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下水 学生会水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n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给人一碗水,必先有一桶水”的教育观念已经远远落后了。给人一碗水,必须有一河水、一江水,还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水源进行补充。这就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可是,面对高考的严峻形势,在教师不断充电的同时,是否应该想到“下水”,俯下身子,做一回学生,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为语文教学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夯实基础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下水”,必须落到实处。
  一、遵循阅读规律,“下水”引领学生品读
  首先,教师要花气力和时间静下心来独立阅读文学作品,反复品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准确把握文章的重点、难点和疑惑点。在真切感受阅读的曲折艰辛过程,明晰困惑所在之后,借助“参考资料”进行注解、佐证,找出阅读能力的薄弱点及根由,总结解读的科学规律和有效方法;然后再设计出切合学情的、梯度科学的教学流程,有效指导学生阅读。
  其次,回归正本,引领学生先阅读后解题。教师不能急功近利地追求答题的正确率,要走出“舍本逐末”的怪圈,回归到阅读的本质上来。面对一篇现代文或一首古诗词阅读训练题,教师一定要克服急于求成的急躁心理,先果断抛开诗文后的问题,专心引导学生用心阅读诗文,反复品味感悟,最后再有针对性的阅读诗文后的问题,依据问题再次阅读,按要求作答。这种方法看起来费时费力,实际上正切合着认知规律和新课改的要求,学生阅读能跨入深层次进行理解、感悟、发现和创造,作答才会接近“参考答案”。
  经过一段时间这方面的训练,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和独特的想像力”能够得到激发和历练,阅读速度、阅读质量和答题正确率会逐渐提高,达到“会水”的目的。反之,如果教师还是把阅读教学着力点放在答题技法指导上,阅读将会在“名不符实”层面上打转,阅读质量的提升永远只是一句响亮的口号。
  二、尊重作文规律,“下水”指导习作
  首先,教师布置作文训练题,不能亦步亦趋、生搬硬套,名校的考题不一定符合本校的学情,新鲜的作文题未必适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选题要坚持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的原则,只要学生“想说,能说”,作文的真正目的就在逐步实现之中。如能耐心引导学生“会说,善说”,“言之有文,行而则远”,久而久之,学生作文水平就会有显著的增长。
  其次,在作文题目选定之后,学生写作之前,老师应该自己先写一篇作文,至少应该写一份文章的提纲,要把立意、材料、结构、首尾、题目写出来。有了这样一段“下水”过程,教师指导或评析学生作文才能有的放矢,符合实情。
  第三,要引导学生真正“深水写作”。正像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所说:“作文训练最终应该呼唤出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用与众不同的想象力来表达对生活和事物的看法,从而达到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灵世界——一个学生所拥有的三个世界的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不仅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也是完善人性、激发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因此,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作文真正成为“我手写我心”的过程,展现出自我真实的“见、闻、感、思”,使诉诸笔端的内容“真实、真诚、真切”;另一方面要让写作成为“再品味、再发现、再生成”的创造过程,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与看法,并且要加强“修改”,通过“修改”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这种方法的训练,“会水”的目标才能得到落实。
  三、尊重解题规律,“下水”引领学生答卷
  教师对于每一份试题,都应从头至尾认真做一遍,不能只看试题来源,也不能只看试题的新旧程度。教师通过做试卷可以知道一份试卷中的哪些试题对学生有训练价值,哪些试题教师自己感到非常吃力,哪些试题难度太大,不合学情。经过这一过程,就能比较科学、客观地对试卷进行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取舍,让训练更加层进性地符合各个阶段需求,切合学生各方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取舍、针对性训练、客观评价”的环环推进,让学生在解题中步步获得认可感和成就感,保持昂扬向上的探究求知的状态,乐于反复品读,善于科学解答,达到真正的“会水”。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离不开教师的不断学习。语文教师只有永远处于“下水”状态,学生才能“会水”,少走弯路,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逐渐提高。
其他文献
“完全没有想到,镇江海事上来就给我们找准了问题,帮了我们大忙”,“建兴77”轮船长李江涛说。虽然他面对执法人员问询镇江航道通航情况和自己履职情况对答如流,但在船员应急
防震减灾规划编制质量的评估将是防震减灾规划研究的重要内容。借鉴美国、日本的防灾规划评估标准和方法,选取防震减灾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完备性、指导性、前瞻性、协调性、可
阈值监测技术是一种利用地震台站实时数据反映台网监测能力变化的方法。对台站数据进行预处理后,计算短时平均值STA作为信号能量的估计来计算震级,由概率统计方法实现对地震台网监测能力变化的动态监测。文中给出了利用短时平均值STA和震中距计算震级的公式;采用新疆地区部分地震台站的数据,并以新疆地震目录给定的ML为准,对相关的地震台站计算震级所需参数进行了标定;最后结合实例说明定点阈值监测技术的应用,分析了
在相同地质环境条件下沟谷两岸发生相向滑动的滑坡,可称之为“对滑”型滑坡。以陕西子长县阎家沟滑坡为例,讨论了“对滑”型滑坡的形成环境、发育模式、成因机制和后期变形演
在近年的中考试卷中出现了部分"涉高题",即需要用到高中的知识解决,这种题大多数以直接写出结果的形式出现.然而,也有一部分题是披着"涉高题"的外衣,属于"伪涉高题",这种题如果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