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应该尊重每一个儿童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当我意识到每一个儿童所具有的巨大能量后,我也不断地在实践和反思中反问自己,好的幼儿园课程到底是什么样的。而在课程实践中,我又不断地印证着这样的儿童形象——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自己的学习速度、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在与环境的持续互动中能不断发挥主体能动性,建构对自我的认知——知道我是谁、我能干什么、我还能干什么。

从“激发所有儿童的兴趣”到“支持每一个儿童个性化参与”


  传统的主题课程模式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全体幼儿或制作、或搜集、或分享。为了促进个体的整体发展,教师甚至事先设计缜密的课程教学计划,确保每一个领域都能够涉及。但是,这样的方式并不适于每一个儿童,也势必会导致有些儿童参与课程的深度不够,所实现的学习与发展似蜻蜓点水。如果幼儿园课程能够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兴趣,尊重每一个儿童参与的时机和方式,那么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呢?
  去年4月,我记录了关于恬恬的一系列正式或非正式的“学习故事”,这些也从侧面展现了班中当时发生的有意思的京剧脸谱课程——恬恬一开始并没有参与,当班级多数幼儿参与时,她慢慢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融入进去,最后享受其中。
  学习故事:青衣梦
  故事主人公:恬恬
  年龄:6岁2个月
  班级:大一班
  背景简介:恬恬是一个内秀的小姑娘,平时很爱去音乐角跳舞,说话轻言细语,做事情小心翼翼。最近,班里小朋友们对脸谱面具很感兴趣,有很多小朋友都去美工区制作,已经持续了快一个月的时间了,但是,恬恬从来没有去过。
  时间:2018年4月10日
  游戏区,沐峣拿着他从家里带来的一本脸谱的书,激动地跟何老师分享每一个脸谱背后的人物故事。你在一旁,默默地听着……等到沐峣分享结束,你拿起他的书,仔细地翻看。过了一会儿,你拿着书,走到我跟前,翻到一页,轻声地告诉我:“汪老师,你能把这个拍下来,发给我妈妈吗?”我有些好奇地问:“为什么要把这一页发给妈妈呢?”你看着我:“因为,我觉得这一页很漂亮。”看着你恳切的小眼神,我答应了你的请求,当天晚上把它发给了你的妈妈,尽管我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时间:2018年4月13~16日
  小朋友们已经连续制作了两个多星期的脸谱面具。11日的傍晚,我从网上找了一首名为《说唱脸谱》的音乐,放到了班级音乐角的公共U盘里。两天后,让我惊讶的是你居然都选择了音乐角,跟着《说唱脸谱》的音乐,跳起了舞。接下来的四天里,你每天都去音乐角,连续的观察让我惊喜地看见你不一样的魅力……
  时间:2018年4月18日
  我们有幸请来了中国戏曲学院的专家。这也是你第一次制作属于你自己的脸谱。在听老师介绍完如何绘画不同谱式和角色(生、旦、净、丑)的脸谱之后,大家开始纷纷投入自己的石膏脸谱绘画中。而你并没有着急立刻动手去画,而是先找來了那本书,仔细地翻到了那个你曾经让我拍照的一页……你说,你要画这个。接下来,你开始认真地勾勒和涂色。晚离园,妈妈来接你,你见到妈妈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今天做了一个脸谱!”满怀着喜悦和成就感!
  时间:2018年4月19~23日
  今天,你的计划是去美工区制作一个青衣的脸谱面具!当我好奇地问你为什么的时候,你说:“我想做完,可以戴着它去音乐角表演……”这是你第一次主动要求去美工区制作脸谱面具。你用细细的颜料笔勾勒青衣的眼眶,你的样子专注而投入……站在镜头后的我想象着,你戴上面具在音乐角跟着音乐起舞的样子,一定和之前不一样,一定会更美吧!
  当你完成你的脸谱面具,你真的戴着它去音乐角跳起舞,你的表演很快吸引了其他小朋友,大家也来和你一起跳舞。受你的启发,我决定在音乐角投放专业的戏服。结果,你的兴趣更浓了。5月中旬的一天,家长的微信群里,妈妈和我们大家分享了一段你在家郑重其事地表演《说唱脸谱》的视频,所有人都被你的唱腔、眼神和动作吸引和震惊了!你就是真正的小青衣呀!
  恬恬在幼儿园的课程里逐渐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在教师的关注和支持下不断地表达表现,十分享受这个过程。倘若教师没有关注到她的真正兴趣,也许就不会想到记录下那些乍现的闪光点,就不会要去提供音乐、戏服等材料作为支持。尊重儿童就应该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不同兴趣,支持不同孩子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发展。

从“发现儿童的力量”

其他文献
家庭、社区教育资源与幼儿园教育存在着生态互动关系, 构成了一个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 家长、社区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家长、社区资源有其独特的优势,不但可以丰富教育资源,还能有效地弥补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局限。目前许多幼儿园都认识到这一点,运用各种方式将家长、社区资源引入到幼儿教育之中,但在引入资源时,常常会遇到问题。  一是家长、
安老师:  您好!  您精心设计和组织了“小兔子去旅行”的活动,期望能够帮助幼儿学会细致、生动地表现小兔子,然而,大多数幼儿并没有能够大胆表现小兔子的姿态和添画背景。您想知道,您设定的活动目标为什么没能实现?又该如何调整这个活动?我想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以下四个问题。幼儿是否真正具有表现“小兔子去旅行”的需求?  如您所说,这个活动来源于教师对幼儿日常活动的观察,但遗憾的是,教师的观察似乎还未深入便得
一  安若影气喘吁吁推开父母的房门。  她是为突然住院的母亲取生活用品的,一路上胡思乱想,不知道母亲还能不能从医院里走出来。  但就在门开的一刹那,安若影飘浮散乱的心绪突然像是有了磁性,纷纷落地。春日的阳光从宽大的落地窗照进来,拂过母亲年轻时戴着学士帽、穿着旗袍的照片,又在那些樟木箱子上停留,一缕陈旧的樟木香弥散着。在这股气息里,那架黑色的钢琴也带上了古典气息,母亲随便按一下键盘,满是刻痕的往昔岁
我是一位非专业出身的幼儿教师。30岁前的我幸福地过着悠闲的家庭主妇生活。女儿快六岁时,我常想,她上学了,我该干点儿什么呢?我忽然想到,要是有个职业每天能像和闺女在一起一样——玩过家家、玩玩具、看书、画画、户外跑跑跳跳,那该多好呀!这时候,正赶上国家放开政策,非师范生也可以考教师资格。我马上决定:“对,当幼儿园老师去,每天能和孩子们一起玩,这太有意思了!”于是,我自学了教育学、心理学,在2011年考
遇到类似情况,老师先不要干预,可以在一边观察孩子,看其他幼兒和林林一起游戏是否真的开心。在户外活动后的分享环节,询问小朋友们,说一说好玩的地方是什么、林林是不是真的小偷、我们应该怎么玩游戏,然后再请幼儿说一说林林的优点,让孩子们发现和他在一起玩是很开心的。这样引导孩子们走近林林,接受有点不一样的林林,创造机会建立友谊。
编者按:每年6月,各幼儿园开始筹划新学年教师重新分班。看似简单常规的分班,其实内含乾坤。管理者需要从幼儿发展、教育公平、教师专业发展几个角度综合考虑配置方案。本文作者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洁华幼儿园的分班过程和原则,同时分析了教师配置的功能,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对读者有启发。  大多数幼儿园普通班级师资的基本配置都是“两教一保”,有的幼儿园则可能根据本园师资和幼儿编班的具体状况采取“三教轮岗”或
幼儿园区角环境创设包含很多方面,有区角设置、材料投放、墙面布置等等,而标识制作也是其中之一,就是把教室里的玩具、材料、区角位置以幼儿能够看懂的方式标记出来,方便幼儿快速准确地找到他想要用的材料,并且在用完后能够把玩具材料放回原处。这是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不可或缺的环境支持。  过去,我们给玩具材料制作标识时会考虑渗透一些教育目标,如,在玩具筐上贴一定数量的圆点,在玩具柜上相应的位置贴一定数量的小青蛙,
提起混龄教育,带班老师在实际组织活动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问题,这都是非常正常的。我们可以从教师行为、幼儿行为、环境创设等多方面,去思考、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幼儿的表现和兴趣,挖掘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给予适度的调整。话题中,王老师非常尊重幼儿游戏的权利,给幼儿创设了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这是应该延续的。如果我是王老师,我会在区域游戏后的小结环节,将刚才发现的问题
2005年,美国记者兼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洛夫出版《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一书,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该书中,洛夫描述了当代儿童“去自然化”的生活现状,分析了儿童与大自然关系断裂的原因,并首次提出“自然缺失症”这个术语,用以引起人们对由此导致的儿童发展不良状况的警觉。这些不良状况涉及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如感觉机能退化、注意紊乱、身心疾病高发(如肥胖症、孤独症和自闭症)等等。洛
升入大班后,孩子们对于自己成为了幼儿园的大哥哥、大姐姐感到很开心,因为感受到自己长大了真的能做很多事情。经过大班第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孩子们即将面临毕业,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这时,我们开展了关于“成长”的一次谈话活动:长大后我想做什么。  有的孩子说:“我长大了以后,想要盖一个特别高、特别漂亮的建筑,因为我在建筑区搭天安门搭得特别好,我将来就想搭建筑。”  还有的孩子说:“我长大了想画画,因为我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