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服务是科技信息生存之本、发展之源,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是保证人类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和条件。只有创新,才能在求生存、求发展、求效益的过程中稳步前行。现令,国内外信息机构、数据库生产商及网络运营商对人才的争夺十分激烈,科技信息服务必须从传统的服务向现代化服务转变,增强竞争能力、服务能力及忧患意识。
笔者认为,科技信息服务的创新应从以下几个视角加以思考。
1.服务模式和策略的创新
建立对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技术系统环境和激励科技信息服务模式迅速转换的政策环境,培育与形成了解用户需要、熟悉信息资源、驾驭信息服务系统环境的学科化服务队伍等,都将成为科技信息服务创新的活跃因素。应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服务意识,特色服务意识,高效服务意识,科学地制定中长期科技信息发展规划。
2.管理方式的创新
管理包括信息资源、环境及人的管理。阅览室应全部开架阅览,调整文献布局结构,整治内外部环境。工作人员应开展微笑服务,对工作精心、细心、诚心和热心,充分体现人性化服务,努力达到与用户零距离接触,信息资源高满足率,服务态度低投诉率。科学设置岗位,竞聘上岗,轮流换岗,使每个人都能全面了解自己的业务,实行绩效考核制。年末的写总结改为提意见和建议,设立”金点子”、“银点子”奖,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和工作积极性。
3.服务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创新
建立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开放式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平台,建立地区型网上信息资源联合目录,网上信息超市及技术市场,丰富网上资源。举办新产品新技术展示会和信息发布会,成为真正的科技信息的聚散地。实现地方特色化数据库体系,一体化网站体系,共享化文献资源体系,有序化管理服务体系。
4.信息组织的创新
建立新型信息收集、加工、整理及传递系统,重新整合全省信息资源,统一布局,协调采购,使有限的经费达到最优化的使用。开发特色数据库,对二次文献进行加工、提炼及浓缩,提供增值的知识信息。特别是网站建设,馆藏自动化建设,在网上设立虚拟馆藏链接,通过互联网宣传馆藏资源,方便读者用户网上检索,实现一条龙和一站式服务。
5.体制的创新
近年来,全国各级图书情报机构对以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为基础,以网络化服务为手段的大范围信息资源共享和联合服务的路子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与实践。例如,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模式、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LS)模式、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模式,上海图书馆和上海科技情报所合并,广东省情报研究所改为信息咨询公司,湖北省情报研究所、山东省情报研究所、浙江省情报研究所改为信息研究院以及中信所的万方数据公司实行企业化运作模式等。实行股份制改革,吸收社会资金将给图书情报业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开展地区间、区域间及国际间的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 6.人才战略的创新 在工作中培养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定期选派业务能力强、有培养价值、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中青年业务骨干进修学习,到发达国家和地区考察。建立中长期人才培训制度、考核机制及评估体系。实行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建立人才竞争机制、分配机制及奖励机制。抓好选人、育人和用人环节,充分激活人力资源。引进优秀人才,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为创新人才健康成长创造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内部环境。
7.品牌意识的创新
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和名牌战略,揭开“情报”神秘的面纱,注入时代新的旋律和主题,将情报研究所更名为信息中心、信息咨询公司、信息研究院,科技文献馆改为科技图书馆,让科技信息这一耳熟能详的品牌深入人心。只有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及市场竞争力,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才能提升科技信息在知识经济创新工程中的支撑力度。
参考文献
1 唐建国.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服务体系创新的实践.中国信息导报,2005(1):18—212 高振宏.现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情报杂志,2004(5):126—1273 郭彩.传统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的创新服务.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1):49—50,53
(作者单位:辽宁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辽宁沈阳 110016)
笔者认为,科技信息服务的创新应从以下几个视角加以思考。
1.服务模式和策略的创新
建立对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技术系统环境和激励科技信息服务模式迅速转换的政策环境,培育与形成了解用户需要、熟悉信息资源、驾驭信息服务系统环境的学科化服务队伍等,都将成为科技信息服务创新的活跃因素。应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服务意识,特色服务意识,高效服务意识,科学地制定中长期科技信息发展规划。
2.管理方式的创新
管理包括信息资源、环境及人的管理。阅览室应全部开架阅览,调整文献布局结构,整治内外部环境。工作人员应开展微笑服务,对工作精心、细心、诚心和热心,充分体现人性化服务,努力达到与用户零距离接触,信息资源高满足率,服务态度低投诉率。科学设置岗位,竞聘上岗,轮流换岗,使每个人都能全面了解自己的业务,实行绩效考核制。年末的写总结改为提意见和建议,设立”金点子”、“银点子”奖,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和工作积极性。
3.服务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创新
建立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开放式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平台,建立地区型网上信息资源联合目录,网上信息超市及技术市场,丰富网上资源。举办新产品新技术展示会和信息发布会,成为真正的科技信息的聚散地。实现地方特色化数据库体系,一体化网站体系,共享化文献资源体系,有序化管理服务体系。
4.信息组织的创新
建立新型信息收集、加工、整理及传递系统,重新整合全省信息资源,统一布局,协调采购,使有限的经费达到最优化的使用。开发特色数据库,对二次文献进行加工、提炼及浓缩,提供增值的知识信息。特别是网站建设,馆藏自动化建设,在网上设立虚拟馆藏链接,通过互联网宣传馆藏资源,方便读者用户网上检索,实现一条龙和一站式服务。
5.体制的创新
近年来,全国各级图书情报机构对以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为基础,以网络化服务为手段的大范围信息资源共享和联合服务的路子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与实践。例如,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模式、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LS)模式、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模式,上海图书馆和上海科技情报所合并,广东省情报研究所改为信息咨询公司,湖北省情报研究所、山东省情报研究所、浙江省情报研究所改为信息研究院以及中信所的万方数据公司实行企业化运作模式等。实行股份制改革,吸收社会资金将给图书情报业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开展地区间、区域间及国际间的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 6.人才战略的创新 在工作中培养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定期选派业务能力强、有培养价值、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中青年业务骨干进修学习,到发达国家和地区考察。建立中长期人才培训制度、考核机制及评估体系。实行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建立人才竞争机制、分配机制及奖励机制。抓好选人、育人和用人环节,充分激活人力资源。引进优秀人才,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为创新人才健康成长创造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内部环境。
7.品牌意识的创新
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和名牌战略,揭开“情报”神秘的面纱,注入时代新的旋律和主题,将情报研究所更名为信息中心、信息咨询公司、信息研究院,科技文献馆改为科技图书馆,让科技信息这一耳熟能详的品牌深入人心。只有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及市场竞争力,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才能提升科技信息在知识经济创新工程中的支撑力度。
参考文献
1 唐建国.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服务体系创新的实践.中国信息导报,2005(1):18—212 高振宏.现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情报杂志,2004(5):126—1273 郭彩.传统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的创新服务.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1):49—50,53
(作者单位:辽宁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辽宁沈阳 110016)