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静态影像不行了?等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1594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说静态影像不行了?
  
  当电视刚刚发明的时候,着实让摄影记者感到恐惧,既有图像又有声音的动态画面可以迅速将最新发生的消息传到世界各地。摄影师的胶卷可能还没有冲洗出来,回到旅馆中已看到消息出现在电视中,不少世界著名的摄影师都感到要失业了。
  然而,几十年过去了,危机并没有成为现实,电视和图片摄影各行其道,按照自己的方式都发展得不错。近几年来,很多电视台的节目中甚至还大量出现图片新闻栏目,如中央电视台的“马斌读报”、“媒体广场”等,都有专门的图片新闻时段,利用新华社、法新社、路透社以及个人提供的精彩图片,发布新闻消息。中央电视台甚至还举办《影响2006》CCTV图片新闻年度评选,用图片新闻总结一年来发生的重大事件,深受观众的欢迎。为什么当今的电视节目钟爱起照片来呢?推究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更大的新闻报道范围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几千万的摄影工作者和摄影爱好者,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有人拿着相机拍摄照片。将他们拍摄的图片新闻吸收进电视报道中,可以大大丰富电视节目内容。
  
  二、更多的观众,更大的参与性
  现在的电视节目特别强调互动性,简单易行的摄影图片可以大大调动观众的参与性,从而提高某个电视频道和栏目的收视率。
  
  三、图片的瞬间表现力
  一图胜千言是照片的魅力所在,优秀摄影图片传达出来的艺术美感是一般动态的电视画面难以相提并论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手举图片,绘声绘色地介绍着图片背后故事,的确让人感到信息量丰富,让观众从摄影艺术欣赏中就可以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
  
  四、简单快捷
  数码摄影的迅速发展,使图片拍摄和制作极其迅速,配上相应的文字,便可以成为一条不错的新闻消息向外播出。而摄像记者拍摄起来相对就麻烦许多,后期剪辑方面更要花很多的时间,相比之下,适当地采用图片的形式进行报道,的确是一个省时省力又受欢迎的方法,难怪电视的节目十分钟爱摄影人的图片。
  在那玫瑰盛开的地方 王小明摄
  送新生的家长打地铺过夜 邱焰摄
  
  新闻类生活照佳作难觅
  
  人民摄影报第15届(2006年度)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于1月29日在吉林长春揭晓。其中《北京青年报》摄影记者李锋获年度杰出记者等四个类别的头筹、一项提名,成为此次评选收获最多的个人;他所在的《北京青年报》成为收获最多的媒体。年度图片大奖由《中国日报》杨世忠所摄的《面向和谐未来》摘得;《南方都市报》梁音蝉联年度杰出图片编辑;《法制日报》居杨的作品《金三角禁种》获年度杰出图片专题。
  日常生活类新闻照片角逐最为激烈,7414幅参赛作品中有611张参加此类角逐,但精品数量不多。日常生活类照片是新闻工作者平时接触最频繁的,也应该是出精品最多的一个类别,往年的评选中,经常会有让评委难以割舍的精美作品出现,但今年如车祸、灾难等同类体裁相对较为平淡,能拍出新意作品的不多。此外,一些作者的图片说明存在问题,比如“大桥上的跳楼闹剧”,这样的新闻图片说明有失客观,虽然轻生者会影响到社会秩序,但是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不应用“闹剧”之类的字样儿来描叙。在如今创作宽松、条件优越的情况下,为什么佳作却难觅了呢?摄影记者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
  
  入住盖蒂需几步?
  
  要成为盖蒂的签约摄影师很难,他们也不随意接纳自由摄影师的作品,但是出于竞争的考虑,从草根里淘金,盖蒂从2006年年底开始接纳一些自由摄影师的照片,但是门槛很高,具体的途径如下:
  
  第一、入场卷:50美元
  在盖蒂的生活收藏(The Lifesize Collection)空间,每张照片50美元的空间费用,你就可以将自己的照片上传,并通过盖蒂强大的销售系统出售,每个人最多可以传40张。上传网址:http://contributors.gettyimages.com/
  
  第二、“庶出”进入
  刚才讲的是“嫡出”,价格自是不菲,如嫌价高,你也可以通过Istockphoto网,它是盖蒂2006年收购的一家专门卖廉价照片的网站,这里的照片1美元起,非常便宜。
  
  百花迎春
  
  2007年1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百花迎春——中国文联2007年春节大联欢”,中国摄影家协会领导和部分摄影界代表应邀出席。
  新朋老友聚一堂,百花迎春又一年。作为中国文联倾力打造的品牌,“百花迎春”大联欢已举办过四届。全国文学艺术界的精英齐聚一堂,畅叙友情;明星大腕,比比皆是,到处可以见到抢与明星合影的场面。近50个节目,特色鲜明,风格迥异,个个精彩。中国摄影家协会献上了一幅《咱们农民真高兴》作品,江西省摄协副主席游泳和被拍摄对象农民小王也登台献词,将这幅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变化的作品献给大会。据了解,这台节目的录像将于春节期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百花迎春金俊摄
  
  《摄影中国》探讨得失
  1月30日,《摄影中国》画册编委会再次开会,在画册发行势头良好,取得了广泛影响之时,探讨编辑过程的得失,纵论摄影的历史、现状和走向,畅谈编辑这部梳理中国摄影当代发展宏篇巨著的感受。
  据说以往编辑这类回顾性的巨著,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组织一个编辑写作班子,共同讨论,达成共识,分段编写,这基本是一种修官史的作法。而这次采用的是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策展人制,它以个人化的、多角度的视点,用民主的方法来叙述历史,为人们呈现出更加真实的史实。由于时间紧迫,工作量巨大,书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与不足,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法和一个框架,今后有机会将进一步完善。
  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王郑生总结说,这次中国摄协党组运用发散式的思维方式,团结、组织了摄影界一批有学识又有能力的学术骨干,充分相信,大胆放手,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这部巨著。最后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李前光对大家的辛苦和劳动表示感谢。他说从多个渠道得到反馈,这本书编得非常好。这本书的编辑方式实际上是一个体制创新,我们就是想做一点事,做一点无愧于摄影,无愧于历史的事,今后要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条件,和大家一起,共同推进摄影事业。
  
  打造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权威影像
  
  为拓展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渠道和范围,打造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权威影像,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尼康映像仪器销售(中国)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上海摄影》杂志承办的“尼康在中国”2006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摄影活动,在上海评选揭晓。用影像的力量宣传、记录这些遗产,不仅功在当代,而且利在千秋。
  
  虔诚的伫望 寇善勤摄
  
  南北闹联欢 风采各不同
  每到年底就是各种奖项的盛宴,年底国际诸多国片社、通讯社都以年度最佳的方式庆祝总结,年初国内的媒体也积极运作以图迎春。
  2007年1月19日在上海市文汇新民联合报业大厦举行的长三角摄影记者新春联谊会上,各家视觉或摄影负责人就去年的工作成绩以作品演示的方式作了总结报告。《新民晚报》的首席摄影记者雍和和《都市快报》的摄影部主任傅拥军还放上个人作品。
  时隔一天,在南国大地由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等联合主办的“好日子”2007广东摄影界新春大联欢活动在顺德大良举行。场面热烈,而且极具广东地方特色。
  同一天,北京的新闻媒体年度联欢也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图片库500米的影廊上演。他们的庆祝方式以传统的比赛为主。结果大奖由《新京报》记者薛拍摄的《春运》获得。
  1月29日,湖北省摄影家协会在武汉白玫瑰酒店举办的新春联谊会,来自全省各地的影友欢聚一堂。《大众摄影》杂志社携带“α之星”与“影像社区”的诸多作品千里赴会,与联谊会同时举办《大众摄影》全国影友作品公开评选,使湖北联谊会更具有了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的高度。
  
  老照片能干啥?
  
  近年来时尚圈频刮复古风,没想到摄影界最近也掀起了寻古的热潮。前一段时间,上海王开摄影有限公司的档案室因消防水龙头爆裂进水而使得尘封近40年摄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珍贵老照片重见天日并立即掀起阵阵风波。先是鉴定波,之后是认领波,再之后又掀起了归属波。这些老照片用生动真切的影像勾绘记录下上海的历史和时尚风情,更让人惊叹的是,其中一部分是中国电影史上最灿烂夺目的电影明星阮玲玉、周璇、胡蝶、陈云裳等人的照片,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笔者就纳闷了这些东西当年怎么就没人认识到它的价值,争着抢着保护它呢?如今市价变了、行市涨了,也成香饽饽了。
  看看国外,日前荷兰的FOAM摄影博物馆举办了一个叫做犯罪现场的摄影展,照片都是1960-1986年荷兰当地警察局的照片档案。那影像真叫一个当代!即使当代摄影师也绝没有如此想象力。美国报纸Rocky Mountain News也在追忆60年代,最近在它的网站上发布了一个多媒体纪录片,回忆了1960年夺走20个孩子生命的车祸,片子中间使用了照片、录像、旁白,一共计划制作33期,现在已经发布到第5期。
  
  荷赛大奖新鲜出炉
  
  第50届荷赛大奖于2月9日当地时间11时评出,盖蒂图片社摄影师斯宾塞·普兰特(Spencer Platt)摘得大奖。获奖作品反映了一群年轻人开车从首都南贝鲁特附近驶过看到此地已被以色列军队轰炸得一片狼藉。本届大赛主席米歇尔·玛丝南里(Michele McNally)评价说:“这是一张你可以长期回味的照片,在混乱中它抓住了即复杂且矛盾的生活。”
  今年共有124个国家的4460位专业摄影师参赛,78083幅作品角逐20个类别的奖项。中国此次共有3位作者获奖。分别是四川王刚获肖像类单幅二等奖;北京张涛获艺术类单幅三等奖;上海常河获自然类组照二等奖。
  
  图片编辑,首选女性
  
  最近,一个女人麦克尔·斯蒂芬森(Michele Stephenson)在执掌《时代周刊》大印19年后,终于从图片总监的位置上退了下来。然而她的离去并没有终结《时代周刊》女人当权的局面,接替她的仍然是一位女士,名叫玛丽安妮·古龙(MaryAnne Golon)。她曾担任第一届华赛评委。是一个语速很快,非常聪明的女人。而才女米希尔·马克娜莉(Michele Mcnally)才放弃“掌控”《财富》,矛头已然指向了《纽约时报》任主编助理。从麦克尔到米希尔,似乎大洋彼岸正在演绎着女权当道的图片编辑市场,只是不知道这种时尚能否弥漫到中国。
  
  三星出手,谁与争锋?
  
  1月30日,三星公司在北京举办春季新产品发布会上,一举推出了涵盖GX数码单反、蓝调、S、L四大系列共计13款数码相机及7款镜头产品。
  此次发布会三星推出了它的第一款千万像素级别的高级数码单反相机GX-10,以及相关的镜头。此次还推出了鱼眼、超广角、微距、定焦及高品质的标准变焦镜头。在家用数码相机方面,三星蓝调系列推出了7款新品,而在S系列和L系列中发布了S1050、S850、S730、S630以及L700等5款新品。
  三星如此大规模地发布数码相机新品,除去显示实力,更为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本刊记者在采访三星光电子公司总经理赵富植先生时得知,2007年,三星计划在中国市场销售250万台数码相机,而三星高级数码单反相机GX10的销售目标将达到二万台以上,总销售额为33亿元人民币,以实现三星数码相机争夺中国市场第一的既定目标。至于具体的措施,赵总经理希望以更大的宣传攻势取得实际的效果。
  
  佳能降价只限美国
  
  如果你打算在2006年10月15日到2007年2月19日添置一台佳能相机或镜头,那告诉你,你选对时间了。在此期间,购置佳能相机或镜头将会得到减免300美元的优惠。不过,此优惠活动只限美国。为了让火爆的“佳能买单”活动继续延伸,美国佳能公司决定将此活动延续到2月19日,以回馈消费者和推销他们的EOS系列相机。中国佳能公司什么时候引进此项活动回馈并不比美国消费者贡献少的中国佳能消费者呢?我们期待。
  
  Indigo领军中国数码印刷市场
  
  “短版印刷”已经成为中国摄影爱好者们时常挂在嘴边的新名词。因为它不仅可以制作高精度的照片,还可以低廉的成本为摄影人制作个性化的画册、挂历、台历、相册等等。2007年1月24日,惠普在北京揭开了Indigo数码短版印刷的神秘面纱。
  
  英特尔打造“酷睿极客”
  
  2007年1月18日,北京——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于2006年11月23日发起的寻找互联网文化代表——“寻找酷睿极客”的活动在北京揭榜。历经近2个月的网络作品征集评选,15名从草根网民中产生的酷睿极客接受了这个数字娱乐创意领域的荣誉。
  “酷睿极客”是英特尔公司推出的一个概念,以表现网民在整个世界发展进程中的巨大影响力。
  
  上海:“曼·雷与大师们:世界摄影流派作品展”
  2007年1月19日到30日,上海美术馆举办了一场名为“曼·雷与大师们:世界摄影流派作品展”。此次展览作品全部为日本时代摄影沙龙(Zeit-Foto Salon)石原悦郎先生的藏品。展出作品包括法国现代摄影之父尤金·阿杰、美国著名新纪实摄影师李·佛里德兰德等诸多名家。
  
  蒋振雄,范生华,颜炳新三人摄影展
  2007年2月16日至2007年3月2日顶层画廊,蒋振雄、颜炳新、范华生的照片给了我们一个喜欢上海的理由:艺术是记忆!
  
  巴黎:麦克德莫特和麦克高斯:爱我别停
  “爱我别停!”这是麦克德莫特对麦克高斯说的呢,还是相反?2007年1月19日到3月16日在巴黎Galerie Jér me de Noirmont举行麦克德莫特和麦克高斯个展为您揭开奥秘。
  
  北京:《感官的冥想》李天元摄影个展
  2007年1月14号北京云天影像空间推出《感官的冥想》——李天元摄影个展。展览展现了李天元对水、空气等自然元素到宏观的宇宙,的一种感官转变的冥想。
  
  “西藏之病”摄影展
  1月26日,“西藏之病”摄影展在意大利使馆文化处免费对外开放。此次展出的照片都是由意大利摄影师朱利欧·萨尔基奥拉2006年夏天在西藏拍摄的,涉足的地区包括拉萨和那曲等地,描述的是一位当地病人在患病期间的就医之路。
  
  纽约:布勒松摄影作品展
  “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没有其决定性的一瞬间”,这句话出自于法国摄影大师亨利·卡蒂埃-布勒松。1月24号,一场布勒松摄影作品展在纽约国际摄影中心举行。此次布勒松摄影作品展,汇集了300多幅布勒松拍摄于1932年到1946年间的作品。作品展将持续到2007年4月结束。
  
  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同性恋艺术家摄影展
  2007年3月至4月,享誉国际的法国知名同性恋伴侣艺术家皮尔和吉尔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举办摄影作品回顾展。以纪念他们二人携手人生、共同创作的三十周年。
  
  多伦多:中国文物加国亮相
  由加拿大保护中国文物基金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文物遗产摄影比赛日前在湖滨中心开幕,这次活动的主题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并另设专题“山西及河南”,50幅优秀摄影作品参与了展出。
  
  奥地利:”奥地利超级摄影巡回展”开始征稿
  2007年5月2日截稿(寄到为准,建议中国参赛者于4月15日前以航空邮件寄出)。
  分黑白照片组、彩色照片组和彩色反转片组和自然反转片组(可以用数码文件代替反转片参赛)。参赛照片为30X40厘米(16寸以内),反转片规格不限(135须装标准片框),数码文件必须用光盘投寄(每幅照片的像素为1600X1200以上),谢绝电子邮件参赛。
  详细信息请登录:http://www.best-photo.com或致电:13958196595许坚
其他文献
从1992年开始参评,到2009年当选金像奖评委,15年中,梁达明与金像缘分不断——获得过三次提名奖,让他因此在摄影界留下了“梁提名”的美誉;2007年第七届金像奖,“梁提名”“转正”了;本届金像奖,梁达明当上了评委……一路走来,身份的转变让梁达明有很多话要说。     当我是选手时    每一次的参选都是对自己摄影创作的小结,15年来我每次的参评作品都有所不同,但风格始终保持一致。金像奖是检验摄
自从陶渊明写了《桃花源记》以来,人们就不断地按照书中所描述的情景去寻找各自心目中的世外桃源。而在太行山深处沁水县境内,就有这么一处“世外桃源”——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革新家和文学家柳宗元后裔千年举族隐居的地方,目前我国唯一的以同祖血缘世代聚居的千年古村落遗存——西文兴村,又名柳氏居民,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沁水县城出发驱车西行至25公里的地方,突然峰回路转,一处被绿
鸟类摄影的红火着实让人们眼热,到处能看到精彩的鸟类照片,到处能见到勤奋拍鸟的人影。大众摄影网举办的鸟类摄影征稿消息一公布,很快就收到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作品,不但品种多,而且质量高。可以看出中国的鸟类摄影整体实力正在大幅度地提高。  然而,从作品中能反映出不少问题,我们认为有些问题如果不加以充分的注意和改正,也许就会阻碍许多人在鸟类摄影方面快出成绩,多出成绩。  本期“图片聊吧”中,我们就从鸟类摄影
卡米耶·毕萨罗,法国印象派大师,出生于西印度群岛。他自幼便对艺术表现出浓厚兴趣,但直至25岁才有机会到巴黎接触艺术界。  他的作品笔触轻捷,色彩充满活力,对后来的印象主义观念的形成有所启发,对其他印象派艺术家而言,他具有亦父亦师的形象。  毕萨罗的灵敏悟性  1855年初到巴黎的年轻人遇上了万国博览会,浩如烟海的美术名作令毕萨罗陶醉,更令他激动的是柯罗的风景画,这决定了他终生走风景写生的艺术道路。
最近几年来,专业“口袋机”的战场硝烟接连不断,各种新型“武器”不断登场亮相,而且往往前一代刚坐稳交椅,后边更完善的改进版、升级版就接踵而来。适马DP2s的推出便是一例。适马DP2s是采用APS-C画幅的适马DP系列最新款数码相机,是在DP2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产品。针对DP1、DP2在对焦、处理速度上不够令人满意的问题,DP2S使用了全新的自动对焦程序、新的影像处理器、新的节能省电模式,甚至新版的随
佳作作品      拼搏 浙江 李晖摄    哥俩好 福建 陈峰摄    哇塞!好大的鱼 江苏 范永祥摄    人气作品      放飞春天 江西 彭学平摄    真的生气了 浙江 张小卫摄    摇篮曲 福建 何兴水摄    入围作品      风雪中的笑脸 浙江 泰盱丰摄    光阴的故事 河南 王肇航摄    恬静 江苏 范忠勇摄    15:30:19 朱炯  大家好!今天看了很多展示各民
锐化和降噪并举处理  数码影像先天素质高,可以通过精细的锐化把清晰度做到极好。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锐化的副作用就是产生噪点,于是锐化的真正难度不在于锐化本身,而是抑制由此而生的噪点,锐化和降噪并举就成了密不可分的操作工艺,降噪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在这里介绍一种比较方便的。
烟雾可以烘托气氛,抒发情感;  烟雾可以遮挡繁乱,使画面更加简练;  烟雾可以增加层次,使画面更具空间层感;  烟雾可以使平常的景致不再平淡??  唐代诗人王维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烽烟一笔,意境雄浑;北宋范仲淹词《苏幕遮》中“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以“烟”状“雾”,借景抒情。烟雾,在古代就寄托着艺术家们的情感,在当代的摄影艺术中,也一样成为许多影友热衷表现的对象。  如今已入深秋,大
【编者按】  2008年10月,中国美术馆展出并收藏了墨西哥摄影家佩德罗·梅耶尔的作品100幅。这些作品中有一些看似“纪实”,却是不同瞬间的后期组合;另一些看似后期创意,却是现实场景的真实记录。要想探清这“真亦假时假亦真”的太虚幻境,我们只能循着标注在作品下的“拍摄年代”这个线索,去体验作者内心玄妙的真实境界:只有一个日期的,自然是一次拍成;标有两个日期,则为后期合成。    在传统摄影时代已然成
看到一本杂志《看/CAN·影像志》,这一期的主题是“非常教育”。杂志里有许多志愿者的照片。原以为这些志愿者都是非职业摄影人,虽然,有些照片拍得很好。这么想,是因为可笑地以为职业摄影师不太可能放弃城市工作到边远贫困地区去做支教的志愿者。当了解到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职业摄影师,而且大多是70后的年轻人时,我感到汗颜。    总在摄影圈子里打转,盲目了。    这本杂志的主编和摄影作者廖伟棠先生是一位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