身力气又比较小,所以不妨请幼儿两人一组合作进行实验:会吹的人负责吹气球,不会吹的人负责用手或碎纸去检验从瓶子里排出来的空气。
  总之,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想方设法呵护和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究,获得新经验。
其他文献
本月是我园的主题特色活动月——读书月,为了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增强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要求孩子在成人的带领下每人阅读八本图书,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组织“小小故事会”,等等。  悦悦是个大胆的男孩,有很强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又乐意在集体中表现。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小故事会”活动,我想先请悦悦带个头做个示范。于是,在“小小故事会”之前,我请悦悦妈妈提前帮他作好准备。  “
“今天很冷,快,穿上一件外套。”“这杯水一点也不烫,你喝点。”“跳累了,坐下休息一会儿。”我们说出这些话以后,孩子们可能会按我们说的做,也可能不按我们说的做,当孩子不按我们说的去做时,我们常常下意识地想:这孩子怎么不听话呢,我都是为了他好。其实,天气的冷热、水温的高低、身体疲劳与否都是每个人自己的感觉。而我们常常喜欢把自己的感觉当成孩子的感觉,然后包上爱的外衣,要求孩子跟着我们的感觉走,实际上孩子
今天,霏霏在上厕所时把秋裤尿湿了一点点。在我帮她换上干净的秋裤,再准备帮她穿上外裤时,霏霏说:“不要穿这条,我要换一条!”我说:“外裤没有湿,只是秋裤湿了,所以外裤不用换。”“不,我就要换!”最初,我以为她不相信外裤没湿,于是让她摸了一下裤子,说:“你看,这条裤子是干的,可以穿的。”接着,我又试图帮她穿上原来的裤子,这时霏霏边躲边说:“不行,我就要再换一条!我以前都是这样的!”看她如此坚持,我也就
期刊
早晨,硕硕与我打过招呼后,便将一摞药包递到我眼前:“老师。我的药。”……长得壮实、吃饭睡觉都很好的硕硕近段时间一直在吃药,感冒药、止咳药、消炎药一样不少。看硕硕的精神状态及活动情况,一点也不像生病的模样。大家都知道,是药三分毒,常吃药会破坏孩子的免疫力,危害孩子的健康。于是我把我的想法与硕硕妈妈作了沟通,她说是孩子自己说有点感冒了,所以让他吃点药预防预防也好。这话听起来不无道理。让不是医生的我一时
在我们家乡有个风俗习惯,那就是过端午节时大家会拿着煮熟的鸡蛋互相碰撞,谁的鸡蛋没有被撞破,就说明谁的运气好。在端午节后第一天,孩子们纷纷带来鸡蛋和我的鸡蛋碰撞,结果我带的鸡蛋撞破了大多数孩子带的鸡蛋。这时,宜宜提出了一个疑问:“老师,为什么你的鸡蛋能碰碎我们这么多鸡蛋呢?你的鸡蛋里有什么东西吗?”“没有啊!可我有个获胜的法宝,就藏在鸡蛋里。”“是什么法宝?快告诉我们。”孩子们迫不及待了。“你们别着
中国古代文学是一个历史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它与中国大历史、文化紧密相连,显示出特有的民族性、传承性、时代性的特征。它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同时有兼容了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
有一次,小喆突然跑到我面前,眼里噙着泪水,特别委屈地问我:“老师,我丑吗?”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问我。“阳阳说我丑……”他哽咽着,眼泪不停地流。看着眼前这个黑黑瘦瘦的小男孩,我一时不知道该怎样处理这件事情,只是下意识地蹲下身轻轻地擦去小酷的泪水,轻声地安慰他:“老师觉得你一点也不丑,你会做很多事情,是一个能干的小男孩。”  孩子们继续玩着,我却在想,到了大班,“漂亮”是大多数孩子喜欢讨论的话题。女
设计意图:  歌曲《秋天弯弯》从弯弯的果实人手描绘秋天丰收的景象,又以“弯弯的扁担”“弯鸾的手臂”“弯弯的嘴儿”将歌曲推向情感的高潮,充分表现出人们对秋天丰收的喜悦之情。该歌曲歌词简单易上口,旋律优美欢快且重复较多,适合大班上学期幼儿学习。不仅能帮助幼儿梳理有关秋天的经验,更能让幼儿体验秋天丰收时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和内心的喜悦。  秋天的果实是幼儿比较熟悉的,将幼儿的这些经验加以梳理,引出一句句歌
我曾经看到一则短文《乌龟与男孩》,它引起了我的共鸣。  小男孩很想和乌龟一起玩耍,但乌龟却把头脚缩进了壳里,任男孩用棍子捅它,敲它的壳,把它掀翻在地上……也不见一点效果。爷爷看见了,便说:“不要用这种方法,来,我教你一个更好的办法。”他让男孩把乌龟带进屋内,放在暖和的壁炉旁,几分钟后乌龟觉得热了,伸出了它的头和脚,主动向男孩爬去。“有时候人也像乌龟一样,”爷爷说,“不要用强硬的手段逼迫他。只要以善
设计意图:  民间童谣《房子里有箱子》充满童趣、富有绕口令色彩。童谣原有八句,因里面的匣子这一物品已经远离幼儿生活,所以我根据需要改编为了六句。童谣语言浅显,通俗易懂,节奏明快,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小班幼儿诵读。童谣中,房子、箱子、盒子、镯子等物品一层层地打开,又一个个地关闭。通过学习童谣,孩子们既可以认识更多带“子”字的物品,又能够理解物品之间的空间关系,还能练习正确发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