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傍水,以寺为中心”村落民居的建筑美学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stal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拉萨河以南宝瓶山西面山谷之中的慈觉林,三面围山,北边有拉萨河,地势坡度大,良田悠悠,树荫葱葱,古老村庄房屋隐现其中,显得格外美观。
  今天的慈觉林静谧安详,仍然较完好地保持着藏族居住传统,成为研究藏族传统田园生活、人文历史,以及聚落民居的良好范本。
  过去的慈觉林村民,大多沿用传统的农耕生产方式,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产业组成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外加很少的一部分商业和旅游业。除了属于村委会的公共林卡主要用来开发旅游以外,每家还有一块私有林卡,种植包括各种果树的经济林木。
  从拉萨市到达慈觉林,过去需要经由拉萨大桥或柳梧大桥。从慈觉林村向北几百米即可到达318国道和拉萨大桥,向西4公里左右可以到达柳梧大桥和拉萨火车站。从拉萨老城中心区到这里仅约2公里。也许正因为与繁华的拉萨隔河相望,反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使得这里的传统聚落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聚落特点
  中国古人建村立城的原则是:“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中,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
  而慈觉林村的民居正是很有代表性的西藏民居,与周边环境非常协调。村民们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农业生产,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宗教活动,无论是藏戏“阿吉拉姆”还是“果谐”,都反映了藏族文化的鲜明特征。
  慈觉林村民居建筑之间的关系并无统一规划,居住用地较为分散。但仔细观察,会发现所有的民居都以慈觉林寺和护法神殿宗赞拉康、日吾楚增寺为核心,顺着地形地势逐渐放射展开,这正是拉萨传统民居聚落布局的典型范式。
  在慈觉林村,因为慈觉林寺在三组,所以三组是整个聚落民居最为集中的地方。而宗赞寺和日吾楚增寺因为在一组山上,山脚处民居比较集中。这些民居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统一的规划,民居之间形成自由随机的街道。慈觉林村的道路关系,从整体上讲,不是很严整。整个村落的道路,呈现网状形式,犹如人的血脉系统,有大的动脉、静脉道路,也有毛细血管般的巷道。
  此外,盛行于藏区的转经仪式对藏族聚落以及由聚落逐步演化而来的城镇影响巨大,如拉萨老城围绕着大昭寺形成了三条转经线路。在慈觉林寺外围,由于村民经常围绕寺庙转经,也形成了一条转经道。这条路上每天都有许多人手持转经筒不断行走回转,大多数是老年人。离慈觉林寺不远处集中分布着商店、小餐馆,形成了村里的世俗活动中心。
  民居建筑特色
  西藏民居的历史十分久远,四千年前的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己有了丰富的建筑遗存。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造就了富有地域特色的藏式传统民居的独特风格,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区域下,藏式民居也有不同的外在形式。
  慈觉林村日光照射强烈,阴阳两面温差较大,风沙较大。针对这种自然情况,在建筑修建时一般都釆用围合封闭的院落形式。受地形的影响,慈觉林村民居的院落形状根据地形地势随宜布局,灵活多变,并无定法。封闭的院落围合成了向心性的内部空间,门窗朝向院内减少了高原风沙的侵害,起到保暖作用。村民多在院内种植树木、养育花草,使得院落内的微气候环境舒适宜人。
  这里的传统民居建筑为土木或石木结构,室内通用木柱子上架大梁,大梁上架椽子木的方式展开空间。室内空间的高度取决于木柱长度,宽度取决于大梁和椽子木的长度。从中可以看出,木构件的长度决定了室内空间的大小。
  民居多由一柱间或两柱间的居室组成。主屋只有为了接受更多阳光而开的南向大窗,而其他三面要么不开窗,要么窗小如洞,以减少外墙的热损耗。
  居室内通常的家具布置是沿南墙摆设藏式沙发、藏柜,沙发前放置藏桌,靠北侧摆放其他家具。整个室内家具呈南低北高的布局,有利于阳光进入室内。
  村民家中的佛堂,一般布置在二层或者一层相对比较隐蔽的空间。佛堂一般不开窗,一方面是避免风沙,怕把佛堂弄脏;另一方面是为了营造宗教活动的隐秘氛围。靠北墙通常摆放藏柜,柜上供奉佛像、香烛、法器等,整个房间装饰华美,令人目不暇接。
  过去传统藏族民居里没有客厅的概念,厨房由于置有牛粪炉温度较高,是在漫长的冬季使用的主要房间,吃饭、饮茶、睡眠、会客一般都在厨房。如今的慈觉林村还保留着“围火而居”这一习俗,厨房部分地起到了客厅的作用,柜子上会放罝电视,供家人在吃晚饭团聚时一起娱乐。围绕着中间烧牛粪的铁皮炉,厨房里一般至少摆放两张藏式沙发,呈L型布置,夜间可作床用。床对面的柜子上除了各种容器、炊事用具外,通常还要放置一台电视。如今看电视节目己经成为藏族最喜爱的消遣方式之一,而厨房又起到了客厅的作用,是家人亲友团聚的场所,所以才会出现厨房里放置电视的布局。
  厨房是传统藏式民居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房间,尤其是在冬季。厨房里设有火炉,燃料为牛粪饼,能将室温维持到较好的水平。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煤气灶具也在农民家庭逐渐普及,由于煤气灶具有方便、快捷、卫生、火力大等优势,很受村民们欢迎。
其他文献
“听拉萨”  索 穷    我观察到一个细节,斯勇抽烟时喜欢用小指头不时触摸烟头,这可能是盲人的习惯动作。  斯勇的老兵父亲名叫“斯”,在藏语中是“猫眼石”的意思。斯连长作战勇猛、屡立奇功,指导员知道斯连长生了个儿子便给他起名“斯勇”,希望他像父辈一样勇敢顽强、披荆斩棘。三十年后,盲人斯勇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张个人专辑《自强的凯歌》。他当上西藏自治区残联五届盲协副主席,筹划建立西藏盲人救助基金。  多
【引言】  在问题中成长是儿童成长的常态。学生之间的相处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摩擦,这些摩擦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既是考验,又是契机。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考验,使之成为学生成长的契机,这体现了教师引导的智慧。  【案例】  第二节是信息课,我下楼来取作业本,发现学生已在走廊排好队正准备出发去专用教室。信息老师告诉我,瑶同学正在伤心地哭。我连忙唤住了瑶。瑶走过来,泪珠儿如断线珍珠般往下落,她用袖口不停地擦
珠峰是生活在这里的藏族同胞和在此工作的人美丽的家园,也是脆弱的家园。我们住在珠峰大本营脚下,会看见生活在周围的岩羊和黑鸦过来觅食,这里是生命共同的家园。  拉姆是离珠峰最近的一个自然村的村民,她们家现在在大本营经营游客帐篷,在游客大本营每年大概有60-70顶这样的接待游客住宿的帐篷。经营帐篷成为靠近珠峰的几个自然村的村民的主要收入之一,产生的生活垃圾由每次带游客进景区的当地商务车再一点一点带出去。
当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墨脱县全线通车以后,喜马拉雅山中就只有陈塘可以称为是纯正意义上的中国最后一座“陆路孤岛”了。它是喜马拉雅山脉中国一侧目前最原始、最纯净、最少受现代文明浸淫的一颗绿色明珠。  陈塘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珠穆朗玛峰东侧的原始森林地带内,处于中尼边界我国一侧的最南边,与尼泊尔一衣带水,隔河相望。当地居民形容它是“绒廊博许”,意即介于尼泊尔农业区头部和西藏尾部之间。全镇总面积为254.
“在所有人事已非的景色里,我最喜欢你。阿里。”这是网络上曾广为流传的一句话。阿里,因为它的荒凉孤寂,人烟稀少,风光壮阔旖旎,还有丰富的野生动物,当然更有那极差的路况,成为很多人向往但却心怀恐惧,痛苦而又乐此不彼,进而成为终身铭刻与感怀的旅行记忆。  本刊曾制作过多期关于阿里内容的专题,这次我们主要把目光主要放在了阿里的大北线上。传统意义上讲,阿里大北线西起阿里狮泉河镇,向东经革吉﹑改则﹑尼玛,而后
时间之轮轰隆隆转了几百年,如今不分中外,  众多男女前仆后继进藏,俨然是一种潮流和时尚。  腆着脸搭车或光着膀子骑行,自认走在时尚前沿。殊不知,《香巴拉的秘密》电影海报  年近800的马可波罗会捻着胡须冷笑——你们太嫩。  马可波罗,自西土来到东方取金,在被层层朱门震慑被金銮殿耀花眼之后就根本无法徒步到西藏,然而这并没有阻止他的狂想。他满怀激情对其欧洲同胞们呐喊:快来西藏吧。于是乎,西方人不断地改
药浴与水疗,也是藏医外治方法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就是以温泉水疗为灵感,而衍生出的一种藏药浴疗法,远古时期便已存在于青藏高原之上。在藏药浴中,会利用水的温度和药物的效用,将人体毛孔顺利打开,从而让药物沿着毛孔更好地渗透于体内,以起到很好的疗效。  藏药浴疗法不仅在藏医外治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藏医药保健及疾病预防学领域,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在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德仲温泉,有一个泉源名叫“卡贵
【摘 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阶段的一系列课程中都有涉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但多是蜻蜓点水,并没有深入且系统地进行开发。通过优化拓展性课程《电线手工制作》的系统化设计,可以为创新能力培养在学科中的渗透提供借鉴。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阶段来展开:入门阶段,注重培养学生对作品微调进行初步创新的能力;深入阶段,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创新制作方法的能力,以满足深一层次需求;拓展阶
日前,由尼泊尔国家旅游局(NTB),联合尼泊尔驻华使馆和尼泊尔旅行社协会(NATTA),共同举办了“2016尼泊尔旅游推介会”,来自尼泊尔29家旅游机构、酒店及旅游业相关的公司,包括尼泊尔国家旅游局官员在内的代表团,向与会者介绍最新旅游产品和旅游景点,希望能够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光临尼泊尔。  尼泊尔驻华大使在发布会上致辞,重点强调了要开发西藏市场,争取能让在西藏旅游的中国游客更加便捷地前往尼泊尔。现
“每个人都必须面对无法逃离的记忆。”这是电影《巅峰记忆》海报上的一句话。或许可以把这句话理解为“为了忘却的纪念”,这句话让我们不禁穿越时空,回到希夏邦玛西峰遥远而冰冷的雪坡上,2002年8月7日那个黑暗的日子。    希夏邦玛峰(也称岗彭庆峰)是世界14座8000米高峰中一座位于中国境内的山峰,坐落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聂拉木县境内,2002年8月7日,北大山鹰社在攀登海拔7292米的希夏邦马西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