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平颗粒对急慢性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

来源 :云南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i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肠炎平颗粒在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物质引起的急性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进行观察;采用慢性实验性溃疡性(脾虚型)结肠炎模型进行观察。结果:能有效抑制急性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促进慢性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愈合与恢复。结论:肠炎平颗粒在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的作用为其临床用于治疗结肠炎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肠炎平颗粒;溃疡性结肠炎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6—0037—02
  
  “肠炎平颗粒”为昆明市医学科学研究所自行研制的中药复方制剂,该方以多年的临床用药为基础,结合中医药传统理论组方,临床用于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本实验采用急性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慢性实验性溃疡性(脾虚型)结肠炎模型,对“肠炎平颗粒”在抗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的药效学进行了初步研究,为其在临床的应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材料
  
  1.1动物SD大鼠,雌雄兼用,体重(200±20)g;由云南白药集团研究院提供,动物合格证号:滇实验动物合格证号2001039。
  1.2药品肠炎平颗粒由昆明市医学科学研究所研制,批号:20040624;柳氮碘吡啶片由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404C15;乙酸等其它化学试剂均为AR级。
  
  2方法与结果
  
  2.1肠炎平颗粒对急性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取大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①NS组,②柳氮磺吡啶组(SASP),③高剂量组,④中剂量组,⑤低剂量组,每天按剂量灌胃1次,连续给药5d,于末次给药前禁食(不禁水)16h,末次给药后1h,用导管经肛门插入结肠内8cm,注入8%乙酸2ml,15s后注入8raINS冲洗。24h后脱颈处死大鼠,取大鼠结肠,观察粘膜受损情况,以出现溃疡的面积(mm2)为指标进行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结果见表1。


  与空白组比:**P<0.01;*P<0.05
  结果:肠炎平颗粒能抑制急性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
  2.2肠炎平颗粒对慢性实验性溃疡性(脾虚型)结肠炎的影响取大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①NS组,②柳氮碘毗啶组(SASP),③高剂量组,④中剂量组,⑤低剂量组,每组动物用20%番泻叶浸剂按每百克体重1.5ml灌胃3d,末次给翻泻叶浸剂12h后,用0.5%肥皂水灌肠,20min后,再用5%乙酸造模,造模前禁食(不禁水)24h,造模时用导管经肛门插入结肠内8cm,注入5%乙酸lml,15s后注入8mlNS冲洗,造模后继续灌服番泻叶2d。第3d开始给药,每天按剂量灌胃1次,连续给药15d,末次给药12h后脱颈处死大鼠,取大鼠结肠,观察粘膜受损情况,以出现溃疡的面积(mm2)为指标进行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结果见表2。
  与空白组比:**P<0.01;*P<0.05
  结果:肠炎平颗粒能抑制慢性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促进溃疡愈合与恢复。
  
  3讨论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特点是病情轻、病程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发病年龄又以青壮年为主。其发病机制不明,现代医学多认为其与免疫异常有关。
  肠炎平颗粒是临床用于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复方制剂,本实验针对肠炎乎颗粒的主要药效学(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进行了初步研究。结合肠炎平颗粒在抗炎、镇痛方面的良好表现,开展了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的研究,研究采用大鼠急、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进行观察。急性实验采用化学诱导法造模,该方法是溃疡性结肠炎实验研究较常用的模型,经研究表明肠炎平颗粒能抑制急性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P<0.01),对UC发生的初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能有效保护结肠,抑制溃疡的形成;慢性实验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建立了大鼠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模型,模型利用苦寒泻下中药番泻叶灌服大鼠,使其产生脾虚症状,再用冰乙酸化学刺激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动物的病理模型,其症状与临床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症状相符,能有效考察受试药物的效果。经实验表明,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中肠炎平能有效抑制溃疡的发生,促进溃疡愈合与恢复(<0.01),有效保护肠粘膜,缓解结肠炎的症状,大鼠在体态、活动方面较给药前有所改观。以上药效学研究的结果为肠炎平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关键词;补肾活血法;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9-0012-0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患者一旦进入临床糖尿病肾病阶段,病情多为持续进展,肾功能常呈进行性下降。若不给予积极的治疗,部分患者在5~10年后将进展到终末期肾病。经过多年临床观察,笔者认为DN的中医病机关键是“肾虚血瘀”。采用
期刊
关键词:桂枝汤;汗证;疗效  中图分类号:R758H.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6—0026—01    桂枝汤为《伤寒论》代表方剂之一。由桂枝、杭芍、生姜、大枣、甘草五味药物组成。其配伍严密,具有敛阴和阳,调和营卫,增强营卫功能,属刚柔相济,补散兼施,扶正驱邪的典范方剂。笔者在临床中以该方加减治疗汗症,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
期刊
关键词;栝蒌薤白白酒汤;冠心病;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6—0027—01    笔者近5年来,运用栝蒌薤白白酒汤加减治疗冠心病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8~76岁,平均63.2岁;病程8个月~16a;西医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25例,稳定型心绞痛
期刊
关键词:小儿细茵性痢疾;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51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6—0021—01    小儿细菌性痢疾是常见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多因进食不洁之物,临床以突然发生高热、昏迷、惊厥,伴腹痛、里急后重及排泄粘液、脓血便为主要症状。重症细菌性痢疾发病急骤,病情危重,死亡率高。笔者自2001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36例,取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慢性前列腺炎方对慢性细茵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2005年6月~200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服用自拟慢性前列腺炎方,对照组43例,服用阿奇霉素。观察治疗后2组患者的效果,并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ASAb EPS—Ig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效果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数目,ASAb,EP
期刊
关键词:头痛;辨证;推拿  中图分类号:R7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6—0033—01    1临床资料    本组62例均系门诊病例,均以头痛为主症,其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2d,最长3a,平均4个月。    2治疗方法    2.1基本取穴肩井、人迎、风池、风府、印堂、头维、太阳、百会、夹脊穴。  2.2操作病人坐
期刊
关键词:呃逆;针刺;穴位注射  中图分类号:R25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6—0033—02    呃逆是由膈肌痉挛而引起,即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受到刺激,反射性地使膈肌产生间歇性的收缩运动所致,因同时伴有声带闭合,故会发生一种呃声。中医称呃逆为“哕”,认为由于气机逆乱所致。笔者运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呃逆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
期刊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妙阳汤;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5—0032—01    笔者采用自拟妙阳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西医参照1999年WHO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1)四肢或下肢感觉异常,感觉过敏,有麻木、刺痛、灼热、肢端
期刊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褥疮;疗效  中凰分类号:R63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6—0031—02    褥疮是指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由于躯体的重压与摩擦而引起的皮肤溃烂。因久坐着席而生疮,故又名“席疮”。褥疮初起,经治疗护理可痊愈。而褥疮后期,出现溃烂、渗流滋水,经久难愈,临床尚无特殊治疗方法。笔者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褥疮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云木香丙酮提取物对两种大鼠胃溃疡模型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乙醇法及冷水束缚法诱发大鼠惠性胃溃疡模型,以木香丙酮提取物灌胃给药,观察其对两种模型的作用,并观察其对正常小鼠胃排空及肠推进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云木香丙酮提取物能显著对抗乙醇和冷水束缚法所致的大鼠胃溃疡,对小鼠胃排空及肠推进无明显影响。结论:云木香丙酮提取物对两种模型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