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的文化交融及其国家认同——基于内蒙古牧区的田野调查

来源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_ju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升国民的国家认同过程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对国家认同的研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具体操作路径和抓手,族群间文化交融有利于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基于内蒙古牧区的田野调查发现,整体上牧民的国家认同程度较高。进一步的微观研究发现,牧区民众对古典文化和民族文化认同高于西方文化;民众对国家的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政策给予高度关注,这说明对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尊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但牧区民众对草原地区开矿、禁牧政策和移民政策表现出复杂的认同倾向。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蒙古族群众表现出较高的认
其他文献
“多元一体”理论肯定各民族在差异性基础上形成的同一性和整体性,不仅准确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和整体结构,也是全面认识中国各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的重要视角,有助于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数千年发展的必然结晶,具有构建性,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而成的有机整体,是以国家认同为基础而结成的不可分割的民族实体,也是承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国民共同体。要顺应各民族交融一体的发展趋势,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选择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就业.针对这部分少数民族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社会融入状况,本研究构建了一套由“经济融入、文化融入、生活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