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利用小学音乐课对学生进行合唱艺术教育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272939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合唱不仅是一门舞台艺术,具有很强专业性,同时具有极大的教育功能。合唱能影响和培养青少年相互配合的能力、培养儿童的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感,合唱有利于儿童美感的培养,给学生以歌唱的体验。所以,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合唱在音乐课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合唱作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一个内容,从大的方面来看,虽然已经得到了国家以及教育部门的比以前更多的重视,但在中小学的课程当中,甚至是在音乐课中,还是显得那样的微不足道。另外,从合唱本身来看,作为一门课程,特别是音乐课当中的部分内容,也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
  当今,对童声合唱的研究十分繁多,著作也很丰富。但是,这些著作针对的都是经过挑选的童声合唱团而不是音乐课当中的孩子们。而对于怎样把“合唱作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一个内容”把合唱贯入中小学的音乐课当中的研究却微乎其微。本文基于上述原因,拟通过对小学音乐课中的合唱课的现状的分析,并结合童声合唱训练的基本规律和特征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对中小学音乐课中的合唱有所帮助。
  二、合唱课的重要性
  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高雅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在给学生以旋律美,和声美和情感美的同时,又能使学生受到集体主义的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抓好合唱教育尤为重要。
  合唱能影响和培养青少年相互配合的能力;合唱可以培养儿童的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感;合唱有利于培養儿童的美感;合唱可以给与学生歌唱体验。
  三、小学音乐课中合唱课的现状
  目前小学音乐教材从二年级就加入了合唱欣赏和简单合唱曲目,很明显合唱课已经成为小学音乐课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合唱在音乐课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教材中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篇幅短小而且简单易唱的,不像专业合唱团唱的一些曲目那么难,在我认为这很适合于音乐课中合唱的学习和演唱。
  从教学方面来看,呈现出不均衡的现象。在大中城市的中小学音乐课中,都已经把合唱带入了课堂中,使大部分的学生都能了解并学习合唱。但由于受多方面条件限制合唱课的开展也存在发展不均衡等多方面的问题。像有些偏远地区学校的音乐课,甚至是在城市学校中的音乐课,很多还停留在只是“教唱歌曲”的阶段,这对合唱课的开展十分不利。音乐课虽然是小学课程中的必修课,但由于不是重点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所以没有统一的考试,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严格的教学计划,因此造成了合唱课很随意的问题。
  从合唱教师方面来看,水平差异很大。学校合唱课只是作为小学音乐课中的一部分来学习的,还没有专门的合唱教师,教授合唱课的一般都是学校的音乐教师。由于受学历和专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音乐教师教授合唱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有的教师在合唱方面有足够的经验和知识”。
  四、怎样解决小学音乐课中合唱存在的问题
  (一)对教师的要求
  1.作为音乐教师应具备合唱指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指挥是一个合唱团的灵魂。“一个合唱团要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去做,都要取决于指挥者的水平,能力余决断”。
  2.音乐教师要有正确的合唱训练方法
  合唱是一种集体的活动,因此要顾及到每个学生,所选的题材也要顾及到每个学生的能力,切勿好高骛远。基本要求达到了,其他问题才容易解决。
  3.音乐教师要有正确的声音观念和正确的声音训练方法
  音乐课中合唱声音的学习虽然不像合唱团的排练那样严谨,但正确的声音观念和正确的声音训练方法是教师必须掌握的。
  以上三点所讲述的是对合唱指挥的要求,也许在我们的合唱教学中不是很实用,但这对于上合唱课的教师来说是必须掌握的内容。除了以上三点之外,教师还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音乐教学法,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等。
  (二)对上课模式的要求
  1.切勿把合唱课上成合唱排练课
  合唱课的学习与合唱团的排练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很大的不同。两者都是让学生学习合唱,且都是尽可能的让学生唱出美好的歌曲。但合唱团的学生多是对合唱感兴趣或是有这方面专长的,属于少数人群。合唱课的开展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情操,这就有别于合唱团的排练。
  2.从培养孩子们对合唱的兴趣入手
  从感受和鉴赏入手:经常给学生欣赏一些中外著名合唱团演唱的作品,让学生有意识地感受乐曲的和声美、旋律美等,并且让学生自己区分童声、混声、女声和男声合唱,逐步领会音乐的妙处, 对合唱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引导他们“想唱”合唱。
  由浅入深的学习:在教学时可以先选用一些学生喜欢的独唱歌曲用轮唱形式来演唱,演唱要求声部之间不能比声音大小,大家是一个整体,唱自己声部的时候还要学会听其他声部的演唱。这样的演唱形式会让学生觉得比齐唱同一首歌曲有趣得多。
  3.让学生随时感受自己歌唱的进步
  在学生对于合唱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要逐步给他们提一些要求,让学生感受到“这样歌唱是比之前那样唱好些”。一首好听的歌曲与感情的投入是分不开的,让学生带着感情歌唱是必要的。怎样让学生投入感情的演唱歌曲也是很讲究方法的,如“你觉得这首歌的情绪是怎么样的?那你们能不能带着这样的情绪来唱一唱呢?”这样不仅达到了歌唱的目的,也让学生感受到这样唱歌的好处,使学生的演唱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中渗入合唱知识。
  五、结语
  当今,在美国、日本及欧洲发达国家,对合唱教育是十分重视的。合唱课都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并有专门的合唱教师进行上课,有很多地方从小就培养学生唱合唱。从这点来看,我们国家现在的教育体系虽然对合唱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相对来说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通过对本文对合唱课的研究说明,希望合唱能得到相关部门越来越多的重视和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喜爱。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通过教师和学校不断的努力,相信一定能得到相应的改进,在不远的未来,合唱教学一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其他文献
合作学习将教师的责任和学生的力量加以整合,教师作为教学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发挥其主体的能动性,以此达到教和学的统一和教为学服务的目的。这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促使传统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放弃教师的责任,更不是让学生“自由地”任意活动,而是力图破除“教师满堂灌、学生静静听”的陈规陋习,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合理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它要求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
期刊
今年9月份我们道朗、夏张两个乡镇数学研究小组结合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这一主题在道朗镇二中展开研究,参加本次活动的有两个乡镇的分管领导、学校校长和全体数学教师,我们有幸邀请了区教研室领导马主任、王老师参加本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听评了魏广乾、段学涛两位教师的课,有两个乡镇的6位骨干教师进行了点评,马主任和王老师站在一定数学的高度,结合研究主题和数学高效课堂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
期刊
素质教育,是以提升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是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知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地发展,促进学生的心理与生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的和谐发展,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为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教学生掌握已知、探索未知,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
期刊
我是一名农村初中教师,在农村工作已经18年了。18年来,每一个教师节都像平日一样从我身边悄悄溜走,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更没有较高的荣誉。但就在这样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我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诺言:努力做一名让学生,家长满意的教师。  做一名好老师,要时常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教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如果教师的言行健康向上,学生就會耳濡目染,积极向上。现在农村学校的许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
期刊
情绪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情緒,一种是消极情绪。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情绪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如果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情绪占上锋,整节课的师生互动、情感交流、学习气氛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相反,如果大部分学生的消极情绪占上锋,教师与学生很难进行很好的交流与探究活动,甚至完成不了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一个“情绪调节器”,随时对学生的情绪变化进行调节,把学生情绪调节到最佳状态
期刊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想的引导下,“少教多学”的教育理念应用而生。而所谓的“少教”和“多学”恰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少教多学”教育理念  “少教多学”并非新潮的教学思想,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年代。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中就提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话表明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开导学生但不牵
期刊
语言传达的是思想,而艺术传达的最佳方式是情感的。艺术作品中的情感是决定作品好坏的关键,是贯穿艺术中最不可或缺的灵魂。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丰富的情感推动艺术家们创作,艺术创作的过程基于情感之上,真挚的情感是艺术作品的生命。没有情感,就没有想象,也就没有艺术创造。  一、情感是艺术的生命  1.艺术创作离不开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艺术作品中不或缺的,一件艺术作品倘若少了情感,它的存在就
期刊
通过对高效课堂模式的学习,我有了很深的触动,有对自己以往教学的反思,更有今后发展的美好愿景。通过对高效课堂模式的学习,我发现构建小学音乐的高效课堂,就是让学生在灵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音乐,了解音乐,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更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在高效课堂模式下,教师已不再是整节课的主角,已不需要在讲台上孤单着唱着独角戏,教师应该走下讲台,把课堂还给学习的主角——学生。“高耗低效,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是按照一个主题为一个单元来编排的。教师整合单元教材内容来组织学生学习,在整合整个单元教材的基础上,通过通过循序渐进的小学语文四课型来完成一单元教学。这四课型为:生字过关课、课文诵读过关课、课文领悟过关课、综合实践课。用此教学法,一单元的课文用5—7课时即可完成。单元整合,四课渐进,重点突出,节约出大量时间,用于海量阅读。  课型一,生字过关课。要想大量阅读,必须先清除生字障碍。每学期一
期刊
笔者从事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有十几年了,为了让学生学有所获,每堂课精心备课,做课件,努力引导学生学习欣赏高深的中外音乐艺术文化,可事与愿违,学生常常满脸迷茫、表现郁闷、无法体验与理解,为此,笔者开始反思以古典音乐为主的音乐欣赏教学的不足,并认为有必要将流行音乐作为教育资源引入高中音乐鉴赏课堂,对于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古典音乐有益无害,对于弥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试从教材内容、学生态度、形成原因以及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