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来华留学生事业的蓬勃发展,留学生管理工作中凸显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本文陈述了几个在高校留学生管理工作中比较普遍的问题,旨在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和研究人员的重视,加大研究力度从而能够进一步完善留学生管理体系。
关键词:留学生 管理 问题
自从上世纪50年代我国政府接受外国留学生以来,来华留学生教育不断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来华留学生工作更是成为扩大我国国际影响,增强我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华留学教育已成为“中外人民友好交流的重要桥梁,成为培养友好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的重要平台,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成为推进中外教育务实合作的重要渠道。诚然,我国留学生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留学生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制约了我国留学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 政府缺乏系统完善的留学生管理政策体系作为指导
美、英、加、澳、日等国早已建立了有关外国留学生管理的相关法制体系和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对于留学生的相关问题都有相应的机构或者组织进行处理,并有相应的政策法规作为理论支持。有的国家还专门设有外国留学生管理机构,以加强管理,为留学生提供周到的服务。而我国这方面的工作刚刚起步,全国性的“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协会“及地方的“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研究会”和各个高校的“国际教育学院”或“留学生管理办公室”等机构都只提供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方面等方面的工作,却鲜有系统的、完善的对留学生管理工作做一些宏观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当一些刚刚开始招收留学生的高校面对突如其来的形形色色的问题时,缺乏相应的政策作为指导也无处求助时,大多只能參考中国学生的管理方法,而这些方法在很多情况下并不适用于留学生管理。
第二,学校缺乏入学指导之类的配套辅助项目
国内的很多高校通过各种形式从国外招生,扩大留学生的招收规模,但是留学生服务和管理部门的后续工作却没有很好的得到安排,忽略了许多细节工作,然而,往往是这些细节决定了成败。当一名满怀种种憧憬的留学生踏上中国这片古老而充满朝气的土地时,太多的“不确定”却让他陷入了惶恐和慌乱之中。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对于每年9月初的迎新情景早已习以为常。一个个满怀憧憬和期望的新生在接待同学的帮助下开始象牙塔里新生活,各种形式的同乡会、校友会等也会为远离父母和家乡的新生适应新的环境提供有力的支持。但是,反观另一个新生群体—留学生新生。他们来自不同个国度、有着不同的信仰、成长于不同的文化和传统之中,他们与成长于脚下这片土地上的人有着诸多的不同和差异。然而,由于所学专业的不同和入学时间的不集中等问题,导致人们往往忽视了对他们的入学指导等工作。
当他们手忙脚乱的安顿下来后,留学生又开始陷入新一轮的困难中。如何选课、如何规划自己的时间、如何利用学校资源、如何适应中国的教学方式等等成为了留学生面临的一道又一道难关。笔者在澳大利亚留学时,所在的大学专门有一周的时间是留学生入学指导,告诉我们学校周围的情况和所在城市的情况,以及如何利用学校里的各种设施和资源,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如何选课、如何和导师、同学们合作等等。还有一些针对留学生关心问题的专题讲座。另外还有长期开设面向所有学生的咨询项目,例如:心理咨询、研究与学习方法咨询等等。这些都让我们很快就熟悉了那里的环境,很快的融入到了学校中。但是反观国内的高校,一切都要自己去问、去找,耽误了很多的时间,即使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入学指导的重要性并为留学生开设了相关服务,但是一次或者一天的指导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学生的种种难题,最重要的是要把这种指导日常化。
第三,留学生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效率低
美国丹佛大学丹尼尔斯商学院道格拉斯?艾伦博士在一个论坛谈论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适应问题时,讲了一个留学生的来华留学经历:“和许多人一样,为了获得相关的留学和招生信息,他利用谷歌进行搜索,发现了一共有20多所大学提供英文授课的课程,这同他的目标是一致的,而且每一所高校都有一个可以联系的邮箱和联系电话。于是,他发出了20多封申请和咨询信函,但是没有得到一个回音。他便又开始打电话联系,但是当他打电话联系时,这20多所大学的接听人员没有一个会讲英文的。这就使得马克的求学遭遇了很大的困难和障碍。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些课程广告虽然做的好,但却没有真正提供人们想要的东西,就像钓鱼一样,只是放了鱼线,却没有放鱼饵。”不难理解,这种工作上的低效率、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等情况对于对时间有着严苛要求的留学生来说是很难容忍的,不但影响了本校留学生招生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很容易让留学生形成对我国的误会。
第四,日常生活及学习的服务或配套设施不到位
尽管留学生来华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相关专业的知识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但是他们首先面临的也是日常面临最多的是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尽管国内的所有高校都竭尽所能的为留学生提供远远高于中国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但是这些校方自认为“适合”的条件未必符合留学生的要求。几年来的留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中,听到最多的问题就是诸如:住宿条件不好、饮食不合胃口、维修不及时等等这些貌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但是往往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导致了很多留学生的流失。试想一下,一个三餐吃不好、晚上睡不好、白天起来还看不懂学校网页上的种种中文课程介绍的留学生怎么有信心坚持自己在中国的学习。
尽管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今天,我国政府已经深刻意识到大力吸引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如何深入了解目前我国来华留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研究和解决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1、于富增.改革开放30年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9
2、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关键词:留学生 管理 问题
自从上世纪50年代我国政府接受外国留学生以来,来华留学生教育不断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来华留学生工作更是成为扩大我国国际影响,增强我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华留学教育已成为“中外人民友好交流的重要桥梁,成为培养友好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的重要平台,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成为推进中外教育务实合作的重要渠道。诚然,我国留学生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留学生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制约了我国留学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 政府缺乏系统完善的留学生管理政策体系作为指导
美、英、加、澳、日等国早已建立了有关外国留学生管理的相关法制体系和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对于留学生的相关问题都有相应的机构或者组织进行处理,并有相应的政策法规作为理论支持。有的国家还专门设有外国留学生管理机构,以加强管理,为留学生提供周到的服务。而我国这方面的工作刚刚起步,全国性的“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协会“及地方的“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研究会”和各个高校的“国际教育学院”或“留学生管理办公室”等机构都只提供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方面等方面的工作,却鲜有系统的、完善的对留学生管理工作做一些宏观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当一些刚刚开始招收留学生的高校面对突如其来的形形色色的问题时,缺乏相应的政策作为指导也无处求助时,大多只能參考中国学生的管理方法,而这些方法在很多情况下并不适用于留学生管理。
第二,学校缺乏入学指导之类的配套辅助项目
国内的很多高校通过各种形式从国外招生,扩大留学生的招收规模,但是留学生服务和管理部门的后续工作却没有很好的得到安排,忽略了许多细节工作,然而,往往是这些细节决定了成败。当一名满怀种种憧憬的留学生踏上中国这片古老而充满朝气的土地时,太多的“不确定”却让他陷入了惶恐和慌乱之中。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对于每年9月初的迎新情景早已习以为常。一个个满怀憧憬和期望的新生在接待同学的帮助下开始象牙塔里新生活,各种形式的同乡会、校友会等也会为远离父母和家乡的新生适应新的环境提供有力的支持。但是,反观另一个新生群体—留学生新生。他们来自不同个国度、有着不同的信仰、成长于不同的文化和传统之中,他们与成长于脚下这片土地上的人有着诸多的不同和差异。然而,由于所学专业的不同和入学时间的不集中等问题,导致人们往往忽视了对他们的入学指导等工作。
当他们手忙脚乱的安顿下来后,留学生又开始陷入新一轮的困难中。如何选课、如何规划自己的时间、如何利用学校资源、如何适应中国的教学方式等等成为了留学生面临的一道又一道难关。笔者在澳大利亚留学时,所在的大学专门有一周的时间是留学生入学指导,告诉我们学校周围的情况和所在城市的情况,以及如何利用学校里的各种设施和资源,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如何选课、如何和导师、同学们合作等等。还有一些针对留学生关心问题的专题讲座。另外还有长期开设面向所有学生的咨询项目,例如:心理咨询、研究与学习方法咨询等等。这些都让我们很快就熟悉了那里的环境,很快的融入到了学校中。但是反观国内的高校,一切都要自己去问、去找,耽误了很多的时间,即使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入学指导的重要性并为留学生开设了相关服务,但是一次或者一天的指导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学生的种种难题,最重要的是要把这种指导日常化。
第三,留学生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效率低
美国丹佛大学丹尼尔斯商学院道格拉斯?艾伦博士在一个论坛谈论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适应问题时,讲了一个留学生的来华留学经历:“和许多人一样,为了获得相关的留学和招生信息,他利用谷歌进行搜索,发现了一共有20多所大学提供英文授课的课程,这同他的目标是一致的,而且每一所高校都有一个可以联系的邮箱和联系电话。于是,他发出了20多封申请和咨询信函,但是没有得到一个回音。他便又开始打电话联系,但是当他打电话联系时,这20多所大学的接听人员没有一个会讲英文的。这就使得马克的求学遭遇了很大的困难和障碍。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些课程广告虽然做的好,但却没有真正提供人们想要的东西,就像钓鱼一样,只是放了鱼线,却没有放鱼饵。”不难理解,这种工作上的低效率、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等情况对于对时间有着严苛要求的留学生来说是很难容忍的,不但影响了本校留学生招生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很容易让留学生形成对我国的误会。
第四,日常生活及学习的服务或配套设施不到位
尽管留学生来华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相关专业的知识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但是他们首先面临的也是日常面临最多的是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尽管国内的所有高校都竭尽所能的为留学生提供远远高于中国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但是这些校方自认为“适合”的条件未必符合留学生的要求。几年来的留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中,听到最多的问题就是诸如:住宿条件不好、饮食不合胃口、维修不及时等等这些貌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但是往往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导致了很多留学生的流失。试想一下,一个三餐吃不好、晚上睡不好、白天起来还看不懂学校网页上的种种中文课程介绍的留学生怎么有信心坚持自己在中国的学习。
尽管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今天,我国政府已经深刻意识到大力吸引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如何深入了解目前我国来华留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研究和解决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1、于富增.改革开放30年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9
2、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